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中梅长苏的历史原型竟是位文官,

凡是看过《琅琊榜》观众对电视剧中的梅长苏印象都十分深刻,那你知道他的历史原型是谁吗?在我国南北朝时期,曾经有一首歌谣流传很广:“名军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这两句民谣传唱的是一位不善骑射的白衣书生,却创造了中国古今最高战争记录的南北朝时期的梁朝儒名将陈庆之。《琅琊榜》里面的梅长苏就是根据陈庆之创造编写的。陈庆之原本是个位卑官小的普通文官,到了41岁那一年一场偶然的战斗,让他横空出世,才真正掌握了兵权,驰聘沙场,成为一代名将,因为喜穿素衣故人称“白袍将军”。

陈庆之出身微寒,可以说在极其看重出身门第的南北朝时期是没有机会发光的,但陈庆之给梁武帝萧衍还没当上皇帝之前是他的书僮,而且投其所好,经常陪伺酷爱围棋的武帝下棋,让武帝非常满意,所以在萧衍登基当了皇帝后给了年仅18岁的陈庆之一个负责处理文书的官职,从此也算踏入了官场,但此后一直默默无闻,直到23年后才给他委以重任。那一年陈庆之41岁,刚刚过了“不惑”之年。这一天他正在衙门整理文案,突然接到旨意,让他立即进宫叩见皇帝。陈庆之看到传旨人慌张急促的脸色,知道有大事。立刻疾速进宫拜见皇帝。梁武帝对他说:“爱卿跟随朕多年,一直忠心耿耿,可惜由于没有军功,难以再提拔你更高官职。现在正好有一个机会,所以朕想派你出兵打仗。等你凯旋归来,有了功绩也能够堵住那些大夫们的嘴,提升你”。原来在公元年,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乱失败后投奔梁朝,恳请梁武帝派兵接应。梁武帝想起了陈庆之,大概是想给早年就跟随他的门人一个表现机会,就封他为宣德将军,领军两千护送豫王萧综去接收徐州,北魏朝廷知道后,密探得知是一个文官领兵,就没有把陈庆之当会儿事,只派遣两万骑兵进攻徐州。以常理而言,两千南朝步兵无论如何也不是两万北魏铁骑的对手,在这样的力量对比下,梁朝只有撤退一途。但陈庆之不退反进,给北魏军以迎头痛击,一战连破魏军两座营垒。《梁书》以“进薄其垒,一鼓便溃”记载了他首战得胜的过程。梁武帝听到陈庆之大获全胜后很是高兴,加升了陈庆之高职。

随着局势的变化,陈庆之更是让世人刮目相看,屡立战功。尤其是在公元年的北伐中,以七千白袍兵横挑当时无敌于天下的拓跋北魏30万骑兵,所向披靡,横扫千里。在这一年,北魏发生河阴之变,军阀尔朱荣领军进入洛阳,屠杀包括胡太后和小皇帝在内的两千皇亲大臣,北魏朝野人人自危,北海王元颢投降梁朝,请求梁武帝扶他称帝。梁武帝碍于面子原本是派陈庆之率七千人马护送元颢北上洛阳,敷衍了事而已。从梁武帝派出的人马数量看,他对元颢并没有太大信心,并没有借此一举收复中原的想法。然而,陈庆之却领着这区区七千人马打出了中国战争史上的最大奇迹。陈庆之大军出发后很快进逼睢阳,守将丘大千拥兵七万,却是陈庆之徐州之战时的手下败将,闻听陈庆之前来攻城已是惊弓之鸟,结果睢阳被梁军一鼓而下,丘大千阵前投降。睢阳一失,洛阳门户大开,北魏朝廷急派大将元晖领两万御林军前来夺回睢阳。这两万御林军是北魏最精锐的重骑兵,战场上鲜有敌手。结果与陈庆之一番激战,魏军大败,元晖被俘,损失战车七千多辆。已经无路可退的北魏朝廷孤注一掷,倾举国之力,集结三十万大军南下与梁军决战。此时形式对陈庆之非常不利,梁军被挡在由七万北魏御林军驻守的荥阳城下,而北魏大将元天穆率领的援军正星夜兼程赶往荥阳,另一路由尔朱世隆率领的一万人马进驻虎牢关,断了梁军退路。危急时刻,陈庆之亲自对全军将士进行动员,他说:“我们只有七千人,他们是三十万,今天只有抱定决死一战的信念了。他们都是骑兵,如在平原交战,我们必死无疑,只有趁他们还未到达前打下荥阳,如果大家再犹豫就只有等人屠宰了!”将士们听后群情激昂,陈庆之立即命令进攻,梁军前赴后继,奋力攻城,终于在魏军合围前打下了荥阳。随后,陈庆之派三千白袍骑兵背城列阵,趁魏军刚到立足未稳,立即发起突击。魏军做梦也没想到,刚刚经过激战疲惫不堪的梁军,居然放着坚城不守,不顾力量悬殊,反而对敌人的强大骑兵发动野战,措手不及之下被打得大败,元天穆仅带数十骑逃脱。随后陈庆之胜利攻入洛阳,这是桓温北伐之后两百年来第一次有汉军进入洛阳,可谓功比天高!在这次战役中,陈庆之和他的白袍军大大小小打了四十七战斗,攻城三十二座,可以说,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打得北魏骑兵鬼哭狼嚎,丢盔卸甲,一见到白袍就屁滚尿流的望风而逃。

陈庆之以弱击强,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连现代伟大军事家毛泽东都为之赞叹。但后人和史官却没有让他跻身“韩白霍卫”之列,

陈庆之的出现和崛起显得太过突兀,在他首次出战以前,史书没有记载他有过学习和实践兵事的事迹或经历,他自己也没有留下任何军事著作。只简单的寥寥数字记载他擅下围棋,以及“射不能穿札,骑不能便利”的文弱形象。可就是这样一个文弱书生,当他第一次领兵时,就取得了颠覆性的战果,以两千南方步兵击败了北魏两万铁骑。那么他到底是从何时、从何处学来了这些惊世骇俗的战法韬略和统兵奇谋的呢?难道他得到了某些超自然神秘力量的启示?这恐怕永远是一个迷了。但无论如何,他得到了同样擅长以弱击强的毛泽东的极高赞誉。毛泽东是个伟大的兵家,给予了陈庆之的高度评价。一定是仔细研读了他的战例再结合自己的作战经验而得出的客观结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