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同书行书市场价值

梁同书,字符颖,号山舟,晚号不翁、频罗庵主,九十岁后号新吾长翁,浙江杭州人。诗正子。乾隆十七年特赐进士,官侍讲。嘉庆十二年重宴鹿鸣,加学士衔。工书,法颜、柳、米法,七十后愈臻变化,自立一家,负盛名六十年。与翁方纲、刘墉、王文治并称“翁刘梁王”四大家。亦作画,善人物、杂卉。

梁同书

简介

梁同书于乾隆十二年()中举人,十七年特赐进士,官侍讲。著有《频罗庵遗集》。梁同书家学渊源。他自幼接触书法,12岁时即能书写擘窠大字。初学颜真卿、柳公权,中年以后又取法米芾,70岁以后融汇贯通,纯任自然。他习书60余年,久负盛名,所书碑刻极多。

梁同书工于楷、行书,到晚年犹能写蝇头小楷,其书大字结体紧严,小楷秀逸,尤为精到。与刘墉、翁方纲、王文治并称“清四大家”。年九十余,尚为人书碑文墓志,终日无倦容,并无苍老之气。传世书迹甚富,小楷书作尤多。著有《频罗庵遗集》、《频罗庵论书》等。

《香山新乐府》

《香山新乐府》

梁同书一生留下大量作品,书法理论亦有一定造诣,梁同书精鉴赏,亦能画,但画名为书名所掩。其书笔力遒劲,点画圆润清腴,结字自然浑成,虚实相映成趣,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浓郁的文人气息,此件行书《香山新乐府》,字字提按顿挫交代清晰,技法精湛娴熟,看似寻常,无新奇惊人之处,然欲达到此也并非易事。梁同书在书写时挥洒自如,将其功力与性情和谐统一于此作品中。

此卷虽然不是梁同书最好的作品,但也能反映出他书艺水平的基本状况。行书《香山新乐府》先后经翁同爵、翁之善、杨继振、翁永孙、庞洁公递藏,卷尾有翁永孙、赵癯公、俞鸿筹题跋,传承有序。值得注意的是翁永孙题跋中写道用纸为金粟山藏经纸,乃宋代特有的著名纸品,因纸厚重,纹理粗,精细莹滑,久存不朽,甚为名贵。故是卷书法不但书写效果尤佳,而且历经沧桑,纸面仍然黄艳硬韧,墨色如初,黝泽似漆。

书法四条屏立轴

此件行书作品,其书不拘苏、米形迹,而得其神韵,貌丰骨劲,味厚神藏。其章法平稳,行距疏朗,用笔平和自然。此幅中字字提按顿挫交待清晰,技法精湛娴熟,看似寻常,无新奇惊人之处,然欲达到此也并非易事。梁同书在书写时挥洒自如,将其功力与性情和谐统一于此作品中。

历史成就

他的书法也是从董、赵起步的,并且博涉颜、柳、米等唐宋诸家。他主张不拘泥于前人的成法,强调在创作中自出胸臆。在《频罗庵论书》里他是这样说的:帖教人看,不叫人摹。今人只是刻舟求剑,将古人的书一一摹画,如小儿写仿本,就便形似,岂复有我。梁书以行草见长,结字端严稳妥,用笔娴静流畅、平和自然、从容洒脱,那种温文而雅的书卷气息常常扑面而来。因为父亲身居高位的关系,梁同书年轻时候的书法就已名扬海内,负书名六十年,当然与他的长寿有直接关系。时论把他和刘墉、王文治、翁方纲并称四大家。并且声名远播到琉球、朝鲜和日本。

成交记录

-07-15名人诗札合璧册西泠印社RMB 4,,;

-12-04《香山新乐府》北京匡时RMB 2,,;

-12-15《四时读书乐》北京翰海RMB 1,,;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