据《隋书经籍志》,知有两部《俗说》,一隶子部杂家类:“《俗说》三卷,沈约撰,梁五卷。”一出小说家类《世说新语》条:“梁有《俗说》一卷,亡。”由此可见,到唐时,一卷本《俗说》已全部亡佚,而五卷本虽有残缺,但还存三卷。至于作者,前书不详,后书则明署沈约,今人亦多从此说。
沈约(41~-),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据《南史》《宋书》和《梁书》本传可知,他虽生于仕宦之家,但其父由于在帝室争权中成为牺牲品,故沈约十三岁便不得不“潜窜,会放乃免”。从此过着“流寓孤贫”的日子。
但他能“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从而博通群书,擅长写作。得济阳蔡兴宗赏识,先任其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又随其移任而为征西记室,带突厥令。齐初为征虏记室,带襄阳令,很得文惠太子所器重。后游竟陵王萧子良门下,与谢朓、任昉等共为“竟陵八友”。
入梁后仍受重用,官至尚书令兼太子少傅,并封建昌县侯。卒年七十三,谥曰“隐”,故后世又称“沈隐侯”。沈约历仕宋、齐、梁三朝,且一直仕途得意。他还文名甚著,齐、梁时为文坛领袖,著述丰富,计有《晋书》《宋书》《齐纪》《梁武纪》《迩言》《谧例》《文章志》《四声谱》等,现存《宋书》,及今人陈庆元重辑《沈约集校笺》。
《俗说》现有两种辑本: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收五十二条,但撰者不作沈约;鲁迅《古小说钩沉》也得五十二条,不题撰人,但在《中国小说史略》第七篇中有“梁沈约作《俗说》三卷”的话。两种辑本仅有四条歧异,一般认为这就是目前所存沈约《俗说》的全部遗文了。
现存佚文中绝大多数都是采自他书者,可知此书多非出自新作,这也与当时此类著作多为递相转录的情形相副。五十多条中多为日常细事,涉及庙漠朝政者甚少。不过,其中一些记事或较有意义,或颇具情趣,是此书难得的精华。
不过,此书大多数条文不但内容琐细无大价值,而且行文也都过于简率,有的只有十余字,只能算是流水账式的记事文字,与这个时期的《世说新语》《小说》不能相提并论。只有少数几条文字较佳,刻画人物较具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