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时期,诸王幕府中的送别活动兴起,因其

北京酒渣鼻正规医院 http://m.39.net/news/a_8598835.html

引言

南朝时期,诸王幕府中的送别活动兴起,因其创作的诗词都有哪些?——首先,我们要知道,南朝时期送别朋友的时候,会举行饯送的聚会,会作诗赠别。这些送别活动从参与人数的多寡来看可以分为集体送别和个人送别,从送别活动的地点来看可以分为始于建康的送别和始于方镇地方的送别。

作于建康的送别诗有刘宋武陵王刘骏的《与庐陵王绍别》。元嘉二十八年六月,武陵王刘骏从南兖州移镇江州时,需要经过建康再溯江西上,因此与时任扬州刺史的庐陵王刘绍有过短暂的相会,刘骏长期辗转于方镇诸州,难得与兄弟相聚于京城,感慨聚少离多,故作此诗。

南齐年间的送别活动

南齐年间,随着竟陵王文学集团的出现,诸王幕府文士长时间活跃在建康文坛之上,每逢幕府中的文士外出做官,总会有各种送别活动。永明八年,荆州爆发了巴东王萧子响的叛乱,叛乱平定后,随郡王萧子隆作为继任者,出为使持节、都督荆雍梁宁南北秦六州诸军事、镇西将军、荆州刺史,次年春,谢朓任随郡王文学,萧衍任随郡王谘议参军,亦由建康前往荆州任职。

随郡王爱好文义,与诸多文士过从甚密,谢朓和萧衍都是永明年间游于建康诸王幕府的著名文人,因此这几次送别活动场面十分盛大,参与文士也比较多,前后留下了十余首送别诗。送别随郡王萧子隆的诗作有王融《奉辞镇西应教》,从诗的题目看,很显然是王融奉竟陵王萧子良教,作诗送别随郡王萧子隆。

送别诗作

送别萧衍的诗作有王融的《萧谘议西上夜集》,宗夬的《别萧谘议》,任昉的《别萧谘议》,萧衍作《答任殿中宗记室王中书别》,酬答送别的王融、宗夬和任昉。萧琛因为酒醉,未及在宴会上赋诗赠别萧衍,翌日又补写了一首《别萧谘议前夜以醉乖例今书由酲应教》。

送别谢朓的诗作有沈约《饯谢文学离夜》,王融《饯谢文学离夜》,范云《饯谢文学离夜》,萧琛《饯谢文学离夜》,虞炎《饯谢文学离夜》,刘绘《饯谢文学离夜》,江孝嗣《离夜》,王常侍《离夜》。此时,王融任职中书郎,宗夬为南郡王萧昭业的管书记、记室参军,任昉为殿中侍御史,萧琛为司徒记室参军,沈约为御史中丞,范云为通直散骑侍郎,虞炎为驾部尚书,刘绘为中书郎。

其中沈约和虞炎以文学俱为文惠太子所遇,是文惠太子萧长懋文学集团的成员;宗夬一直跟随南郡王萧昭业镇西州,为其管书记,记室参军;谢朓和萧衍此时任随郡王萧子隆的文学和谘议参军,是随郡王文学集团的成员;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都是竟陵王幕府的重要文士。

因为竟陵王与文惠太子、南郡王、随郡王的良好关系,这些文士又都参与过西邸的文学活动。永明九年春送别萧衍与谢朓的活动可以说是建康城内几大诸王文学集团一次的群体聚会。

个人送别活动

永明十一年,王僧孺任晋安郡郡丞,随晋安太守王德远离开建康,前往晋安任职,王融作《别王丞僧孺》。

隆昌元年,范云出为零陵内史,从新亭渚出发离开建康前往零陵,谢朓前往送别作《新亭渚别范零陵云》。梁代天监年间,写于的送别诗有王僧孺的《送殷何两记室》和朱记室的《送别不及赠何殷二记室》,朱记室生平不详,但何逊曾作《暮秋答朱记室》,则这次送别中的何记室为何逊无疑。

陈代,阴铿为始兴王陈伯茂府中录事参军,以文才为陈文帝所赞赏,天嘉三年()六月,始兴王陈伯茂出为镇东将军、东扬州刺史,阴铿作《奉送始兴王》。

还有一些诗是外出为官者,作诗与故游留别。如何逊的《从镇江州与游故别》,何逊一生曾两任王府记室出镇江州,一次是任建安王萧伟的水曹行参军,兼记室,天监九年随建安王萧伟出镇江州,一次是任庐陵王萧续的记室参军,天监十六年随庐陵王萧续出镇江州。此诗作于第一次从镇江州时期,天监六年,何逊迁建安王水曹行参军,兼任记室,深得萧伟信任,日与游宴,天监九年建安王萧伟任江州刺史,何逊从镇江州。

