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看中国古今名人背后,无不有代代相传的良好家风滋养熏陶。《梁书·周舍徐勉传》云: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是的,没有什么比留给后代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了!
我反观自问,自己家的家风是什么?我的祖父一生无多言,惟知勤俭持家不贪奢,与人为善不求报。我父亲兄妹六人,无一不是这样的作风。大伯父刻苦勤敏,是中国第一批高考生,当时大伯父以绝对优势考入青岛海洋大学,被村里人传为佳话;二伯父头脑聪明,善于处理乡村红白之事,几十年来村里诸如此类的事情,没有一件离得了他。其余叔叔姑姑也都在祖父的影响之下,养成了勤俭持家的习惯,算不上上等之家,但都和睦相处,家业兴盛。
祖父毛笔字写得好,一到春节,找他写春联的人不计其数,不管是谁,祖父都热忱相待,从不怕麻烦,且有言在先分文不取。记得有一次老家的向东叔写春联时给祖父带了两盒烟,其实这不算什么大事,在村里常见的很。祖父坚持不收却又推脱不掉,于是等向东叔要走的时候,让奶奶把先前买的一瓶老白干送给了向东叔。祖父把帮助别人当成了一种快乐,不论谁家有红白喜事喊他去帮忙写字,他都绝不推脱。后来祖父年纪大了,拿不动笔了,但是遇到别家有事,他还是经常会去看看,帮人家出出主意。直到后来祖父生了病,才只好在家静养,但有时也会让我或其他弟弟领他出去,在大家上转一转,遇到街坊还要热情嘘寒问暖,攀谈一番。
我至今非常清楚地记得,后来有一天祖父的病似乎是有了好转,因为他竟然让我带他去理发,而之前我们都是请了理发的老师来家里给祖父理的。中午回来,祖父精神更好,在五叔家吃了一些炸鱼,喝了一点点酒。给我们几个小孩子讲西游记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忘本,那些话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当时我们都很高兴,后来祖父累了,便躺在床上休息。我们就坐在床前看电视。祖母坐在床沿上,不过十几分钟的时间,祖母再喊他的时候,却发现祖父已经没有呼吸了。
我一生与人为善的祖父,我和蔼可亲无人可代的祖父,竟这样悄悄地离开了我们。一直到死,他从未与人争吵,从未与祖母面红耳赤。就是死,也没有给妻儿增加一点负担。祖父,我的祖父,就这样,悄悄地、静静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我。我记得当时号啕大哭,心如刀绞,大脑一片空白。我不相信祖父离去的事实,不止一次在梦里看到祖父和蔼可亲的笑脸。可是醒来时,一切都成虚无,因为祖父无论如何再也回不来了。
还当祖父健在之时,就曾留下遗言,让二伯父把家谱上的家训抄写五份,让每家保留一份。我曾不止一次地看过家谱,因为每到春节的时候,二伯父就会把家谱摆在香案之上,供族人瞻仰翻阅。我还记得族里的长辈给后代所定的辈分,为了便于记忆,长辈把辈分编成绝句。我曾经很感兴趣,便背了下来,到现在也不敢忘。
前二十辈:克勤学华章,延世荐栋梁。建树铭忠孝,承先礼义常。
后二十辈:才进三国家,永兴希秀芳。汝修广元吉,维厦从之师。
关于这家谱和辈分诗,祖父因为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威望,也是全程参与的。后来祖父曾经向我提及这辈分诗,直说这辈分定得好,有先人对后代的期望,也有克勤克俭、忠孝持家的告诫在里头。我背过了这辈分诗,常常是张口就来,说起村里的人,我虽未必熟悉,但一听名字就知道辈分高低。
再说我的父亲,我以为在我的父辈里,和祖父的性格最接近的就是他。沉默寡言、与人为善、不求回报,都是他和祖父的共同特点。虽然沉默寡言,但是父亲却自有一种坚韧。在当年困难的日子里,父亲从来没有悲观失望过,我的童年里,也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是要吃玉米面的。现在随处可见的馒头,在当时几乎是一种奢望。日子虽难,但父亲却凭借他的豪迈与力气支撑起了整个家庭。父亲常说,你祖父当年抚养六个孩子都没有叫过一声苦,我只有你和你妹妹两个,难道还能有多苦?做人要克勤克俭,更要吃得起苦,受得起罪,太娇贵了,在艰难时期活着就会成为一种折磨。我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从不敢奢侈,不敢浪费,因为人不能忘本,不能忘记自己祖先曾经受过的苦难。
父亲曾经组织过一个小有名气的建筑队,给很多人家建过新房子。有一次完工很长时间之后,主家还是不给钱。最后跑了很多次,只给了父亲一半的钱。父亲曾经答应过工人到春节就结清账款。所以父亲不但把收到的所有的钱发给了工人,甚至自己还垫付了一部分。母亲虽然埋怨过,但是事后却异常欣慰。母亲说,虽然我们现在困难一点,但是心里却是舒坦的。我至今还记得母亲当时脸上欣慰的笑容。在那笑容里,有对自己丈夫的赞许,也有因为父亲做了善事而产生的骄傲。
在祖父、父亲身上发生的点点滴滴的事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像一颗种子,种在了我的心里。久长的岁月滋润,如水的时光呵护,内心的坚定孕育,使它早已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渐次长大。我已接近不惑之年,对许多人事早已看穿,但不论世事如何繁华似锦、灿若星辰,没有任何异化的夸张、修饰可以改变祖父和父亲给我留下的信念。
克勤克俭,与人为善,赠玫留香,斯心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