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萧郎是众多少女心中的情人,但他其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这是一首充满悲切之意的诗。其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郊,他以这首诗来表达对爱情绝望是无奈的悲怆之意。

许多人看到诗中的萧郎时,总会以为里面的主角姓萧,然而事实上这首《赠去婢》中的萧郎其实是姓崔。崔郊的姑母身边有一位婢女,这位婢女长得如花似玉、且深谙音律,两人也都喜欢对方,还偷偷的私定了终生。但无奈,因为女婢貌美如花可以卖个好价钱,姑母便把女婢以四十万钱卖给了司空于頔。

当崔郊听到这个消息后,犹如晴空霹雳,不胜悲戚,只可惜他家穷四壁,没钱娶婢女回家。为了缓解对婢女的思念,崔郊经常在司空于頔的府外徘徊,希望能够见到婢女。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寒食节那天,崔郊终于见到了出门的婢女,两人在柳树下四目相对,旧情萌生。但因为婢女已为人妇,他们只能犹如陌生人一样匆匆一瞥后走开,此时此景让崔郊产生了无限的伤感,于是就写下了《赠去婢》送给婢女。

而司空于頔也是一个性情中人,当他读到崔郊的诗后,颇为感动,慨然将婢女送给了崔郊,成他人之美。顿时,崔郊提诗抱得美人归,也成为了一段佳话。

既然已经知道《赠去婢》是崔郊所写,那么在诗中他为何不用“崔郎”而用“萧郎”呢?

事实上,如果我们翻看《全唐诗》就会发现,关于许多爱情诗中的女主人所思慕的恋人都叫“萧郎”,所以萧郎并非崔郊,而是类似于“情郎”的代名词。而萧郎会被当作情郎来用,主要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萧郎就是春秋时期擅长吹箫的萧史。根据汉代刘向《列仙传》中记载:“萧史者,秦穆公(嬴姓)时人也,善吹箫,能致白孔雀于庭。”

后来人们用“萧史”比作情郎或佳偶,又称“萧郎”。

另一种观点认为,萧郎指的是梁武萧衍。《梁书·武帝纪上》:迁卫将军王检东阁祭酒,俭一见(萧衍),深相器异,谓卢江何宪曰:“此萧郎三十内当作侍中,出此则贵不可言。”

萧衍此人风流多彩,在历史上既有名气且贵不可言。因此,后人多以萧衍这个“萧郎”比作女子爱恋的男子。

总的来说,不论从哪个观点来看,《赠去婢》中的萧郎指的是崔郊自己,而萧郎是“情郎”的意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