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淅淅的雨丝,踏着青石板,走在江南烟雨的小巷中。雨中游江南,水乡满眼的雾蒙蒙,给初春中小桥流水、青砖黛瓦、枕水人家带来的是水墨相依的绚丽。在这样的氛围中,抬头凝视着“昭明书院”四字匾额,思索着昭明书院有何来历呢,同时迈步走进了书院门槛,想走进一段过往的历史。
昭明书院得名于曾在乌镇筑馆读书的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据清乾隆《乌青镇志》记载,梁天监二年(年),萧统曾随老师沈约来乌镇读书,并建有书馆一座。后来,书馆塌毁,遗迹残存。
《梁书》记载“太子生而聪睿,三岁受《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悉能讽诵。五年五月庚戌,始出居东宫。太子性仁孝,自出宫,恒思念不乐。”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多愁善感又聪慧的梁太子,萧统是个聪颖过人,酷爱读书,五岁遍读五经,悉能讽诵。这样的一个萧统,才能为我们留下《文选》这样的巨著。萧统编辑整理的《文选》是我国第一本诗歌散文选集。在很长一段时间,《文选》和后来的《古文观止》、《唐宋八大家文钞》等是古代读书人案头必备的文学读本,影响深远。
如今昭明太子当年读书的盛景,早已随风而逝,剩下的仅仅是他的流传故事。眼前的昭明书院是在原来的遗迹上进行复建的,书院坐北朝南,半回廊二层硬山式古建筑群。主楼为图书馆,收藏有文化、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的图书。前方庭园中有四眼水池,四周古木参天,浓荫匝地。正门入口有明朝万历年间(-)建立的一座石牌坊,上题六朝遗胜,龙凤板上为刑科给事中,里人沈士茂题写的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字样。
雨暂停,微风轻拂,徘徊书院四周,这样的意境,这样的时刻,仿佛昭明太子坐在四眼水池边捧着一卷美文,品茗,闻琴韵,挥洒着对读书的乐趣。一刹那,我走向了池边,我开启了我的读书时光,在昭明书院,书院中有我,我在书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