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史学争论重新审视旧五代史的历史真

宋代太祖开宝六年,赵匡胤颁下修纂《梁唐晋汉周书》的诏令,由薛居正监修。开宝七年,薛居正等人宣称修书完毕,耗时之短令人疑惑。

《旧五代史》总共卷,与《新五代史》相比数量翻倍。由于修纂时距后周灭亡不远,五代各朝实录保存较为完整。据《宋史?艺文志》所载,宋初保存下来的各朝实录包括后梁的《太祖实录》、后唐的《庄宗实录》等,详实记载了五代历史。

薛居正等人采用了一种“拿来主义”,以《五代通录》为蓝本,各朝实录为底稿,经过摘抄裁剪,形成了《旧五代史》。在修史时,他们参考了《三国志》的体例,对五代分别有纪和传。《梁书》、《唐书》、《晋书》、《汉书》、《周书》等分别有不同卷数。《世袭列传》涵盖了未称帝的割据政权,《僭伪列传》则收录了称帝者。《外国列传》收录了契丹、吐蕃、回鹘、党项等地的信息,最后《志》部分共20卷,详细记述了五代时期的典章制度。

薛居正等人多为五代遗臣,甚至有亲历历史事件的人物,因此《旧五代史》的史料价值极高。然而,由于五代是“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的特殊时期,宋初文臣的学问存在争议。加之修纂时间短促,书中的考据失当、内容杂乱、体例不精等问题频现。书中的封建迷信思想和帝王异相更是引人注目,如朱温、李克用、郭威等皇帝出生时的神秘景象。

在评价上,书中对冯道的评价明显不够深入,未深刻揭示其奸臣本质。对于这种毫无廉耻之人,未能以更具深度的批判态度,使其成为后人的反面典型。这样的评价是否会导致后来的人们效仿,值得深思。

《旧五代史》中的史论内容相对较少,大多来自前朝实录,是本朝人对当时历史的评价,难免会有“为尊者讳”的倾向。因此,史论文字简短、观点不一、前后矛盾之处在所难免。这也使得欧阳修坚信薛居正等人编纂的《旧五代史》是劣质之作,必须重修《五代史》。

在宋代的史学争论中,《旧五代史》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