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添一世界名校经济大省,还要拼命建10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正规吗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于2个月前的今天正式成立,广东省又新添一所世界名校。通过提升课程与专业质量、新建本土优质大学以及吸引港澳名校入粤等方式,广东省使尽浑身解数向教育强省迈进。

年,广东省GDP总量为12.44万亿元,成为国内首个突破12万亿大关的省份,并连续33年位列全国首席,是国内经济领域当之无愧的龙头大哥。

从高校数量来看,广东也称得上高教“大省”,教育部最新公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名单》显示,截至年5月31日,广东省有所高等院校,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江苏省(所)。今年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公布,新增了7所大学,广东省独占其三,包括南方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和广州医科大学,成为最大赢家。

大力办教育做大还要做强

不过,虽然高校数量位列全国第二,但相比其“一骑绝尘”的经济地位,广东在高教领域难言“强省”。

斩获三所新“双一流”后,广东“双一流”高校数量为8所,在省级层次与四川和陕西并列。但与前一位的上海相比,几乎仅为其一半,上海拥有15所“双一流”。再前面是江苏(16所)和北京(34所),在优质高校数量上,广东与高教强省差距明显。

同时,制造业起家的广东正从传统加工制造产业向高新产业全面转型,更离不开高学历人才供给。推进高等教育向更高更强迈进是广东省的当务之急。

对此,广东为做强高教也在不断发力。

《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在高等教育领域深入实施“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该规划提到“推动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水平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范围”,其中三所已见成效。

同时该规划提出实施一流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包括一流专业建设和一流课程建设,计划建设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个左右省级特色(重点)专业,个左右专业通过国内或国际权威组织专业认证,并新建门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0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等。围绕省内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广东省提出建设个左右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国家级和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达到50个左右。在科研创新方面,该规划提出瞄准产业发展需求,加强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与高端制造、生命健康、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的攻关创新,突破一批“卡脖子”的核心、关键和共性技术,支撑科技自立自强。

暗流涌动10余所新建大学在路上

提升现有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之外,广东新建大学之势势如破竹,已有信息显示,至少15所新大学完成建设或正在筹建之中。以广州和深圳两座核心城市为例,筹建中的广州交通大学以广州航海学院为基础,将建设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在今年6月29日通过了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并在8月20日迎来了首批学生。

注:麦可思整理自网络公开数据,如有谬误,敬请指正。

深圳理工大学建设启动会于年11月20日举行,预计年年底交付使用。深圳海洋大学、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等也在高标准建设中。

除了广州和深圳,新建大学也在其他城市落地生根。信息显示,普宁大学将在揭阳市拔地而起,投资经费达到15亿元,而位于广州市的中山大学和地处东莞的大湾区大学,投资经费都在百亿以上。

从过往经验来看,广东新建大学的效果总令人眼前一亮。

以深圳为例。20世纪80年代,刚刚推开改革开放大门的深圳还是“高校荒漠”,仅有一所卫校和一所师范校撑起高等教育的门面。时任深圳市委书记梁湘手指南山后海湾的荒郊野岭向小平同志夸下海口,“我们就在这建深圳大学,秋天就能上课。”当时是年1月,梁书记说的秋天就是这一年的秋天。

果不其然,当年9月深圳大学如期开学。7年深圳开始筹建南方科技大学,年2月正式开学,10余年间已然跻身“双一流”行列。“深圳速度”可见一斑。

大投入是深圳建大学的一大特点。深圳大学建设之初,市政府掏出了0万筹办资金,占了当时深圳一年财政收入的一半。近年来,深圳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获得的政府拨款逐年攀升,从年到年,深圳大学每年获得的财政拨款都在40亿元以上,在年增加到56亿元。而南方科技大学从至年获得的财政拨款分别为12亿、20亿、26.8亿、39.6亿、41.8亿和38亿元。

年,南方科技大学部门预算中教育支出为33.52亿元,与北大清华动辄上百亿的教育支出相去甚远,但南科大在校学生不到1万人,每个学生平均预算高达36.96万元。

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是深圳高校的特色之二。在大学毕业还包分配的年代,深圳大学就创先取消分配制度,改为了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职工也实行全员聘任制,能者留任。更为年轻的南科大的创新之举更加大胆。

为培养杰出人才,南科大在招生上强调“自主招生”,采用6+3+1的模式,即高考成绩占60%,南科大自行组织的能力测试成绩占30%,高中阶段的平时学业成绩占10%。学校同时建立了学分制、导师制、书院制和个性化、精英化、国际化组成的“三制三化”培养模式,成为多元化办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试验田。

珠玉在前,对于广东的一众新建大学很难不充满期待。

大湾区借力推动高水平大学起航

在一众新建大学中,位于东莞以大湾区为名的大湾区大学或许最为瞩目。年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就提出“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在粤港澳三地的倡议下,大湾区大学应运而生,并与香港中文大学签约共建先进材料与绿色能源研究院,助力学校建成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

区域内合作办学和联合培养是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创新路径,也是广东省打造高水平大学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有效途径。

除了近期成立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外,已经建成的还有位于珠海市的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是一所博雅型大学,本科教育中实行全人教育课程体系,并且联合培养硕士和博士,其学术标准亦接轨国际标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华传统和社会担当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以及位于珠海市的澳门大学横琴校区等。

《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也明确“加快推动香港城市大学、香港都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港澳高校来粤办学”。

引入香港、澳门等地优质高校合作办学的深远意义还在于为广东本地建设储备高学历人才。

《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报告()》显示,年广东高校在校生里的研究生人数为14万,占比4.4%,远低于北京(人数:41万;占比:35.9%)与上海(人数:21万;占比:24.6%)。通常,以博士群体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更愿意留在高校所在省份,经济发展快速的外省通常为备选。

翻阅广东本地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可以发现,各学历层次毕业生留在广东就业的比例明显较高,属地黏性较强。因此,加强本地高层次人才培养是储备高学历人才关键。在广东向创新强省迈进的关键时刻,高层次人才会是产业升级的强力支撑。

主要参考文献:

[1]这个超级大省,正在拼命建大学.澎湃新闻,-11-08

[2]粤港澳大学群梯队完备发展潜力大.南方日报,-05-15

[3]《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报告()》报告

[4]教育部、广东省政府等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