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鉴于心,野史鉴于形”的意思是指读正史可以培养人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修养。读野史可以人们的行为,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冕
“正史”与“野史”的区别?
区别在于修撰的人,写的体裁,流传渠道等方面
1、修撰的人,正史为官修史书的专称,通常由下一个朝代修订;野史由民间编纂的历史,是古时私家编撰的史书。
2、写的体裁,正史是为正规体例的史书,纪传体不一定是正史,而正史一定是纪传体;野史泛称小说及记载不见经传的遗闻琐事的著述。
3、流传渠道,正史经官方审定藏于庙堂官厅,野史民间未经官方审定,更不是“钦定”的,甚至为官方所禁,不是藏于庙堂官厅,而是流传于“野”。
知识拓展
1、正史,《明史·艺文志》以纪传、编年二体并称正史。清朝乾隆四年,编定《史记》至《明史》等二十四种史书为正史,私家不得擅增。正史遂为官修史书的专称。
例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二十四史为正史。
2、野史,是即所谓的与正史相对的民间编纂的历史,其大部分是根据传闻、神话等编写,有的具有真实性,而有的则有待考察。
例如:唐刘枒《隋唐嘉话》、李肇《唐国史补》、赵璘《因话录》,宋司马光《涑水记闻》、欧阳修《归田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