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的由来

北京较好的痤疮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306248.html

江苏

江宁府和苏州府的合称。

江苏南京城景

安徽

安庆府和徽州府的合称。

浙江

钱塘江别称,又称“之江”、“折江”,起自宋代所设两浙路。

浙江雁荡山

福建

福州、建州合称。

福建厦门

江西

始于唐代的江南西道。

江西滕王阁

河南

唐代设河南道,元代设河南江北行省,明代设河南承宣布政使司。

河北

唐代设河北道,北宋设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金代沿袭,元朝设中书省,又称腹里,明朝设北直隶,又称北京省。清朝及北洋政府时期称直隶省。年北伐战争胜利,改为河北省。

山东

明朝设立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清代将关外划给奉天省。

山西

明朝所设山西承宣布政使司。

陕西

元朝设立陕西四川行省。寓意陕原之西。

四川

宋代川峡四路合称。

贵州

明永乐年间改土归流,设立贵州承宣布政使司。

贵州景色

湖南

宋代荆湖南路。荆湖即洞庭湖。

近代的湖南

湖北

宋代荆湖北路。荆湖即洞庭湖。

广东

宋代广南东路。广指广信。

广东景色

广西

宋代广南西路。广指广信。

黑龙江

清代所设省份。因境内流通的黑龙江(河流)得名。黑龙江的名称早在《辽史》中就有记载。

吉林

满语“吉林乌拉”市,是指靠近水边居住地的意思。清代设省。

吉林和朝鲜边境

辽宁

原为清代和北洋政府的奉天省。因境内有河流“辽河”,年北洋政府垮台后改辽宁省,取意辽河流域永远安宁。

甘肃

甘州、肃州合称。

海南

元代设海南海北道。年升为省份,得名于海南岛。

海南地形图

青海

因境内有“青海湖”得名。

云南

元朝设云南行省,因地处“云岭之南”得名。

内蒙古

满语全名内扎萨克蒙古。用以称呼瀚海以南,长城以北,东至哲里木盟,西至伊克昭盟的较早归附满族政权的漠南蒙古各部。“札萨克”意为执政官。

新疆

因是清代最新征服的疆土,命名新疆。清乾隆二十四年(年),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之乱,统一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管辖西域。年,乾隆给陕甘总督杨应琚的谕令:“新辟疆土如伊犁一带,距内地远,一切事宜难以遥制。”

年(光绪三年),尚在清军进兵收复新疆之际,清廷就如何处理新疆善后事宜问题,命西征军统帅左宗棠通盘筹划。左宗棠在其呈奏的《统筹新疆全局疏》中,正式向朝廷提出了在新疆建省的建议,清廷在年下诏,设立“新疆布政使司”,新疆正式建省。建省前后的“新疆”意义并不一样,建省出自于左宗棠上奏同治皇帝的“他族逼处,故土新归。”

新疆天池

西藏

汉语“西藏”一词最早出现于清朝康熙二年()《清实录》。在此之前,清人先后用“土伯特”、“乌斯藏”、“乌思藏”、“图白忒”或“唐古特”来称呼西藏,特别是卫、藏地区。此后因藏文“卫藏”中的“卫”字与满文中的“西方”(wargi)一词读音相近,且卫藏又处在中国西南方向,因此“卫藏”一词先在满文中译为“WargiDzang”,即“西边的藏”,再从满文译成汉文的“西藏”一词。

西藏布达拉宫

宁夏

原属西夏。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四年(年),设宁夏府路。取意“夏地安宁”。

宁夏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贺兰山岩羊

重庆

重庆因帝王“潜藩”(指皇帝在未继位前的封地。宋制:在继位后均升为府等)而名。重庆在北宋时为恭州,南宋光宗继位前,于孝宗淳熙十六()年被封于此,是年又受禅为帝,于是取“双重喜庆”之意,改恭州为重庆府,是为“重庆”得名之始。

重庆城景

北京

明朝改大都为北平,意为北方平定之意。明成祖迁都北平,改称北京。

北京城景

天津

靖难之役中,于三岔口渡河而得沧州。永乐帝登基后,改此地为“天津”,意为“天子渡津之地”。

上海

上海之名,最早见于《宋会要辑稿》所记载的海务征收机关,之后熙宁年间成书的《水利书》记载了上海浦。宋代,吴淞江下游有一条名为上海浦的支流。“浦”一词原指河川汇合之所或入海处,但在吴地常指河川的小支流。“上”一词,在江左地区的河流名称中,又常指靠近源头一面。宋朝经济发达,催生了酒业的发展,政府在上海浦附近设置酒务以征酒税,称为上海务,上海一名由此传播。上海地名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说上海因黄浦江而得名。一说因“地居海之上洋”而得名。另一种则以“海外商舶在此登岸”而名为上海。《晋书》和《梁书》就曾多次提到过“沪渎”。上海别称“申”,则因相传上海西部地区曾为楚国公子春申君的封地而得名。

上海陆家嘴

香港

原称香江(珠江别称),因粤语中“江”音同“港”。故讹为香港。也有说法称英军最初登陆香港岛赤柱时,渔民陈群带领英军到港岛北群带路一带时告知英军“香港”此名。

香港中环商业大厦

澳门

因泊口名曰“蚝(后改濠)镜澳”,意指盛产蚝且水域如镜的港湾,澳外又有十字门,故合称“澳门”。

澳门海边

台湾

“台湾”名称来自于南台湾原住民族西拉雅族的台窝湾社(Tayouan),此名称位置即现今台南安平地区附近一带;一说为源自于大武壠族的台窝湾社(Taiouwang),属于大武壠头社的附属部落之一。荷兰人来台时便随此名称呼,并音写成Teyoan、Taioan、Teyouvan、Tayouan、Taiyouan、Taiyouhan,来垦的闽南人依闽南语译写为汉字“大员(Tāi-un)”、“大苑(Tāi-uán)”、“台员(Ti-un)”、“大湾(Tāi-un)”或“台窝湾(Ti-o-un)”等名称,最后在清治时期定名为“台湾(Ti-un)”直到现在。

台湾台北和台北南山广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