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之(年―年),字子云,汉族,义兴国山(今江苏省宜兴市)人,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名将。出身寒门,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颇受信任。梁普通年间,任武威将军、宣猛将军等职,带兵有方,善抚军士。陈庆之三千人就敢北伐,南宋几十万人却害怕。陈庆之神在哪里!
陈庆之三千人就敢北伐,南宋几十万人却害怕。陈庆之神在哪里!
说实话,陈庆之的大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士兵精悍、陈庆之本人才能杰出的原因。那么为什么陈庆之能够大胜但是南宋十几万大军却不敢北伐呢?下面请听日航君为您分解。
一、外部因素:北魏内乱二、内部因素:士兵精锐三、重要因素:个人才能
要打胜仗,有一支精锐的军队很重要。陈庆之的军队被称为“白袍军”,被称赞为:“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一支精锐的士兵有多重要呢?我们可以参考张辽、甘宁几百骑兵就可以纵横驰骋一事,这些十里挑一、百里挑一的精锐士兵才是最大依靠。那么为什么陈庆之的“白袍军”如此厉害呢?
在史书上有如此一段记载:
“从高祖东下平建邺,稍为主书,散财聚士,常思效用。”
也就是说陈庆之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有了封赏从来不是自己用,而是要分给身边人,因此身边人对他都十分敬佩,常常想着要报效陈庆之。说白了就是陈庆之愿意和士兵们同甘共苦,因此获得了士兵们的尊重。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白袍军中当时对于陈庆之的感情。另有记载:
“庆之性祗慎,衣不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
英雄莫问出处。出身庶族寒门的陈庆之自幼便随从萧衍,当时萧衍还没有起兵反齐,陈庆之在萧衍府中的身份只是一个小书童。公元年,萧衍登上了南梁皇帝的宝座。当时年仅18岁的陈庆之被任命为主书。主书这个官职是晋朝设立的,隶属于中书省,最初由武官担任,南朝宋时改为文职。所以在萧衍登基的时候,是把陈庆之作为文人看待的。而据《梁书》记载,陈庆之“射不穿札,马非所便”,也说明他在勇力方面虽然不至于无缚鸡之力,但是也绝不是勇冠三军的猛将,这也是他和那些流芳千古的名将最大的差别。
陈庆之,这是个中国历史上现象级的人物。有人说他是中国古代的战神,战绩之辉煌,令人瞠目结舌。比如陈庆之四十一岁首次带兵,就取得了以两千兵马大胜对方两万兵马的傲人战绩(《南史》记载是陈庆之以两千破敌十万)。荥阳城外,陈庆之以三千大军,打败敌军三十万(《南史》记载陈庆之以三千兵马破敌四十万)。也曾领兵七千,打败敌方五十万大军。更牛的是,陈庆之4个月之间,历47战,拔32城,皆以少胜多。你看多厉害,绝对是军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