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刊》社第38届青春诗会,将在湖南衡阳石鼓举行。年的湖南,无疑是受到了文坛的青睐的。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中国作协第十届主席团第二次会议”均在湖南举行。
梁书正(图片来源于石鼓融媒)《诗刊》第38届青春诗会,共有3位湖南诗人入选,分别是刘娜、梁书正和李镇东,也是各省市里最多的。今天,看到了梁书正的诗,少有的有了一些惊喜的感觉。如果年轻诗人按照这样的方式写下去,我们的诗坛还是有希望的。
梁书正的第一首诗《洲上坪的黄昏》,比较短。“此刻,有人身披晚霞出嫁”,“有人穷尽一生,终于得到一堆小小泥土”。最后的比喻很贴切形象,“落日是群山抛出的一枚硬币,重复着古老而永恒的占卜。”
图片来源于石鼓融媒在《洲上坪的黄昏》这首简短的诗里,有生与死,有哲理,有瞬间,有永恒。所以,这首短诗包含的内容丰富,能够让人回味,是相当不错的了。
在《过荒废房屋》这首诗里,写了爬进院子和屋顶的荒草,写了一日日堆积的落叶和光明,这都很普通。但最后一节,“空荡荡的堂屋中央,神龛上,两个老人的遗照,默默朝大门外张望”,确实让人回味久远。
梁书正(图片来源于网络)这首诗里,“我”的加入似乎有些多余。如果把“我”去掉,只是客观地描写,也许更让人震撼。毕竟“我”的加入,破坏了这种客观性,而且题目中的“过”字也可以去掉。当然,这只是我的看法,并不一定是对的。况且,改诗是大忌,有班门弄斧之嫌。
在《悲伤贴》这首诗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时候语言用尽了/就用泪水代替交流/泪水用尽了/沉默来代替”这几句。不过,这几句话要流传开,最好再精简一些,“语言用尽了/就用泪水来代替/泪水用尽了/就用沉默来代替”。
总的来说,梁书正的诗,是现在读到的少有的能让人回味的诗。语言朴实,但表达出的内涵深远。梁书正的诗继承了古典诗词里的“留白”,或者是“意境”,写得不多,但读者回想却不少。
梁书正(图片来源于网络)这其实是现代诗应该的发展方向,继承传统诗词的优点,加以改进创新。不必拘泥于格律,不必拘泥于平仄,不必拘泥于字数。但应该继承传统诗词的精髓,和表现的手法。而不是以“西方”为神祇,亦步亦趋地去模仿。
梁书正这些诗,能够入选《诗刊》第38届青春诗会,表明了他的诗得到了评委的认可,这确实是值得肯定的地方。我们年轻的诗人们,如果按照这个创作方向去努力,我们的诗歌还是大有希望的。
梁书正(图片来源于网络)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喜好。也许作为鄂西人的我,和湘西人梁书正有些“熟悉”。这里的“熟悉”,并不是我认识他,他也不认识我。但是因为地域的相近,习惯的相似,就有了一种“亲切感”。比如“堂屋”、“神龛”,我是知道的,但不熟悉的人,也许不知道是什么。
《诗刊》青春诗会已经举办了四十多年,推出了几百名诗人,可是,虽然“著名”的诗人很多,但能让人记住的作品却相当少。《诗刊》青春诗会,是“唯一的中央级诗歌刊物”推出的青春风暴,那就应该能够引领诗坛的潮流。梁书正的入选,让人看到了诗坛的希望?但愿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