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又称《书》《书经》,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年11月,清华大学战国竹简研究成果发布,证实其中古文《尚书》系后人伪作。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等,是我国古代史类文学作品。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作品,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相传为春秋末鲁国的左丘明所撰,但现代有的学者从内容判断,认为是战国或汉后的学者托名春秋时期各国史官记录的原始材料整理编辑而成的。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凡二十一卷(篇),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事。记事时间,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春秋战国之交,前后约五百年。该著作记录范围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公元前年)西征犬戎(约公元前年),下至智伯被灭(公元前年)。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是——《汉书》《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汉朝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年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卷,约三百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公元前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公元年),计卷,约万字,用统一的纪传体编写。
01.史记(汉·司马迁)
02.汉书(汉·班固)
03.后汉书(范晔、司马彪)
04.裴注三国志(晋·陈寿)
05.晋书(唐·房玄龄等)
06.宋书(南朝梁·沈约)
07.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
08.梁书(唐·姚思廉)
09.陈书(唐·姚思廉)
10.魏书(北齐·魏收)
11.北齐书(唐·李百药)
12.周书(唐·令狐德棻等)
13.隋书(唐·魏徵等)
14.南史(唐·李延寿)
15.北史(唐·李延寿)
16.旧唐书(后晋·沈昫等)
17.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
18.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19.新五代史(宋·欧阳修)
20.宋史(元·脱脱等)
21.辽史(元·脱脱等)
22.金史(元·脱脱等)
23.元史(明·宋濂等)
24.明史(清·张廷玉等)
《清史稿》是中华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记载清朝历史的纪传体历史著作。全书共有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传三百一十六卷,以纪传为中心。
《清史稿卷二百五十二列传三十九》全书包括整个大清帝国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上起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下至年清朝灭亡,共二百九十六年的历史。《清史稿》自年设立清史馆起,编修工作历时十四年,先后参加编写的有柯劭忞等一百多人。年,主编赵尔巽见全稿已初步成形,遂决定以《清史稿》之名将各卷刊印出版,以示其为未定本。赵尔巽在《发刊缀言》中指出,本书是“作为史稿披露”的“急救之章”,并非视为成书“,但因尚无依中国传统正史体例编写的清朝史书,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丰富,其价值仍不可忽视。
中国上下五千年史书太多,正史,野史,各类小说名著,民间传说。新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