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教材局发布的声明新闻里,说从未以“教育部推荐”“新课标指定”“统编教材必读书目、推荐书目”“统编教材延伸阅读”以及类似名义出版、推销有关图书。
看完这个新闻其实挺理解家长的心情,在现在大语文的环境下,阅读是孩子的必备技能,没有大量阅读就无法积累理解、写作能力,在选书上本身家长经验就不是很足,当看见”“新课标指定”“班主任推荐”之类的字眼,觉得这样选择一定不会错,所以也就购买。、
现在教育部发布这则声明,最先慌的一定是家长,身边家长有的就说“那以后怎么给孩子选书”、“之前选的书会不会有问题”、“本身孩子就不爱看,这会更有理由”,这些也是大部分家长的心声,那具体该怎样给孩子选书,之前选的书有没有问题,还可以继续阅读吗?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选择的书是否是流传的古书
比如“四大名著”、“古诗宋词”等等,这些都是流传下来的书,即使没有“教育部推荐”字眼,也要给孩子读这类图书。因为“经典至上”是一条亘古不变的原则,这类图书中即使孩子现在看不懂,等长到一定年龄,书中词汇道理由生活引入到孩子自身成长都有推动作用。而且这些都是古今中外前人经验和智慧的集大成的代表,所以这类书是一定要读的。
第二、可以根据出版社来选择
选择一些大的出版社,比如我平常选择的出版社有蒲蒲兰,中信出版社,启发,信谊,蒲公英,爱心树,海豚传媒,外研社出版的书,质量都非常过关。
第三、选择一些经典书单或获奖作品
市面上的童书鱼龙混杂,如果选择的书不适合孩子看或者质量不过关,毕竟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错过了培养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期,就得不偿失了。
比如大奖小说,比如国际安徒生文学奖、美国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美国凯迪克大奖等,如果一本书能冠有这些头衔,买来也不会错的。
当然,也有很多没有获奖或者不是经典的优秀绘本是非常值得阅读的,只是要花时间去鉴别,在没有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还是可以根据大奖或是经典书单来选择。
第四构建知识体系,准备不同种类的书
孩子阅读的书尽量杂一些,就像吃饭一样,各方面的营养都吸收一些,让孩子的知识体系更加全面。我家书房大概有这几类,中文绘本、中文桥梁书、中文章节书、文学、科普、历史地理、艺术哲学、数学思维、英文绘本、英文分级、英文桥梁书、英语章节书等。
最后给孩子选书,先要明确孩子是主体
给孩子买书,首先孩子得有兴趣读,不是买来放到那做摆设,或者孩子就随手翻翻。买书的人是家长,而真正读书的主体是孩子,不是我们认为好就好,合适孩子,孩子有兴趣的才是好!
曾经买了一套日本绘画大师的书,网上评价很高,自己也认为不错。结果买回来以后,孩子没一点兴趣,翻两下就放回原位了。
她那时七八岁,有初步的判断能力,我应该先给她看看详细介绍,她是否有兴趣,征询她的建议以后再下单。
当然太小的宝宝没有判断能力,大家多看各大平台评分和销量,豆瓣评分,当当和京东的销量,以及参照买家评论。
总之,读书的是孩子,孩子是主体,他们有兴趣读最重要了。
素材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