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绍泰元年十月,时任谯、秦二州刺史的徐嗣徽秘密联络南豫州刺史任约,率精兵五千人乘虚袭击建康,占据了石头城,甚至派游骑至台城脚下。守将侯安都先是闭门示弱,随后乘其不备,率甲士三百开门出战,大破敌军,徐嗣徽奔还石头城,不敢再进逼台城。十二月,侯安都突袭秦郡,攻破徐嗣徽营栅,俘获数百人。徐嗣徽等单舸脱逃,其军资器械尽被缴获。
数日后,陈霸先下令建树栅栏断绝城中汲水通道,又堙塞了东门古城中的井。城中无水,一升水竟至与一匹绢等价。在陈霸先的四面围攻之下,困守城中的柳达摩不得不遣使求和,同时希望陈霸先能送子为质。其时建康虚弱,粮运不济,朝臣都想与北齐讲和,请求陈霸先能送其从子陈昙朗为质。
陈霸先对齐人知之甚深,知道齐人耻于无功,必定会增兵再至,故先以此言晓谕众人,激励他们为其拼死效力。同时也做出尊重众议的姿态,为国家不惜以子侄的性命一搏。于是,陈霸先决定送陈昙朗、永嘉王萧庄等为人质,与北齐军盟约于石头城外,准许北齐军中人等各定去向,愿留南方或愿回北方悉听其自便。陈霸先陈兵于石头城南门,送齐人归北,徐嗣徽、任约等均选择了奔齐,陈霸先军队缴获的马仗船米,不可胜计。
梁敬帝太平元年(年)二月,北齐遣使至建康通好,梁朝也派侍中王廓回访,表达双方讲和通好之意。但时隔不久,北齐就背信弃义,再次攻梁,遭陈霸先部将黄丛迎头痛击,败而退保芜湖。
四月,陈霸先亲临梁山巡抚诸军,驻守梁山的侯安都率轻兵袭击齐军于历阳,取得大胜,俘获以万计。五月,齐军兵发芜湖,十余日后进至离京邑六十里的秣陵故治。陈霸先调兵遣将,严阵以待,陈霸先刑牲告天、誓师决战的两日后,齐军进至方山(今南京江宁区中部的秦淮河东岸),随后又进至方山西北的倪塘,游骑更出现在台城附近。
陈霸先的部将周文育、侯安都等则驻守在方山之北的白土冈,对峙的两军旗鼓相望,形势危急。面对来势汹汹的齐军,陈霸先采取了击其粮运、断其供应的策略,先是派兵渡江袭击北齐赵彦深于瓜步(今南京六合东南),缴获舟舰百余艘,陈粟万斛;继而又派部将钱明率领水军出江乘,邀击齐军粮运。
六月,两军决战于玄武湖西北、幕府山南一带。其时恰遇大雨雷电,暴风拔木,平地水深丈余,齐军士卒昼夜坐立泥水中,足指皆烂,只能悬锅以灶,而台城内水退路燥,梁军得以轮换休整。数日后,天气稍微放晴,陈霸先命众军厉兵秣马,发起攻击。齐军逃窜至江边者,乘坐荻秆绑缚而成的小筏渡江,至江中心而沉溺,死尸一直漂流到京口,死尸之多,遮蔽了江面。数日后,萧轨、东方老等被俘的齐军将帅皆被处死,陈霸先率领诸军取得了抗击齐军的大胜。
陈霸先在平定各地叛乱及抗击齐军的过程中所展现的军事谋略、政治智慧和知人善任的诸种领袖气质,在内外战役中接连取得的重大胜利,既在相当程度上稳定了江南的局面,又在对齐作战中树立了不屈服于北方强敌的形象,所有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他的地位和权威,也为其逐步夺取梁朝的政权铺平了道路。自此开始,陈霸先一步一步地向着登上皇位的目标迈进。
当年七月,诏授陈霸先中书监、司徒、扬州刺史,进爵为长城县公,增邑至五千户;九月,又以陈霸先为丞相、录尚书事、镇卫大将军、扬州牧,由长城县公进爵为吴兴郡公。太平二年八月,陈霸先再进为太傅,加黄钺;九月,进丞相为相国,总百揆,封陈公,备九锡,陈国置百司;十月戊辰,陈霸先由陈公进爵为陈王,此时离登上皇位仅有一步之遥了。
太平二年十月辛未,就在陈霸先的爵位由陈公进为陈王的三天之后,梁敬帝禅位于陈霸先。乙亥,陈霸先即皇帝位于南郊,定国号为陈,改元永定,是为陈武帝。梁敬帝萧方智降为江阴王,移居别宫。梁武帝萧衍创建的梁朝自此被陈朝所取代。
当然,在梁陈嬗代之时,江陵还有一个政权冠以“梁”名,以萧詧为梁主,史称后梁。承圣三年十二月,攻破江陵的西魏军杀害梁元帝萧绎,宇文泰立梁王萧詧为梁主。次年正月,萧詧称帝,年号大定。不过,与梁朝的其他皇帝相比,萧詧这个“皇帝”却有不少与众不同之处,萧詧充其量只是西魏扶植的傀儡,是对西魏称臣的儿皇帝。
所谓后梁,虽然从梁敬帝绍泰元年(年)正月开始建立,至隋文帝开皇七年(67年)被废,历经萧詧、萧岿、萧琮三代,存在了三十三年,只不过是有其名而无其实,先后仰西魏、北周、隋朝的鼻息而苟延残喘的附庸而已,《梁书》、《南史》不仅在记述帝王事迹的本纪中根本没有萧詧的位置,甚至把他进入列传的资格都剥夺了。
相比较而言,也曾自称皇帝的武陵王萧纪,好歹还进了《梁书》的列传,虽然只是与豫章王萧综,临贺王萧正德等反面典型合为一传。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成王败寇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萧詧在宗室相争的过程中乞求西魏的支持和援助,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而甘当傀儡,完全背弃了儒家的传统道德与操守。萧詧的行径无异于“投靠敌国”、引狼入室,被人们所不齿,是毫不奇怪的。
按照历来史家的观点,萧梁皇朝的历史,终结于陈霸先以禅让方式从梁敬帝手中夺取帝位之时。按胡三省所说,梁朝自梁武帝萧衍于天监元年(年)四月受禅代齐,历经武帝、简文帝、元帝、敬帝四位帝王,至太平二年(年)十月梁敬帝萧方智禅位,历时五十六年而灭亡。
其实,这一看法并非自胡三省始,成书于唐代的《梁书》和《南史》的本纪部分都只记述了武帝、简文帝、元帝、敬帝四个梁朝帝王,也就是说,他们都认为梁朝起自梁武帝萧衍,中间经历了简文帝和元帝,终结于梁敬帝萧方智。其后,成书于北宋的《资治通鉴》也取同样的态度。不过,这样的看法也还有值得推敲之处。
结语
简文帝之后,昭明太子之孙、豫章王萧栋曾于大宝二年(年)八月即帝位,改元天正,虽然只是被侯景所控制的傀儡,而且仅有短短的三个月,元帝被杀后,王僧辩也曾在绍泰元年(年)五月迎贞阳侯萧渊明为帝,改元天成,当然,萧渊明也只做了四个月的短命皇帝。所以,胡三省的说法也是符合历史事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