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年3月,建康城皇宫,一个身披龙袍的老头儿朝着卫兵跪地哀求,我要渴死了,求你给我杯水喝吧。卫兵鄙夷的看着他,断然拒绝。老头儿用尽最后的力气,朝天大吼了三声,便再饥渴交加中死去。这个被活活饿死的老头儿便是南朝第一明君和尚皇帝梁武帝萧衍。
出身高贵
公元年,萧衍出生于江苏南京,他的家族是大名鼎鼎的兰陵萧氏,作为“汉初三杰”萧何的后代,他可以说是南齐宗室里的上三旗,因为出生高贵,打娘胎里出来就是做官的人。萧衍并没有和普通世家公子一样花街柳巷,他有才又好学。据《梁书》记载:萧衍20岁就精通六经,还被誉为“竟陵八友”之一(竟陵八友是南朝齐文人集团),也是诗仙李白的偶像。
预谋造反
公元年齐废帝萧宝卷亲小人远贤臣,肆意杀戮大臣,残暴酷虐,人心离散,国势日衰。时战事频繁,军饷匮乏,仍以所敛财富,大兴土木,生活奢侈荒淫,萧衍遂密谋造反,他为了推翻东昏侯(萧宝卷)的统治,秘密在襄阳伐木,沉于湖底,等一年后举兵造反之时,马上派人把事先砍伐好的竹木从湖底打捞起,并让早就召集好的数千工匠日以继夜的建造战船,最终萧衍兵临城下,萧宝卷为叛将张稷所杀,萧衍夺权成功。这也是“伐竹沉木,未雨绸缪”的由来。
登上帝位
此外萧衍极其虚伪,他以帮助萧齐宗室萧鸾匡扶正义的名议起兵,结果等他大权在握,不仅杀尽萧鸾全家,一年后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齐灭,萧衍改国号为梁。萧衍统治初期,留心政务,纠正宋、齐以来的弊政。为使各州郡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采取了更换异己、任用亲信,兼以讨伐的方针在政治上,他登基后励精图治,赏罚分明,一度让南梁国力大涨。
在军事上发动了数次北伐,然其战果甚微。
在文学上,他编撰了卷的《通史》,此书开南北史之先河,被认为“此一时代中史学之盛,于焉可见”。萧衍对此书也颇为自负,曾对萧子显说:“我造《通史》,此书若成,众史可废。”可惜《通史》到宋朝时即已失传。他还帮助昭明太子出版了中国史上第一部文学教科书《昭明文选》
崇尚佛教
眼瞅着就要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世英主。结果他突然披上袈裟,剃发出家当和尚去了。满朝文武被惊呆了,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大臣们纷纷去求他回来,结果萧衍敲着木鱼说,我佛慈悲,四大皆空。官员们都跪着骂娘,你要真的四大皆空呢,你造哪门子的反?大臣们无奈只得配合萧衍表演,大家都明白萧衍其实是要钱。
为什么梁武帝萧衍会出家呢?俗话说: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而梁武帝萧衍的爱好就是佛教。他在生活上甚是简朴,比如两年才换床被子,中午吃饭就喝口水。但他在僧侣和经书的引导下,把佛教立为国教,投入海量金钱,在国都周围修了座寺庙,国家的财政差点因此崩溃。所以大臣们纷纷表示,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萧衍也怒了,好,你们不给钱,我就出家!于是他披上袈裟剃度出家。煞有其事的在城内讲解佛经,群臣没办法,只好凑份子,硬凑了钱捐寺庙,向佛教三宝祈求赎回皇帝,萧衍这才乖乖还俗。
随后萧衍又反复出家几次,大臣们又是反复赎回他。重臣郭祖深痛心疾首的说:国都旁大修了座寺庙,寺庙金碧辉煌,可天下百姓尽被压榨,几乎一半人饿死病死。佛说修佛之人应该清静无为,而萧衍这种虚伪佛徒的行为最终开启了一场灭国级的灾难!
侯景之乱。
公元年,东魏将领侯景因与丞相高澄不和,于是率河南13州降南梁。当时满朝文武都坚决反对,因为这种叛将多有异心。可到嘴的肥肉怎么能轻易放弃呢?萧衍正在忧心之际,身旁的奸臣朱异揣摩到了萧衍的心思,这时他的宠臣朱异进言道:“圣明御宇,上应苍玄,北土遗黎,谁不慕仰?为无机会,未达其心。今侯景据河南十余州,分魏土之半,输诚送款,远归圣朝,岂非天诱其衷,人奖其计?原心审事,殊有可嘉。今若拒而不容,恐绝后来之望,此诚易见,愿陛下无疑”,意思就是陛下怀德四海,敌将即将被感召投降,这是天命所归,怎么能拒绝呢?朱毅身边的党羽也纷纷附和,萧衍一看这么多人都这么想,于是决定顺民心,接受侯景的投降。
侯景虽然投降了,但自古忠臣不易二主,他心里也打鼓,请求和萧衍联姻,塑造政治同盟,结果萧衍直接拒绝了,理由也很冠冕堂皇,我南梁怎么能和你这种叛将联姻?于是侯景被搞得惴惴不安,而这时又有消息传来消息。南梁准备和东魏联手出卖侯景。侯景又怒又惧,愤而起兵再次叛变。本来揣着英勇壮烈的心态造反,结果侯景挥泪告别妻儿后,发现军队所到之处南梁百姓夹道欢迎。原来在南梁佛法治国下,官员极端腐败,人人都希望有人造反,推翻南梁。更让侯景诧异的是南梁诸王手握重兵,但他们都按兵不动,出乎意料侯景顺利地攻进了建康。当然攻进城后,侯景大肆屠戮世家大族。根据资治通鉴记载:他们的尸体堆满了道路,鲜血流满了水沟。
建康被攻破后,侯景的部将带着兵器在皇宫随意穿梭。萧衍见了愤怒地问侍从,侍从答曰:这是侯丞相之兵。梁武帝骂声不绝,侯景听后非常生气,命人囚禁萧衍父子,并削减萧衍的饮食,萧衍饥渴交加,四个月后萧衍最终倒地身亡。纵观梁武帝萧衍的一生,可以说难以评价,他一度励精图治,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实力暴涨,他支持编撰的《通史》和《昭明文选》直到今天也是难以企及的文史巅峰。另一方面,他又沉迷佛法,崩坏礼制,荼毒百姓,最终被活活饿死宫城。
正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江山亦如是,人生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