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一代良相房玄龄

中科白癜风公益惠民活动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80416/6169850.html

唐朝初年面临着极为复杂的民族关系问题,房玄龄在民族政策上,显示了他深思熟虑的外交能力,他主张结好各民族,以减少冲突。贞观十六年(),雄踞漠北的东突厥薛延陀部实力较强,太宗曾封其首长夷南为真珠可汗。但薛延陀部反复无常,出尔反尔。唐太宗派兵联合突厥的一部给以致命的打击,真珠可汗派人来唐求婚。唐太宗虽对薛延陀并不放心,但是在以武力消灭,还是联姻这个问题上一时下不了决心。房玄龄权衡利弊。认为和亲为上策。理由是大乱之后,国家元气尚待恢复,用兵对国家不利。唐太宗采纳了房玄龄的意见,答应许以第十五个女儿新兴公主,但要求“厚纳聘和”,亲自到灵川迎亲。

真珠可汗闻知,兴高采烈,“谓其国中曰:‘我本铁勒小帅,天子立我可汗,今复嫁我公主……斯亦足矣。”从而使薛延陀部归顺了唐朝,避免了一场战争,改善了民族关系。后来,真珠可汗一时无法集得聘礼,延误了迎亲日期。唐太宗以其轻侮中国,“下诏绝其婚”。唐初,朝鲜半岛有三个国家。西半部的叫百济,中部的叫新罗,北部的叫高丽。其中以高丽最为强大,它占有汉江流域和辽东平原。隋文帝开直十八年,曾发兵三十万,大举进攻高丽,失败而回。隋炀帝也曾三次征高丽,结果都失败而回,并引起了农民大起义,走上了灭亡的道路。唐初,三国均遣使和唐朝来往。

贞观十六年,高丽发生内乱,大臣盖苏文弑其君,独专国政。唐太宗想出兵以武力干预,但房玄龄以为不可。他对唐太宗说:臣观古之列国,无不强凌弱,众暴寡。今陛下抚养苍生,将士勇锐,力有余而不取之,所谓止戈为武者也。”他又以历史为鉴,劝谏唐太:“昔汉武帝屡伐匈奴,隋主三征辽左,人贫困败,实此之由,唯陛下详察。”唐太宗接受了意见,便中止了这次行动。后来,高丽联合百济进攻新罗,新罗向唐求救。唐太宗派人劝说,高丽不听,于是,唐太宗决定亲征高丽。他委令房玄龄筹办和运送军粮、军械,下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他屡次上言,提醒太宗,不要轻敌。房玄龄虽然没有强烈劝阻唐太宗东征,但他始终心不下。

唐太宗这次亲征高丽,虽然暂时取得了一些胜利,攻下了一些城池,但遇到顽强抵抗,只能屯兵广安东城下。此时正值隆冬严寒,草枯水冻,士马难以久留,且粮食将尽,于是,唐太宗决定班师回京。对于此次征伐高丽的挫折,唐太宗耿耿于怀,他不甘心,还想举兵东征。此时房玄龄已年老多病,但他出于忧国之心。宰相之责,毅然书,劝谏唐太宗,他说:“进有退之义存有亡之机,得有丧之理,老臣所以为陛下惜之,盖此谓也,”他引用老子的话:“知足不辱,知之不殆”来劝导唐太宗,他还说:“威名功德,亦可足矣;拓地开疆,亦可上矣,”希望唐太宗放弃“天可汗”的迷梦,不再“驱使无罪之士卒,委之锋刃之下。”

房玄龄认为,高丽的内乱是他们内部的事,他们并没有得罪中国而唐王朝的出兵“内为前代雪耻,外为新罗报仇,岂非所存者小,所损者大乎广。唐太宗对房玄龄的恳切之言深为感动。房玄龄在辅佐唐太宗时多有进谏,他谏勿征高丽,谏勿用平庸之辈,以及谏减少民族冲突、改善民族关系方面,日后都证明他意见的正确,都收到过很好效果,房玄龄的进谏反映了他善于思谋,考虑效果的特点。唐高祖李渊去世后,唐太宗要以汉高祖长陵的规模为父亲建陵,而汉长陵东西长一百二十步,高十三丈,工程浩大。秘书监虞世南劝唐太宗实行薄葬,认为薄葬并非不孝,厚葬反而为亲所累,他建议造的陵墓,陵内器物,尽量从简。

虞世南的建议利国利民,但房玄龄考虑,唐太宗不会接受虞世南的建议,于是,他提出了以汉武帝的陵墓规格建造。唐太宗欣然接受了这一建议,房玄龄为相,通达政事,善于谋划,尽心尽责,唯恐失误,褚遂良说:“人臣之助,玄龄为最。”王珪赞誉说:孜孜奉国,知无不为,”房玄龄治理国政秉公守正,他始终认为:“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加上他的作风忠谨谦恭,对人宽厚对己严谨,晚年,他体弱多病,几次上表请求解除仆射职务,太宗不答应,贞观十六年(42)太宗又晋升房玄龄为司空。

司空为三公之一,品高位尊。房玄龄又上表辞让,太宗仍不允许,并说:“国家久相任使,一朝忽无良相,如失两手,公若筋力不衰,无烦此让,”可以看出,唐太宗是离不开他的。房玄龄是一个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个优秀的历史学家,唐朝初年,为了修明政治,达到天下大治,非常重视历史经验,唐太宗有句名言:“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在重视总结历史经验的前提下,唐太宗任命房玄龄为史书总监修,开了官修史书的先河,为此还专门成立了史馆。

在总监修房玄龄的组织领导下官修史书盛况空前,贞观期间,一共修撰史书八种,即令孤德棻和岑文本合修的《周书》、李白药修的《北齐书》,姚思康编撰的《梁书》和《陈书》魏征编撰的《隋书》。在中官修的二十四部正史中,占了三分之其贡献之大,有目共睹,根据唐太宗的提议,房玄龄还开创了编纂本朝历史纪录的新制度。唐朝是编纂本朝诸帝实录的头一个王朝。贞观十七年(),高祖、太宗实录修成唐太宗因房玄龄修史有功,“降奎书褒关,赐物一千五百段”。贞观二十二年(),房玄龄病重,唐太宗派名医为其医治,每日供给御膳,还亲临探望,当握手叙别时,不胜悲痛。七月,房玄龄与世长辞,终年七十岁。唐太宗废朝三日以示哀悼,册赠太尉,并州都督,溢文昭,陪葬昭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