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杭州成都打造文化品牌南昌老城加快复兴

北京痤疮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306248.html

自4月下旬南昌展开“彰显省会担当,我们怎么干”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以来,成都、杭州一直是南昌市各个场合被政府官员们多次谈到的学习城市。

5月30日下午,南昌举行产业高质量发展暨文化提升行动动员大会。会上发布了南昌《十大文化重点工程》等四个实施方案,大篇幅讨论南昌老城如何复兴、如何打造文化品牌。

■中国江西网/江西头条新闻客户端记者左阳天/文图

5月30日下午,南昌举行产业高质量发展暨文化提升行动动员大会

南昌有足够厚重的历史底蕴打造文化名城

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将城市名片打造得非常显眼的城市,成都的宜人风格早已自成一派。

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游历成都时,留下了美好印象,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那里有一个叫成都府的地区,它的省城是一座壮丽的大城,方圆22公里。这座城市有许多大小河川发源于远处的高山,河水从不同方向围绕和穿过这座大城。市内有一座大桥横跨其中的一条河上。河中船舶舟楫如蚁,运载着大宗的商品,来往于这个城市。城中有许多制造业,尤其能纺制精美漂亮的布匹、绉纱或绫绸。”马可·波罗提到的这座桥,就是锦江河上的安顺廊桥。

成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为人称道的文化底蕴,南昌有吗?

年前的明代,南昌和成都一样,也是中国的文化名城,意大利学者利玛窦曾这样描述南昌:“南昌是江西省的首府,较广州更漂亮、更高尚,出了不少文人,人人有礼,性格也好,房舍美观,街道宽敞又笔直,各处有官府造的牌坊,这里的牌坊比广东建筑得既多且好。”

“老城区要疏散人口建筑见缝插绿”

5月28日下午,南昌市委举行市委中心组(扩大)专题报告会,浙江省委原常委、杭州市委原书记王国平受邀作题为“打造新型城镇化2.0的思考”的专题报告,西湖区区长黄小燕现场向王国平请教,如何让南昌老城更有味道?

黄小燕说:“南昌有8.28平方公里的历史城区。南昌的三大历史文化街区,无一例外都在西湖区。另外,老南昌的‘七门九洲十八坡’,有‘四门八洲十三坡’在西湖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2.0的过程中,怎样统筹好‘保老城、建新城’,让我们的老城更有老味道、新城更有新魅力?”

王国平表示,杭州城市发展理念经历过一次大调整,即对外宣传的“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实际上它的本质就是从“拆老城、建新城”迈向了“保老城、建新城”。“保老城、建新城”用杭州话说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再拆也拆不出一个新天地。那么,杭州当时怎么办?对此,杭州提出了“保老城、建新城”。

第一招是从“三面云山一面城”的“西湖时代”迈入“一江春水穿城过”的“钱塘江时代”。

王国平说,这和南昌有异曲同工之妙。以前南昌城在赣江的东南面,现在跨江向西北方向发展。杭州则从过去的北面向南面发展。过去,钱塘江也好,赣江也好,都是城边的江、城外的江变成城中的江。现在两个城市格局完全相同,叫做“一江春水穿城过”,这是一个大动作,城市空间结构一定要从过去的“摊大饼”变成“增小点”。为此,杭州一次规划了23座新城,规划了个综合体。这23座新城和个综合体都在新城区,尤其集中在钱塘江两岸。

第二招是“两疏散三集中”:疏散老城区的人口、疏散老城区的建筑,大学向大学城集中、工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建设向新城区集中。这是硬任务,也是“保老城、建新城”这条新路的试金石。

那么老城区应该怎么办?王国平说,老城区不是见缝插楼而是见缝插绿,要做到有限城区、无限发展,唯一的办法是提高品质。首先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品质,进而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品质,靠品质取胜。这点南昌西湖区和杭州上城区很相似。

杭州市老城区为上城区和下城区,南昌市则是东湖区和西湖区。杭州要保留的老房子60%在上城区,而上城区只有18平方公里,当中扣除4平方公里的西湖风景名胜区。

“上城区剩下的14平方公里,当年我们申报了临安城国家重点文保单位,也不能搞建设。所以,类似于上城区这样的老城区,它的主要任务不是为了追求GDP、追求财政收入,而是保住城市的根、城市的魂、城市的知名度、城市的美誉度、城市的竞争力。然后在‘有限城区、无限发展’上做文章。”

