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龙蛇传侠肝义胆照天际,义和团

《草莽龙蛇传》是梁羽生先生的第二本长篇小说,与《龙虎斗京华》互为姐妹篇,是写了义和团创始人朱红灯、丁晓等人的故事,全文充满肃杀之气,情感分明,这本小说的写作风格逐渐被代入梁书的各个作品之中,可以说这本书虽然是梁羽生早期作品中极为优秀的一个,所抒发之情感,所表达之心情如同行云流水一般,又有着悲伤的气息共鸣,将每个人物在梁羽生的笔下,抒发出了属于自己的个性。

清朝末年的黑暗是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和不甘的时期,清政府的软弱致使当时的洋人在中国的土地之上恣意欺凌我们中国人,在甲午战争时期,中国和日本的甲午海战失利,致使当时的清政府被迫签下了《马关条约》,其实当时的中国真的这么软弱吗?

只要知道一件事就可以了,年的北洋水师是一支是一支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可是在这创建以后的北洋水师就被这么搁置了下来,只是拿着这么一个舰队当作一个摆设,但是却不去发展,不去壮大,就连海军经费都大幅度缩水,当时的朝廷为了给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的工程当中,曾经用筹建海军的名义向各地募捐了二百六十万两的银子,来作为颐和园的开支。有人说,慈禧太后从来没有直接挪用海军军费,那是梁启超为了给自己增加威望。可是,海军军费大幅度缩水致使海军武器十几年没有发展这也是假的吗?挪用了海军衙门的资金也是假的吗?用筹建海军的名义募捐来的钱来给慈禧过60大寿也是假的吗?

一去萧萧数十州,相逢非复少年头。亦狂亦侠真名士,能哭能歌迈俗流。当日龙蛇归草莽,此时琴剑付高楼。自怜多少伤心事,不为红颜为寇仇。

清末时期的清政府早已经是腐朽不堪又如何能够带领子民去抗争去挣脱这帝国主义的枷锁。

在年6月的时候朱红灯率领拳民攻打长清县最大的徐家楼教堂和河东龟对教堂,并清算了柴家洼、前庄、后燕等村的恶霸地主。因遭到长清县地主民团的联合围攻,年2月,朱红灯率领部分拳民转移到茌平县活动。茌平“地属通衢”,为南北往来之要冲,境内教堂林立,民教矛盾极为突出。

《草莽龙蛇传》背景是在清朝是在这么一个黑暗的时刻,义和团的存在并不是没有意义的,梁羽生先生的经历或许令他在写这本书时,有着莫大的感慨,对于那些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致人民而不顾的人是多么的仇恨,而自己所掌握的力量太过渺小,纵是万难,也要去做出自己的抗争,这是不光是自己,更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人生多少伤心事,然而在家国天下面前又算得了什么,这本书中所描写的侠义是民族危亡之际的一声怒吼,中华民族,中华民族这个存在了五千年的文明古国的怒吼,家国之义,可堪比天。

义和团运动的参与者虽然都是一些农民、手工业者,可是就是这些人也能够知道家国兴亡,然而,当时的清廷顽固派却沉迷于享乐之中,在梁羽生的笔下义和团的人们成为了生动可爱,充满着智慧的人物上官瑾性格洒脱,做事不失侠者风范,但有时又显得太傲;朱红灯武艺高强,亦有领袖风范,而已亦会提拔后辈。为了反清事业而多方奔走,最后在和洋人的战斗中牺牲,临终前嘱李来中、张德成继承大业。

义和团运动是中华民族的良知的觉醒,让帝国侵略者明白,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的民族,可是清政府却只是把义和团当作工具,甚至在义和团举事失败后,反咬一口,这是一个多么的悲哀的时代,没有力量只会被人欺负,这或许也是梁羽生先生在写作时常常把家国民族放在第一位的原因吧,只有强盛的家国才能不惧任何敌人,只有民族自强,人民不懈努力才能把国家发展得更加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