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前面系列文章中用文物作证据、再借用传统的使用工具原型、加上善本文献分析了三星堆最大的神树为甘蔗,所谓的太阳轮为压榨甘蔗的轴,当时很多人还接受不了,以为笔者是制造噱头,为笔者的甘蔗酒公司炒作。
笔者多次声明,只是因笔者从事与甘蔗相关行业,才意外发现了三星堆的相关性,笔者真正第一身份还是学者,然后用严谨的学术手段破解了三星堆之谜。
而最近几天三星堆接连出土了很多文物,可以说这些文物会更加证明笔者的判断,三星堆相当长时期就是一个甘蔗及养蚕文明:甘蔗制糖、甘蔗酿酒、养蚕纺织。三星堆相当长时期是以甘蔗为主食,主要原因是:甘蔗不需要年年换种子,而且易种。直到接近商朝才进行了粮食种植,杜宇就是教人们耕种的王,从文物显示当时已经种植了水稻。整个三星堆根本无狩猎的记载。
笔者发现了几千年的一个天大冤案和重大误解:至少在夏商时期,人们并不靠狩猎生存,人与动物相处得非常和谐!从《山海经》的取姓名可以看出,人认为自己或家族就是某种动物变来的,这样的话去狩猎,还要吃掉自己?
我们的祖先伏羲就是乌龟,难道还要吃掉自己的祖先?
当时在吃动物这件事上,夏至商这段时期肯定有相当多的忌讳!
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有人说那根所谓的权杖是用来捕鸟的,也纯粹不了解当时的习俗,三星堆有二个国王都认为自己是鸟的家族,还会去捕鸟来吃?
正如笔者所分析的就是一根钓鱼杆。
来看以下最近几天出土的实证文物:
出土了很多如上图的金叶,这些金叶就是悬挂在最高的神树上的,原型就是甘蔗叶子。《山海经》里面称甘蔗为建木或若木。
最近还出土了另外一种金叶,这种形状一看更容易认出就是桑叶,那个时代还没学会嫁接,完全是自然界生长,所以就是现在看到的自然界生长而未嫁接的桑叶形状与此基本相同,人工嫁接过的桑树叶子要大一些。而三星堆第二号神树不是甘蔗而是桑树(下图)。《山海经》里面称桑树为神木扶桑。
从文物可以实证《山海经》里面记载了四大神树:建木、若木、扶桑、寻木。其实是三大,其中建木与若木其实是一种,只是建木以当时树的称呼,若木是出产地名称呼。
寻木是什么呢?结合三星堆及别处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出,寻木就是葡萄树。
三星堆也出土了此树造型的文物:
第一神树为建木:甘蔗;第二神树为扶桑:桑树;第三神树为寻木:葡萄树。
为何称为神树?是因为这些树在当时与人的生存紧密相关,所以被神化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是被神化,而不是大家认为的是神话!
这是几千年来对《山海经》最大的误解,后来的人没有从当时的语境去理解这些表述,特别是涉及一些单位和概指,当时的单位与后来差别很大,概指表达也不一样,所以后来的人误认为《山海经》是神话。
我们来看《山海经》中描述的几大神树。
第一大神树:建木
《山海经·海内南经》:“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欒,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郭璞注:“建木,青叶,紫茎,黑华,黄实,其下声无响,立无影也。”
《山海经·海内经》:“建木,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暤爰过,黄帝所为。
而所有这些描述都与甘蔗完全符合。
因为此木原产地就在若水,所以又叫若木。而当时三星堆所在的鸭子河就叫若水,所以甘蔗的原产地就在三星堆。
《山海经·海内经》“南海之外,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
《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阴山、泂野之山,上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
第二大神树是扶桑,就是今天的桑树。桑叶能够养蚕织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桑树原产地不在三星堆。
《梁书·诸夷传·扶桑国》:“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海内十洲记·带洲》:“多生林木,叶如桑。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余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
第三大神树是寻木就是今天的葡萄树。
《山海经·海外北经》:“寻木长千里,在拘缨南,生河上西北。”
作者简介:吴粲(代蔚)。毕业于四川大学,世界范围策划学(策划经济学)奠基人。世界范围从自然科学角度对时间理论的深入研究者。某大学(文章仅代表自己观点与学校无关,故隐去)策划经济学与战略博弈研究中心教授。广安满屋飘香的酒业法人。
严正声明:转载引用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追责。已经发现有人转载引用未标明出处,已经提醒。若不改正,将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