他还表示,这看起来有矛盾,实际上是统一的。老城区要做到“两疏散三集中”,不能搞大拆大建,也不要寄希望于获得土地出让金。上城区建设的资金都是杭州全市调剂的,因为老城区品质的提高,给整个杭州带来了城市增值,知名度、美誉度、竞争力的提高,完全可以通过市委市政府的协调来解决上城区“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王国平说:“南昌市西湖区面临的问题,说到底要靠环境、靠品质取胜,获得发展。要做南昌最优的环境、最高的品质,做最高端的产业,最终实现有限城区、无限发展。要从整个南昌打造‘文化之城’的角度来考虑如何处理保护和建设之间的矛盾问题。”

东湖区参照杭州西湖周边打造百花洲文化艺术街区

如何打造城市品牌?东湖区委书记刘闯日前表示,东湖区将充分学习借鉴杭州经验,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深度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全方位塑造南昌特质、展现南昌形象。具体将以正在推进的百花洲文化艺术街区建设为突破口,力求做到“三高三美”。

一是高起点规划,把“美的追求”贯穿始终。把“美的追求”贯穿百花洲文化艺术街区规划设计全链条各方面。按照一幅上品的诗、书、画、影样样皆精的中国画标准来谋篇布局,采取“诗、书、画、影+文、商、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打造,让整个街区白天晚上、空中地面、水中陆地、东南西北各个方位皆移步是景、移步换景。

二是高标准建设,把“美的形态”呈现出来。将每条街区、每栋建筑、每个点位的历史挖透、文化复全、故事讲好、风貌修缮、功能补齐。同时,对历史人文要素进行系统梳理注解,巧妙镶嵌进城市小品、公共厕所、石碑座椅等配套设施中,让人们尽览城市风华。

三是高水平运维,把“美的内涵”延续下去。遵循“既重技术更重艺术、既重建设更重管理”的原则,成立百花洲文化艺术街区专业运营管理团队。设施维护上,适时进行灯光影效技术迭代。运营管理上,前期由政府扶持引导,后期交由市场公司进行差异化运营管理。内涵创新上,策划包装一批如梁书美术奖评选、颁奖活动,筹办系列艺术展览与文艺讲座等,让整个街区一年四季主题轮动、热度不减。

记者6月2日从南昌《十大文化重点工程》实施方案中发现,老城复兴、打造文化品牌占了一半的比重。

其中,文化重点工程之一“建设百花洲文化艺术街区”,就提到了学习杭州经验。

具体来说,深入挖掘百花洲历史文化资源,采取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的方式,打造百花洲文化艺术集聚区。在点的层面,重点打造梁书美术馆、贡院井景观、百花洲大舞台、百花洲艺术馆、百花洲书院、沁庐旅生活广场、东湖木刻坊、佑民寺历史建筑、南湖杏花楼等;在线的层面,重点打造洪州禅文化、百花洲路、苏圃路、环湖路文化艺术特色街区;在面的层面引入高档轻餐饮、咖啡馆、书屋、面包坊、隐士文化民宿、茶楼、文创产品销售作为街区的主要业态,参照杭州西湖周边人文自然改造经验,实施灯光艺术工程,将百花洲文化艺术集聚区打造成为江西乃至中部地区文化艺术特色亮点打卡地。

绳金塔借鉴成都锦里等案例建设“唐风宋韵”历史建筑群

《十大文化重点工程》另一个文化重点工程是“建设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其中明确提到了成都经验。

具体来看,就是依托绳金塔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将文化、旅游、商业融为一体,充分借鉴成都宽窄巷子、锦里、上海新天地等国内知名成功文旅商街区的案例,建设具有“唐风宋韵”的历史建筑群,引进民俗文化体验、公益博览、娱乐休闲、情景再现等业态,打造展现南昌民俗文化的“情景式消费街区”,再现老南昌的唐宋文化记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