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3日,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从西班牙巴罗斯港出发,向西航行在浩淼的大西洋上。他为西班牙国王服务,探寻通往东方的新航路,相信地圆说,认为朝西航行也能到达东方。70多昼夜的航行,首先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接着到达古巴、海地。哥伦布自以为到达的是东方,称这些岛屿为印度群岛,称岛上居民为
“印第安人”。“印第安”为“印度”的音译,印第安人即印度居民。此后,哥伦布作了第二、三次美洲之行,到达中美、南美大陆,仍坚持说这些地方是印度。意大利的另一个航海家亚美利哥证实哥伦布到达的不是印度,而是一块欧洲人还未知的“新大陆”。这块“新大陆”即以这位航海家的名字来命名,称作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不胫而走,长期来哥伦布被誉为最先航行到美洲的航海家。
年,有36个国家联名向联合国提交一项提案,在年,即哥伦布首航美洲周年时,举行隆重纪念活动。由此引起一场谁最先航行到美洲的大争论。冰岛代表首先指出在公元年左右,有一个名叫雷夫爱里克森的海盗,就发现了今天属于加拿大的纽芬兰岛。挪威代表说,雷夫爱里克森是个挪威人,比哥伦布早年航行到美洲。话声刚落,爱尔兰代表声称,早在7世纪,爱尔兰僧侣就横渡了大西洋。
究竟是谁最先航行到美洲呢?是哥伦布,还是挪威人?抑或爱尔兰人?且慢下结论。
我国《梁书》东夷传记载,中国有个叫慧深的和尚,经朝鲜半岛到候国(日本),作东北向航行,里至文身国。由此东航0里至大汉国,继续东航里到达扶桑国,于齐永元元年()归来,带回扶桑国的珍闻。年,法国汉学家德·吉湿根据这段文字,最先提出“中国人最早发现美洲说”。是谁最先航行到达类洲?二百多年来,这个饶有趣味的问题引起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神学家、探险家、律师、工程师、医生、业余爱好者等各方面的人士的广泛兴趣,甚至像美国总统杰要逊这样的著名人士也津律乐道,姿加讨论。为了解开这“斯芬克司之谜”,人们提出五花八门的选底,诸如“黑人发现美洲说”、“阿拉伯人发现美洲说”、“印度人发现美洲说”,甚至还有来自大洋洲方面的着想。除北欧人在哥伦布之前到过美洲证据确凿外,其余诸说浮想翩翻,然是好看,却缺乏说服力。而北欧人航美时间不早于10世纪。有无人早于10世纪航行到美洲呢?研究者把这个同题的注意力集中在对中国史料的研亮根据《梁书》记载,日本东北里是文身国,文身国以东里才是扶桑国。依方位、里程,扶桑国不可能在亚洲东北部,而应在其东遥远的地方。中外历史学家认为煮深到达的扶操国就是美洲的墨西哥。墨西哥不仅与《梁书》所记扶桑国的方位里程相符,而且慧深对扶桑国的记述,正好与墨西哥的历史吻合。
清深记扶桑国最奇特的是有扶桑木,其实“如梨面赤”、“经年不杯”。墨西哥产的红色玉米棒,下租上细,很像慧深记的“赤裂”。
玉米的原产地在墨西哥,玉米是印第安文明的基础。慧深用我国传盖中的神木扶桑来称呼这种旧大随所没有的衣作物,并以此名力票,你以突出与旧大陆不同之处和玉米在印第安人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
慧深又记,扶桑国不贵金银,有铜无铁,与墨西哥富于金银矿产一致。又记扶桑国“有文字”。五世纪时,中国以东,没有那一国创造了文字,只有遥远的美洲墨西哥的玛雅人有文字,词汇3万余。这个中国之东“有文字”的国家,是非墨西哥莫属了。此外,凝深所记扶桑国的政治法律亦与玛雅人的情况相一致。
美洲印第安人的传说可以印证扶桑国即墨西哥。印第安人最崇拜的“生命之神”不是“土著”,而是一种外来神,相传在欧洲人(指哥伦布)到达前年就从另外一个方向—一西方—一来到霜西哥,给美洲带来偶像崇拜,技艺科学。“生命之神”来美洲的方向、时间正好与慧深到达美洲的方向、时间相一致。“生命之神”善良聘慧、和平友好、无妻无子、传播偶像,与慧深佛教徒的身份又恰好有符。许多中外学者认为,印第安人的“生命之神”就是中国慧深。由于慧深的卓越贡献,离去后,被印第安人奉为神明,受到最隆重的祭祀。现代器西哥学者也认为,印第安人的历法是从中国传入的。瞧刻、舞蹈、习俗都有中国文化的明显影响.由于这段历史住话,墨西哥人对中国人特别友好,称作“拨山章”,意为“同乡”。
5世纪时,中国人有能力作横渡太平洋的航行吗?挪威学者海尔达尔等人驾小船作取流模拟航行,证实季风与黑潮能把本船送到美洲。16世纪,西班牙即开辟太平洋航路,利用南太平洋信风从美洲航行到菲律宾,再从菲律宾利用季风与黑潮,由北太平洋返园墨西哥,也证明木帆船能横渡太平洋。中国人用祝船横渡太平泽不容怀疑。
年,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海底打捞起一批石器,其中圆孔石器被确认为石础。这些石器表层已覆盖二、三鑫米厚的餐矿外衣。海底锰积聚率一千年才一毫米,二、三毫米的餐矿外衣,说明这些石器在海底沉睡了二、三千年。是谁留下的呢?类国科学家对石硒岩质作鉴定,结论是:“石料不存在于北美太平洋沿岸,而同制部中国海岸的灰岩。有5块石萄岩样标本被送到北京大学作进一步鉴定。中国地质专家整定与我国台湾中、东部的灰岩一致。这现证明,石碰是二、三千年前的中国航海者的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