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梁书 >> 梁书评价 >> 竟陵古韵又清发

竟陵古韵又清发

中科白癜风医院用疗效说话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

◇臧新义   中华大地,物阜民丰,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特别是古代交通条件下“关塞极天唯鸟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所产生文化上的差异巨大,形成诸如中原文化、荆楚文化、齐鲁文化、三秦文化等,皆有着地域的烙印。   人,或生于斯长于斯,或兴盛于斯歌哭于斯,自然也拥有与众不同的标签。孔丘、颜平原、杜少陵,苏东坡、王孟津等名人;商山四皓、竹林七贤、竟陵八友、江左风流等团体。白马秋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正是这种地域差异性,使文化丰赡多姿、包罗万象。   古之竟陵今天门,旧为南朝齐梁竟陵王萧子良封地,自古人文昌盛,故以此名。竟陵王萧子良,好文而礼遇文士,组织文学活动,促进了南朝文学的彬彬之盛。《梁书·武帝本纪》记:“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包括高祖(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八人。一时天下才学并皆游集焉,号曰‘八友’”。竟陵八友,文学讲究平仄四声,音韵和谐且情景交融,不仅为南朝齐梁时代文化奇葩,更是开竟陵地域文化之先河。后之籍人,莫不景从,以此为先声,踔厉风发,以期“家声”不坠,焕文焕彩。   明代更有钟惺、谭元春开宗立派,发起组建竟陵学派,与当时公安派并驾齐驱,驰誉天下。反对拟古之风,形式险僻,求新求奇,主张抒写“性灵”,风格“幽深峭拔”而影响深远。   今日之京城新竟陵诗派,赓绪崛起。由范恒山、傅东渔二位先生于年8月发起,主要成员有赵发洪、郑庆红、汪桃义、甘海斌、胡水堂等,皆荆楚籍人士,又皆雄踞京城,功成业就,或政坛翘楚,或文化学者,或商界精英,对于文艺的态度,大抵秉承了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之观点,于诗酒唱酬之际,探究竟陵学派之遗韵,踪迹古乡贤之诗风,寝寐琢磨,遂成蔚然之气象,名动京城,更影响天门故里。   余曾有幸数次参加新竟陵诗社、龙潭诗社组织的诗酒雅集。常感范恒山先生之博学多才,作为著名经济学家,不仅身处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要职,且诗词造诣高深,所作皆质雅而意幽深,堪称新竟陵之主帅也。又感傅东渔先生之热忱,似乎每次雅集都由他出面组织,召集、拟题、主持、宣传等。其诗有大才,往往诗思如泉涌,别人做一首,他则得三四首,方兴尽。余者如甘海斌、胡水堂二位先生,都曾是军中高干,为人谦和敦厚,为文诗情畅意,既有军人之豪迈,又得士人之儒雅。   当其时也,余身处其中,每有“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之感,何其幸耶。   杨诚斋在《江西宗派诗序》一文中指出,“江西宗派诗者,诗江西也,人非江西也。人非皆江西,而诗曰江西者何?系之也。系之者何?以味不以形也”。形,或可理解为地域,而味,即司空图所言“味外之味”,意蕴也。从这个角度来说,京城新竟陵诗派,不必全为天门之籍,无须身处京城之都,五湖四海,只要有这“味”连接,即有别于其他“世俗之作”也。   最后,我以一首小诗作注,祝愿京城新竟陵诗派蓬勃发展,源远流长:   幽远峭孤因气骨,竟陵古韵又清发。   我言归志一官初,石上林泉堪照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