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萧衍,是史上著名的前明而后昏、晚节不保的君主。在刚当上皇帝时,他积极总结南齐灭亡的教训,并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一个全新的帝国呈现在大家眼前,这一时期在南朝数百年历史里,持续时间最长、经济文化最繁盛,被称为“文物之盛,独美于兹”的“天监之治”。
然而,这样一个在史书记载中,前期表现几乎完美的明君,却也不可避免地有着极重的猜忌心理。毕竟自己的皇位来的明不正,言不顺,肯定很担心别人也用这种方式推翻自己,再加上妻子跟兄弟私通,儿子也疏远了自己,萧衍由此彻底崩溃,他开始一心投入倡导佛教,希望从精神上来麻醉自己,还扬言要出家为和尚,并大肆建造佛寺,而且每次都是想方设法盘剥底下官员的私财,如此一来真正叫苦的就是百姓了,皇族亲贵、高门士族和贫寒百姓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萧衍根本无心顾及,更难以解决。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萧衍的这一做法引起了整个南朝官民的不满,而就在此时侯景出现了。侯景本是北魏、东魏大将,作为大军阀高欢的心腹,他曾在北方战场屡建殊功,高欢死后,长子高澄接班,侯景与其素来不和,因担心新帝加害自己,于是便携带土地归顺了南梁,萧衍不顾群臣的反对,硬是接纳了这个东魏的叛军,但他万万想不到自己竟然成了“东郭先生”。
萧衍待侯景不薄,但他并不满足,尤其是在得知梁朝要把自己送回作为交换撤兵的条件时,他毅然地起兵了。侯景这个人很有政治头脑,他通过对名门望族、皇亲贵戚的烧杀掳掠,赢得大量民众支持,因而很快就攻破了台城,八十六岁的萧衍一败涂地沦为了阶下囚,最终被活活饿死,梁国江山由此落入侯景手中。
参考资料:《南史》《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