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丨杨洋
视频/摄影丨莫丽婷
02:46年12月底,珠海市第九次党代会召开,作为本次大会党代表的梁艳影缺席了。
“这是她第一次缺席重要大会。”横琴荷塘社区的居民们知道,荷塘月色,再无影姐。这位“拼命三娘”永远都是手机24小时待命,这一次因为病情恶化、抢救无效而不幸逝世,永远离开了自己热爱的工作,也离开了她爱的和爱她的横琴,去世时年仅46岁。
梁艳影是中共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社区工作委员会委员,荷塘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人们都说她是“嫁给横琴的女人”。从20多年前因为爱情嫁到这里,到年成为社区基层工作者,她见证并参与了横琴从“蕉林绿野”到“自贸新城”再到“深度合作区”的蝶变,成为当地琴澳居民亲切的“影姐”,最可信赖的“梁书记”。
“妈妈是真心喜欢帮助人,常常跟我说多做点事不会吃亏的。”梁艳影的大女儿谢敏禧今年21岁,现在接过妈妈的接力棒,成为荷塘社区一名普通的网格员,在母亲用脚丈量过的每一寸土地上,延续着她对横琴的爱恋、为民服务的初心。
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作为横琴最基层的社区书记,梁艳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横琴开发开放重大决策部署中践行感恩、忠诚、争先的优秀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
横琴之恋
编辑搜图
年,梁艳影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为一名基层工作者。
“你怎么这么笨,嫁到一个这么落后的地方。”
年前后,20多岁的梁艳影,与相恋多年的“横琴郎”结婚,还被娘家一位邻居阿姨笑她笨。因为她出生并成长于珠海湾仔,那是珠海早期发展起来的水产“重镇”,最后嫁到“到处都是荒草和鱼塘”的横琴,在很多人看来算是“下嫁”。
“当时的横琴确实荒凉得可怜。”多年以后,梁艳影跟人回忆起来如是说,自己曾在年高中毕业游时来过这一趟,她与同学从湾仔搭乘铁甲船,历经一个多小时的颠簸,在横琴码头上岸。这个小岛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条土路,村与村之间要“翻山越岭”,去哪里都要搭船……
但她偏偏跟这个小岛结上了不解之缘,几年之后为了爱情,决然嫁到了这里,并从此见证了这座小岛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奇迹。
要想富,修桥修路。年,横跨磨刀门水道的横琴大桥建成通车,拉近了横琴与珠海市区的距离;同一年,横琴口岸开通,结合莲花大桥使横琴与澳门实现陆路相连,横琴的发展也按下加速键。
梁艳影小两口新婚之时,一度为了生计在外工作,每次回横琴都颇费周折。年,因为要照顾独居的婆婆,梁艳影一家搬回了横琴居住,她也在那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为一名基层工作者。
编辑搜图梁艳影台风期间骑着电动车在村里巡逻。
编辑搜图梁艳影经常早出晚归,帮助居民解决问题。
年横琴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1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来到横琴,还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中央政府已决定同意开发横琴岛。同年12月,横琴新区挂牌成立,开发横琴纳入国家战略。这个与澳门隔水相望的海岛,迎来了令人瞩目的蝶变。从年到年,十年间习近平同志4次亲临横琴,对这片土地倾注了深情关怀和殷切期望。
“新区挂牌后,整个横琴的变化,已不能单纯用‘发展’来形容,而是‘腾飞’。”梁艳影对横琴的发展用一个月一个样来形容,“像横琴口岸片区、横琴大道等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就像是雨后春笋般‘长’了出来。”
在全国率先发放“商事主体电子证照卡”,推出澳门单牌车入出横琴政策……横琴作为特区中的特区,推出一波又一波福利和政策,强势推动了这片土地的快速发展。
当地群众对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最真切。梁艳影服务的荷塘社区,也是横琴新区管委会所在地,周边的商业快速发展,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小洋楼、小汽车,当地开设了民宿一条街,接纳附近珠海长隆水上世界的游客。横琴环境宜居宜业,不仅越来越多的本地人回来发展,还吸引了一大批创业者寻机而来。
几年前,梁艳影的妈妈又遇到了当时“笑”她女儿“傻”的那位阿姨,这次阿姨竖起了大拇指,“你女儿真有眼光,挑了横琴来嫁。”
琴澳相牵
编辑搜图
到社区基层工作后,梁艳影早出晚归、走村入户,帮助居民解决问题。
梁艳影说,自己最初选择横琴不是因为眼光,而是因为爱情。
她生前就说过:“当时我是真心喜欢我的爱人,横琴的腾飞是这段爱情给我的意外惊喜。”一个荒岛,有着成千上万爱它的人付出和投入,才有了后来的奇迹。梁艳影也是其中爱得最深的人之一。
从年到社区基层工作以来,梁艳影从来不过“朝九晚五”的生活,而是早出晚归、走村入户,帮助居民解决问题,大家都习惯了她那把沙哑的嗓音,见人就用粤语问上一句“早晨啊”“吃了没”。她发动全镇为陷入困境的外来居民小郑筹款,在台风来临时冲在一线抢险救灾,后来成为了横琴第一位女性社区书记,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