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纵十横、三环多射’为主体的大都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形成,百花洲文旅街区即将开街运营;滕王阁大型演艺项目将于明年元旦向社会公演……”12月12日,中共南昌市委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南昌市委关于制定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中共南昌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决议》,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且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南昌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描绘了跻身国家中心城市行列这一蓝图。
关键词决战决胜
全面小康胜利在望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南昌坚定不移打好三大攻坚战。剩余户名贫困人口均达到脱贫标准,全市户名城镇贫困群众实现整体性脱贫解困,全面小康胜利在望。
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攻坚保卫战,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国家二级标准,稳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全市考核断面无V类及劣V类水体。
关键词经济发展
复工复产有序有力经济运行稳中回升
加快融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有力推进全市企业复工复产、项目复(开)工,加快推动经济运行稳中回升。预计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0%;1~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8%,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列中部省会城市中上水平。
关键词“放管服”
审批事项可网办率达到91.7%
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市本级行政权力再压缩30%,“六多合一”改革被中央改革办推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被住建部评估位列中部第一。
全面推广5G基础设施“绿色超简”审批模式,在全国首创政务服务“百事通”,审批事项可网办率达到91.7%,企业群众“就近办事”成为新常态。
关键词大南昌都市圈
都市圈内实现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切实发挥大南昌都市圈建设的核心引领作用,都市圈内实现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与九江、医院检查结果实现互认。加快推动向塘国际陆港铁路口岸、昌北机场航空港建设等相继投入运营,中欧班列和铁海联运加快发展,“南北呼应”口岸开放格局逐渐形成。航空货邮吞吐量年底将到18万吨,增速继续位列全国省会机场第一;1~10月,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增长11.7%。
关键词城市交通
大都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形成
加快推进城市干线路网、轨道交通建设,昌东大道实现竣工通车,九龙湖过江通道、九洲高架快速路东延、西二环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城市一环全面建成、三环基本实现闭环运行、二环正加速推进,“十纵十横、三环多射”为主体的大都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形成。如今,地铁3号线即将开通运营,地铁总运营里程将达89公里,城市交通骨干线网将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功能设施
南昌主城区实现5G信号连续覆盖
加快推进各种功能设施建设,今年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2万个,新建改建公厕余座,新建污水管网近百公里,开通5G基站近万个,主城区实现5G信号连续覆盖。旧改安置房项目加快推进,超3万套棚改任务提前完成,对涉及30余万人10万户的个老旧小区实施提升改造。加快提升城市管理智慧化水平,“城市大脑”六个应用场景正式运行。
加快城市绿道、“邮票绿地”、公园广场和景观彩化建设,全市绿道近公里,“邮票绿地”35万平方米。
关键词文化品牌
一批文化场馆建设完成
充分挖掘南昌文化内涵、打造南昌文化名片,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高标准正式对外开园,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即将开街,绳金塔项目主街区即将完成主体封顶,滕王阁景区扩建工程加快推进,滕王阁大型演艺项目将于明年元旦向社会公演,百花洲文旅街区即将开街运营,红色记忆展示馆、梁书美术馆、艾溪湖美书馆等一批文化场馆建设完成,“北有汉代海昏侯国遗址为载体的汉代文化,中有滕王阁为载体的唐代文化,南有八大山人纪念馆为载体的明清文化”的南昌文化新格局基本形成。
关键词改善民生
民生类支出占全部支出76.4%
截至11月,民生类支出完成.9亿元,占全市总支出76.4%。积极扩大普惠养老服务供给,普惠性养老床位达3.5万张,农村颐养之家全面铺开。统筹推进科技、体育、文化等各项事业均衡发展,建成“15X”社区邻里中心98个。
前三季度,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9%和6.4%,居民生活水平实现稳步提升。
绘蓝图
南昌要跻身国家中心城市行列
未来五年,南昌市将怎样发展?五年之后乃至更长时间,南昌市会变成什么模样?
记者了解到,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南昌市委关于制定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中共南昌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决议》,描绘了南昌市“十四五”和二〇三五年的新蓝图。
“十四五”时期南昌市经济社会发展总的定位是:围绕实现“富有创新活力和文化魅力,令人向往的中国智造新城、山水名城”城市愿景,努力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区、全国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验区、国家现代流通体系重要枢纽。
南昌市还提出了二〇三五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现代化新南昌基本建成,大南昌都市圈成为全国重要增长板块。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市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收入迈上新的台阶,在全省率先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创新中心、智造中心、金融中心、消费中心和全国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枢纽,跻身国家中心城市行列;
市域治理现代化基本实现,平安南昌建设达到更高水平,法治南昌基本建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文化强市、教育强市、人才强市、体育强市和健康南昌、文明南昌建设取得更大成效,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建成绿色循环低碳城市,树立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南昌标杆;建成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核心城市,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对外开放新格局,在参与国际国内合作竞争中形成更大优势。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居民生活品质差异显著缩小,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来源:江西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