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一书成则百代益,历朝版本传承

《隋书》-----一书成则百代益大家都知道,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秦之后第二个短命的王朝。在其短短的三十八年时间中,南征定陈,北伐突厥,东讨高丽,修建运河,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使我们无法忽视它的存在。而我们今天所介绍的,正是一部记载隋朝历史的官修史书--《隋书》。

隋书版本

《隋书》撰著经历

出自唐代大家之手,《隋书》是唐代所修正史“唐八史”中的一史。包括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共计八十五卷,唐魏征等撰。不过虽然书标明为魏征所撰,但实际上是成于集体的智慧。这部书自贞观三年()皇帝下诏编写开始,经过近三十年,直到显庆元年()才最终全部完工,交于高宗。

上面也说到了,这部书出自集体的智慧。参与编写这部书的人,都是唐初显赫一时的文臣:秘书监魏征、中书侍郎颜师古、给事中孔颖达、太史令李淳风、符玺郎李延寿、谏议大夫褚遂良等等,可能光听名字大家不会感到有多么厉害,但如果知道他们的身世和做过的事情,或许就会大为敬佩,说他们是“别人家的大人”。

中书侍郎颜师古符玺郎李延寿秘书监魏征

编写出自各方唐代名家

魏征自不必说,颜师古是著名教育家颜之推,就是《颜氏家训》作者的孙子;孔颖达则是孔子的第三十一代孙,有非常深厚的儒学基础;李淳风儒学稍逊,但是精通天文、历法、数学、阴阳等学问,著名的《推背图》传闻就是他和袁天罡所著;褚遂良是书法界的“初唐四大家”,书法造诣颇深......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一批在各个领域都处在领先水准的人来负责编写,所以《隋书》的质量也被人称道。

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曾有评论:“《隋志》极有伦理,而本末兼明,可以无憾。”可见《隋书》的质量确实很高。《隋书》在多方面都体现了当时时代的进步性。隋炀帝杨广弑父杨坚登基继位,按照封建王朝规定,是不续写的,但在《隋书炀帝纪》中,却也对隋炀帝的荒淫残暴有着比较如实的揭露。如《炀帝纪》载:“初,上自以藩王,次不当立,每矫情饰行,以钓虚名......中使至第,无贵贱,皆曲承颜色,申以厚礼。”

李淳风

这些对于隋炀帝荒淫残暴之行较为细致客观的描述,是《隋书》的一大优点。同时对于隋末农民起义,编写者也没有将其过分贬斥,将他们和一些反隋人物列在一起(《隋书》卷七十《李密传》),体现了作者的见解,认为农民起义是反抗隋统治者的残暴,并不是叛逆无道。

容纳海川,容纳经典内容涉及面广

在《隋书》的内容中,“隋书十志”是被认为价值最高的部分。志部分又名《五代史志》,是最后编写完成的一部分。时《梁书》《陈书》《北齐书》等皆以单行出版,因此后人将附入于《隋书》之中。《史通》云:“其篇第虽编入《隋书》,其实别行,宿呼为《五代史志》。”为证。他们分段叙述了梁、陈、北齐、北周、隋五代的典章制度及相关知识,其中以隋为主。

袁天罡

这些记录,尤其后五种,成为后世研究南北朝及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较为原始的资料。《食货志》记录了北朝实行均田制的相关情况,以及各朝代的经济制度和赋税制度等等重要材料。

《地理志》按照隋朝的行政区划,记载了南北朝时期的地域沿革,保存了当时经济史和交通史方面的资料。《经籍志》记录了汉以来六百多年书籍存亡相关情况,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第二部史志目录。同时,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方法进行图书分类。这种分类方法直接影响了后代公、私书目分类体系,一直延续到清朝也不曾改变。

诗经名家

《律历》《天文》两志是著名天文学家李淳风所写,记录了南北朝及隋著名的天文观测成果和科技成果。十志内容丰富详实,条理清楚,记述极有系统,获得了后世很高的评价。清代学者赵翼说:“若各史各系以志,未免繁琐,且各朝制度多属相同,合修一书。益可见沿革之迹。”可见学者对于这样的方法及书籍都是肯定的。

隋书版本

《隋书》内容详尽充实,记载条理有序,“文笔严净”,获得了历史上很多学者的一致好评和肯定,是一部重要的官修史书,有“一书成则百代益”之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6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