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里的梅长苏,手无缚鸡之力,体弱多力,却神机妙算,有着过人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年少时随其父统领的“赤焰军”以7万人击败了北燕20万人。主角光环杠杠滴!
但这个故事里的原型,梁武帝手下的常胜将军陈庆之,远比电视里的梅长苏更厉害,他所统领的“白袍军”,也比“赤焰军”更牛逼!
他率人送魏王元颢北归,一路披荆斩棘高歌猛进,大战四十七次,全胜!攻城三十二座,皆克!直取北魏帝都,席卷北魏半国!沿路打得北魏几十万军队望风而逃。
以至当时北方都流行一句民谣:名军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1.两千对两万?打!
陈庆之虽然是打仗出名的,但他并不是武将。
他出身寒门,打小只是梁武帝萧衍的一个随从,类似于书童的角色。
后来,萧衍起兵反齐,当了皇帝,18岁的陈庆之被任命为主书,所以萧衍一直把陈庆之当文臣在用。
据《梁书》记载,陈庆之“射不穿札,马非所便”。也就是说他身体文弱,难开普通弓弩,也不善于骑马和射箭。妥妥滴文官属性。
但陈庆之是有理想有报复的青年,当主书显然不是他的目标。萧衍也知道陈庆之的心,奈何一直没有机会。
等到陈庆之41岁时,机会终于来了。
北魏的徐州刺史元法僧突然一下叛乱,然后顺利的失败了。被困在徐州元法僧心想,横竖都是死,不如投靠南梁,找个靠山,还能活命。就派人送信给萧衍,说愿意降梁,还可以把徐州双手送上。
萧衍一看,好事啊!就任陈庆之为威武将军,去把元法僧接回来。等陈庆之把元法僧接回来之后,又被命为宣猛将军、文德主帅,率人把豫章王萧综送去接手徐州。
这一去一来并没有遇到什么问题,萧衍就只是单纯为了给陈庆之圆个梦罢了。
结果北魏听说元法僧降了南梁,立马派了两万人马来阻止萧综进徐州。谁料陈庆之直接开打,率人以摧枯拉朽的攻势撕破敌人的防线,打得魏军主帅元延明目瞪口呆。
本来形势一片大好,结果萧综突发奇想,一个人跑去降了魏。然后梁军就乱了阵脚,魏军趁机进攻,梁军死伤惨重,只有陈庆之成功率领本部人马突围,回到了南梁。
萧衍一看,陈庆之是真人才啊!于是开始让他领兵打仗,从此陈庆之就成了让北魏闻风丧胆的常胜将军。
2.被十三座堡垒包围?打!
萧衍看到陈庆之行军打仗的能耐后,马上安排他随安西将军元树进攻寿春,并由陈庆之负责军事上的指挥。结果梁军直取寿阳等五十二座北魏城池,俘获人。
陈庆之因此转为东宫直阁,赐爵关中侯。
第二年,陈庆之受命与曹仲宗联合进攻北魏涡阳。
魏孝明帝元诩复派将军元昭率军15万(也有说5万)增援涡阳。结果前锋刚到距涡阳城40里的驼涧,陈庆之就带着骑兵直接打了过去。
魏军当场就懵逼了,被陈庆之大破前军。本来对魏军来说是敌寡我众,占尽天时地利,被陈庆之这一打,直接变成了双方对峙。
史书记载,两军自春至冬,交战上百次。双方军队都已接近强弩之末,将士劳苦不堪。
魏帝一看,心想,丫的我还灭不了你?于是又派了大量援军过来,围着梁军修了十三座堡垒。
曹仲宗一看,心想,丫的这还不跑?于是准备撤军。
陈庆之一看,心想,丫的这还不打?于是拿着皇帝赐予的节杖,站在军营门口说,“我们这次出兵,经历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耗费了国家巨额的钱粮,经历了无数战斗。现在,你们竟然不考虑如何获胜,而想着撤军,你们这哪里是想着为国家立功,不过是借行军之名,进行抢掠罢了。我听说过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现在如果你们执意要撤退,我只好拿出皇帝赐给我的密诏,依照密诏中的指示行事了。”
然后,陈庆之就取了梁军的实际指挥权。
陈庆之从军中挑出数千精锐人马,连夜突袭魏军,一晚就端掉了四座堡垒。涡阳守将王纬开城投降。
陈庆之乘胜追击,一口气把剩下的九个堡垒全端了。魏军几乎全军覆没,书称“尸首淤塞淮水”。也就是说,魏军的尸体竟将淮河的一段河道给阻塞了。
3.七千对三十万?打!
真正陈庆之成为战神的,是护送北魏皇室元颢北归洛阳继位。
公元年,尔朱荣发动了著名的“河阴之变”。打着替孝明帝复仇的旗号,屠了包括胡太后和小皇帝在内的两千多名皇亲重臣,一时间北魏大批人马投降南梁。其中就有北魏皇室北海王元颢。
元颢希望梁武帝萧衍能帮他复国称帝,萧衍一盘算,这倒是个向北发展的好借口,元颢复不复国暂且不提,至少能在梁魏之间建立一个防卫缓冲带,便答应了这个请求。
但是,派太多人去显然是不行的,怎么也不会拿自己的军队去给别人打仗。于是就让陈庆之率七千人马出发了,能打到哪里算哪里,反正自己不会亏。
然后,陈庆之就一路打到了北魏的都城……
话说陈庆之在北魏元天穆率大兵东讨邢杲时乘虚北上,走到睢阳时,遇到了老朋友丘大千。
这个丘大千就是当时被陈庆率人冲破防线的北魏将领。
他一看,我那个去!陈庆之来了!连忙在睢阳城外连筑了九道防线,坐拥七万重兵镇守睢阳。
七千远征军对阵七万守军,怎么看都是送死,结果陈庆之用不到一天的时间就结束了战斗。
据记载,陈庆之是早上发起的进攻,下午四点左右就攻下了三道防线,然后,丘大千就投降了……
陈庆之继续北上,在考城时,遇到了魏征东将军济阴王元晖业率领的两万羽林军。
考城四面环水,元晖业量陈庆之也攻不过来,结果陈庆之在水上搭建了浮垒,眨眼就攻下了考城,生擒了元晖业,还缴获丰富的战利品,光战车就有七八百辆。
然后,陈庆之在考城休整了一下,并突发少女心,把全军将士的战袍都换成了白色。那一片飘逸,看上去就气度不凡。于是陈庆之的军队又被称为“白袍军”。
觉得陈庆之真的是敢想敢做,打仗穿白色,多难洗多不经脏啊!
