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南北朝时期,消失已久的且末,成为一个崭新的西域强国?欢迎来到百家号水隔淡烟,中国史:南北朝时期,消失已久的且末,成为一个崭新的西域强国?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说一说我国历史上关于西域的历史故事,主要说的且末,想必大家对它不是很了解,在西域南道十国中,从且末国开始,便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国。而是天下事总是利弊相随。忍的好处是避免成为大国攻击的目标,但随之而来的,就是被严重边缘化。范晔在《后汉书》中,只是为了介绍拘弥国,才不得不提到且末:“出玉门,经鄯善、且末、精绝三千余里至拘弥。”这时的且末,已沦落为鄯善国下属的且末州。往事如烟,岁月无痕。历史再次提到且末,已是几百年后的南北朝时期。太平真君三年(),北凉残余势力一—沮渠安周率军攻击鄯善,鄯善王比龙在拼命抵挡一阵之后,留下太子真达继续抵抗,自己则率领一半国民—约户西逃且末。按每户6—7口人估算,鄯善的逃亡大军应该有2万-3万人。且末,这个在西汉时期充其量只承载了人的绿洲,突然涌来了十倍于己的外来人口,好比一个小泥人被一股仙气突然吹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巨人。于是,此前消失已久的且末被鄯善王比龙借尸还魂,成为一个崭新的西域强国。乡愁,是个永恒的题目,几乎有无限的思想与艺术表达空间。东坡雪泥鸿爪,庄周晓梦迷思,奥德赛十载漂流,马孔多百年孤独——几乎都是因为深重的乡愁,正所谓“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而比龙新的落脚地且末距离鄯善只有三天路程(千米),在北凉残余退走的日子里,他能不渴望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吗?史料告诉我们,他的确没有重回故乡,而是专心致志地经营且末河边这块绿意融融的土地。历史的发展进程也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不久,部善就被北魏吞并,自己的儿子也被带进关内。而比龙的新且末,却成为北魏势力之外的独立国家,与乌孙、疏勒、龟兹这几朵西域之花竞相摇曳。透过比龙的选择,我总算理解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那段寓言般的话:我以为小鸟飞不过沧海,是因为小鸟没有飞过沧海的勇气,十年以后我才发现,不是小鸟飞不过去,而是沧海的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据《梁书·西北诸戎传》记载,末国,就是汉代的且末国,拥有军队一万余人,北接丁零,东接白题,西接波斯。他们的国王安末深盘曾经在普通五年()派遣使者前往梁朝朝贡。依照惯例,梁武帝萧衍热情接待了远道而来的末国使者,年方16岁的梁朝王子萧绎也参加了会见。兴之所至,擅长书画著称的萧绎居然以这位使者为原型,创作了一幅《职贡图》。画中的使者头戴尖顶护耳毡帽,身穿开领长衫,满脸胡须,与小河墓地36号墓发掘的木乃伊装束几乎完全相同。这也算是这个偏安南方的中原王朝与西域民族的一个不大不小的佳话。好景不长,当西部来了一支强悍的鲜卑后裔吐谷浑,且末的好日子就到头了。他们先是被征服,继而在北魏灭亡后连国名也被取消,成为与鄯善同样规格的镇。人文灾难降临的同时,自然灾难也趁火打劫。处于间冰期的地球持续变暖,冰山在融化,温度计里的水银在上升,大河在萎缩,森林渐渐瘦身,大漠步步紧逼,流经且末城的古且末河支流,渐渐东移注入了且末河干流,将这座河畔的城市像无娘的孩子一样冷落在了荒滩上,且末城中的“气候移民”被迫无奈地作别家园。随后,且末古城就像一个幽灵城市一般,渐渐消失在漫漫黄沙之中。就连断碣残碑,也已付与苍烟落照。隋设立的且末郡和唐中期设立的播仙镇,是建造在且末河中上游的一座新城。贞元元年(),安西都护府被吐蕃攻克,中原王朝的夕光已经播撒不到这个偏远的地方。至元二十七年(),元朝从内地迁来多军民与元新附军杂居,在且末屯田,渐渐形成了一个交通驿站—“者里辉”。马可·波罗路经此地时发现:“其境内有许多被墙垣围护着的城镇,该州的都城也叫车尔成,境内河流中出产碧玉和玉髓,将其贩卖到契丹,可以获得巨大的利润…有军队经过此地时,居民纷纷携妻带子、赶着牲畜逃往沙漠中,他们熟知沙漠中有水源可以生存的地方。他们逃离以后,大风就会扫平了他们的行迹,让人无迹可寻,不知所踪。”后来据小编的了解,明代,这里仍是一个驿站,改名“扯力昌”。光绪十年(),新疆建省,大清在此设立了“卡墙县”。各位网友们,看完今天的故事,你对这段历史有什么新的认识跟见解,跟你原来认知中的这段历史,是否有差别呢?欢迎大家在下面评论区进行留言探讨,把你的观点分享给更多的网友哦。如果你喜欢小编分享的历史故事,也希望您多多转发分享,让更多人看到这样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好了,今天的历史故事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观看哦。以上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9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