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历朝历代男男女女什么时候结婚呢?这里我来给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吧
我国古代最早见于典籍的婚龄是奴隶制的西周社会,据《周礼地官》记载,西周时期施行的婚龄制度是“男子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不许早婚。这样看来,最开始我国不是一个早婚国家,但是到了后来按照《礼记》所规定的男女成年标准来理解,古代嫁娶年龄一般是男20岁、女15岁。但各朝代略有不同,比如唐代,男15岁、女13岁以上;明代,男16岁、女14岁以上。
据《梁书·张缅传》和《周书·城冀传》记载,梁高祖的四女儿富阳公主和北周高祖女儿平原公主都是在11岁就出嫁了;汉昭帝8岁继位,娶了刚满6岁的上官安女为皇后。
资料显示,唐代大诗人李白26岁才经朋友介绍取了前宰相的女儿,诗人杜甫30岁才结婚。白居易最晚,37岁才觅得人生伴侣,他曾写下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的感人诗句送给妻子,表达了自己忠贞的爱情观。哈哈,这三位的结婚年龄在当时可以说是拖后腿啦~
再看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17岁时就结婚了,妻子是小他一岁的王弗。十一年后,王弗病逝,苏轼为她写下了《江城子·记梦》,其中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等名句,广为传颂。
关于各朝代婚龄据考证如下:
据先秦《周礼·地官·媒氏》说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礼记·内则》也说:男子二十举行冠礼,开始学礼,三十而成家。女子举行笄礼,二十而嫁,因特殊原因,最迟二十三岁而嫁。《韩非子》中提到男二十而室,女十五而嫁。
西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婚龄:汉惠帝下令女子女子出嫁不得超过十五岁;晋武帝下令女子出嫁不得超过十七岁。
北朝时期,北齐后主高伟下令,百姓子女二十岁以下,十四岁以上仍未婚配的,全部集中于官府择配,家长如隐匿,处以极刑。灭北齐的北周统治者也规定,男十五,女十三为法定婚龄,超过者由官府择配。
唐代:唐太宗贞观元年()下诏男二十岁,女十五岁以上无夫家者,州县以礼聘娶。婚龄规定有所提高。到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下诏又将婚龄降为男十五岁,女十三岁。
北宋时期婚龄治唐载元立制,宋仁宗元圣年间曾经重申过,朱熹《家礼》有载。南宋宁宗嘉定时下令:男十六岁,女十四岁属嫁娶之期。
从元到明、清三朝,朝廷规定的婚龄均为男十六岁,女十四岁,和宋朝基本一样。
由于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劳动人民也需要劳动力来维持生活,因此,在历代统治者的强迫下,也逐渐地接受了这种早婚的政策,并形成了封建社会中一种传统的心理状态。
由上可知,中国古代礼法婚龄,男子一般在十五岁至二十岁之间,以十六岁为多,女子一般在十三岁至十七岁之间,以十四岁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