攻下考城后,陈庆之就开始向西进发。一路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弄得魏军守将都要望白袍而降。以至民间胜传一句民谣:名军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到荥阳时,陈庆之又遇到了杨昱率领的七万羽林军。而元天穆奉也尔朱荣之命,率领久经沙场的北魏精锐骑兵日夜兼程赶赴荥阳支援。另一支由尔朱世隆率领的一万人马也进驻虎牢关,截断了陈庆之的退路。几路人马加起来,近三十万大军。
陈庆之腹背受敌,军心难免动摇。
此时,陈庆之又一次展示出了自己杰出的演讲才能,他对手下的兵将说:“我们这一路打过来,攻城略地,杀死人家的父兄,抢掠人家的子女。所以元天穆手下的人马和我们不共戴天。现在我们只有七千人,而敌人接近三十万,今天咱们只能抱定决死一战的信念了。元天穆带来的都是骑兵,如果在平原交战,我们必败无疑,现在只有趁元天穆没有进攻之前攻下荥阳。大家再犹豫的话,那我们只有等人屠宰的份了。”
于是全军上下拼死以战,最终赶在元天穆形成包围之前攻克荥阳,并且生擒了杨昱。
但陈庆之在战场上绝不止是会演讲这么简单。他们前脚攻下荥阳,元天穆的援军后脚就到了。结果没站稳脚跟,陈庆之就带领三千骑兵打了过去。元天穆直接懵逼,心想这帮家伙是妖怪吗?然后就因为措手不及,让陈庆之三千人破了几万大军,战线一路崩溃,元天穆最后只带着几十骑仓皇逃走。
守在虎关的尔朱世一看,人家那么多人马都被打得屁滚尿流,自己这区区一万人马,还不够陈庆之塞牙缝的。于是麻溜地溜了。
于是,陈庆之成功将元颢送回了洛阳,元颢顺利称帝,改元建武。
4.终极对决?打!
看到这里,如果大家还屡得清人物关系和时间线的话,一定会问,屠了北魏皇室的尔朱荣去哪里了?
他去平叛了。
这边陈庆之的七千人攻城掠地长驱直入,那边尔朱荣也用七千精锐灭了葛荣的几十万大军、败了萧宝寅、镇压了多地叛乱。
然后,很明显的,这两位终于要正面刚了。
陈庆之攻占洛阳后,尔朱荣就在北面集结了三十万左右的大军(对外号称一百万)。
一听到尔朱荣要回来了,当时归降元颢的人又纷纷转投了尔朱荣。
陈庆之为了争取战略上的主动,就带着七千白袍军渡过黄河,守在中郎城。
很快,陈庆之与尔朱荣就在中郎城展开了终极对决。
七千对三十万,对方将领还是北魏不可一世的军事奇才尔朱荣,陈庆之这一次怎么看都是没戏。
但,这世间就是一物降一物,陈庆之生生在中郎城将尔朱荣阻截了三天,最后尔朱荣因伤亡惨重被迫撤兵。
不过尔朱荣也不是吃素的,按照以往,三十万被七千人打成这样,军心早散了。尔朱荣却找了个会观天象的人来,说夜观天象,不出十日,河南就可以平定,然后军心就稳住了,没有形成溃败。
不得不说以前的人真单纯。
但和陈庆之正面刚是不可能的了,于是尔朱荣选择了迂回。打不起躲得起嘛!
他偷偷带兵渡过黄河,绕开中郎城直取洛阳。
元颢显然不是尔朱荣的对手,打也打不赢,逃也逃不掉,很顺利的被尔朱荣杀掉了。
陈庆之一看,元颢都死了,自己留下也没事做了,就打算回南梁。
但此时他的七千白袍军一支孤军身处敌境,尔朱荣肯定是不会放他这种人回南梁的,就一路率军追击,但又不敢追得太近,谁知道陈庆之会不会突然杀出来干掉几万人。
于是陈庆之就在那里从容不迫地撤退,尔朱荣就率着大队人马跟在后面尾随,明明是追击,硬是作出了护送的效果。
但这世上还有一种现象,叫“人力不可抗拒之因素”。陈庆之的白袍军在蒿高一带渡河时,突遇山洪暴发,这支北魏五十万大军都奈何不了的神奇军队,被一场天灾覆灭殆尽。
不过陈庆之还是在这场灾难中奇迹的活了下来,然后他就假装成和尚,在豫州人程道雍等人的护送下回到了南梁,继续他的传奇人生。
梁武帝萧衍评价陈庆之,“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
毛zx也多次翻看“陈庆之传”,并说:“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这也许就是英雄惜英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