大同三年,徐陵迁镇西湘东王中记室参军,离开建康前往荆州,作《秋日别庾正员》,庾正员是庾信,此时任通直正员郎。刘显出任云麾邵陵王长史、寻阳太守,随邵陵王萧纶前往江州,与昔日同僚话别与新林浦,作《发新林浦赠同省》。

于方镇所作的送别诗有鲍照的《吴兴黄浦亭与庾中郎别》《送盛侍郎饯候亭》和《与伍侍郎别》。前两首是大明五年,鲍照在吴兴送别同僚回京所作。

《鲍照集校注》引颜真卿《妙喜寺碑》云:“寺前二十步,跨涧有黄浦桥,桥南五十步,又有黄浦亭,并宋鲍照送盛侍郎及庾中郎赋诗之所。”《与伍侍郎别》,钱仲联《鲍照年表》据黄节说而系诗于大明七年。《鲍照集校注》云:“当为诗人在临海王子顼幕中于荆州送别伍侍郎赴淮海作,钱表系年是也。”伍侍郎生平不详,侍郎应为临海王国侍郎。

在梁代诸王幕府之中,于方镇送别友朋较多的是何逊,有《赠江长史别》《南还道中送赠刘谘议别》《与崔录事别兼叙携手》《别沈助教》《与沈助教同宿湓口》《与苏九德别》《赠韦记室黯别》。

《别沈助教》和《与沈助教同宿湓口》中的沈助教即沈峻,此时任国子助教。沈峻博通《五经》和《三礼》,初为王国中尉和侍郎,此时应是受吏部郎陆倕与仆射徐勉举荐,回建康任《五经》博士,而何逊此时赴郢州任安西安成王参军事,两人相遇于浔阳,明旦又要各奔东西,故何诗云“我为浔阳客,戒旦乃西游。君随春水驶,鸡鸣亦动舟。”

何逊的《与崔录事别兼叙携手》,诗中有“去夏予回首,言乃重行行。今春游派澨,访子犹武城。暂别年逾半,同归月未盈。……及尔沈痾愈,值兹秋序明。”武城为武口城,属于郢州,何逊一生仕宦,只有在安成王萧秀郢州幕府时到过这里,这首诗写于天监十三年秋。

《何逊集校注》云崔录事为崔慰祖,崔录事不可能是崔慰祖,因为崔慰祖死于南齐末年的萧遥光之乱。何逊的《南还道中送赠刘谘议别》,刘谘议即刘孝绰,此时任安西安成王谘议参军,结合刘孝绰的《太子洑落日望水》和何逊的《春夕早泊和刘谘议落日望水》,此诗可能也是作于太子洑。何逊的《赠江长史别》,是与江革赠别之作,作于江州庐陵王萧续幕府时期。

据《梁书》本传记载,江革天监十四年随府江州,任云麾晋安王长史、寻阳太守,行江州府事。天监十六年,庐陵王萧续继任江州刺史,江革转为仁威庐陵王长史,太守、行事如故。此时,何逊随府来到江州,与江革共事于庐陵王萧续幕中,后江革因与典签不睦被调离江州前往建康任左光禄大夫,何逊作此诗赠别。

作于宣城王萧大器幕府的送别诗有王褒的《别陆子云》。大同四年,王褒在扬州刺史、宣城王萧大器府中任宣城王文学,大同五年春,王褒转任安成太守,与前来送行的陆子云道别而作。作于湘东王萧绎幕府的送别诗有阴铿的《江津送刘光禄不及》,刘光禄即刘孺。

阴铿和刘孺都曾在湘东王萧绎的幕府中任职,刘孺曾为轻车湘东王长史,领会稽郡丞,后为王府记室、散骑侍郎、兼光禄卿,阴铿为湘东王萧绎法曹参军,这首诗可能是刘孺离开湘东王萧绎幕府,赴京任职时,阴铿送别不及所作。

还有朱超的《别刘孝先》和《别席中兵》,朱超是湘东王萧绎幕府的重要文士,曾跟随萧绎出镇江州、荆州,曾作《奉和百花亭怀荆楚》,与萧绎唱和。刘孝先曾为武陵王萧纪法曹参军,席中兵生平则不可考,中兵是中兵参军一职的简称,这两首诗写作时间已难考知,但可能是写于江州或荆州,《别刘孝先》诗中“勿念荆台侧,无为戚情游”可为线索。

陈代太建年间,张正见曾任衡阳王陈伯山长史,带寻阳郡丞,作《别韦谅赋得江湖泛别舟》,韦谅“以学业为陈始兴王叔陵所引,为中录事参军兼记室”。“千里浔阳岸,三翼木兰船”写江州寻阳风景无疑。全诗重在描绘寻阳岸边风景,且以赋得为题,可能是在送别宴会之上的作品。

结语

总的来说,除了集体性的聚会与送别活动,诸王幕府文士通过幕府交游相投契,每逢故友外放做官,个人送别活动也不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