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和雪编辑
致读者朋友们
1、这是个人写的考研复习笔记,是在学习与复习过程中所做的摘录、记录、整理、总结。背后没有团体,也没有公司机构。
2、每个月的收入只有几块钱,微不足道,之所以一直在更新,是因为还有读者阅读。总想着“举报”的朋友,万望三思!
3、前期复习所用的主要参考资料有袁行霈老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以及刘跃进老师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郭英德和过常宝老师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陈文新老师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还有文学辞典。均是教材。
4、因为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之前发过的笔记已经删除了。后面将要发的笔记,也不会保留太长时间,有需要的读者朋友,请及时复制吧。另外,准备了PDF格式的学习笔记,与这里发布的内容是一样的,有需要的读者朋友,请私信联系,不是免费的。
正文
南朝梁代以太子萧纲(即简文帝)的宫廷为中心形成的一种诗风。宫体诗的内容主要围绕女性性情,诗人歌咏女子的服饰、器用、交往,但更多地描摹女子的形象、体态、情致、风韵等。女子的柔弱和依恋情态是宫体诗中最常见的主题。
《梁书》言其特征,一为徐擒之“好为新变”,一为萧纲之“伤于轻艳”。一般指萧纲及周围文士(主要有徐擒与共子徐陵及庾肩吾与其子庾信)所作闺怨题材及描摹女子举止情态的诗。大抵文笔纤巧而辞藻绮艳,讲求音律。或以为与南朝民歌的影响有关。
这时候距离永明体形成已经有四五十年了,比起永明时代的作品,宫体诗的题材更加狭窄,以艳情、咏物居多。诗人的视野甚至缩小到宫墙范围之内,特别集中到女人身上,宫女的形体容颜、梳妆打扮、服装首饰、行走坐卧,无不成为着力描写的对象。
宫体诗的致命弱点是内容的空虚贫乏,在宫体诗中见不到有意义的社会生活,见不到健康充实的生活体验,见不到奋发有为的人生追求。
宫体诗所表现的是一种病态的生命体验方式。它缺乏社会内容、缺乏平等的人性观念,女子形容只是诗人自己脆弱心灵的一个投影,是诗人自哀自怨之后的顾影自怜。但宫体诗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状态,具有认知价值。它发掘了生命的柔弱一面,同时在诗歌形态和语言、韵律等方面,继承和发扬了永明体的成就,使诗歌艺术更加精致细密,是向唐诗过渡的重要阶段。
以上内容采编自郭英德和过常宝老师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以下内容采编自袁行霈老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第二卷)》。
关于“宫体诗”,有过不同的说法。就其内容而言,主要是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情调上比较轻艳,风格上比较柔靡缓弱。在描写女性的诗歌当中,绝大部分是将目光停留在女性的生活圈内,包括她们的容貌、体态、服饰及器物等方面。
宫体诗歌的艺术特征是注重辞藻,对偶与声律。咏物之作在宫体诗歌中所占比重比较大,这些诗歌的共同特点是内容贫乏,单纯咏物而毫无寄托,只讲究辞藻与对偶。
宫体诗反战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并继续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于格律化。宫体诗对后来律诗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宫体诗语言的风华流丽、对仗的工稳精巧以及用典等方面的探索和积累,为唐代诗人提供了艺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