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场校招”引才留才
董家窑街道龙沙社区通过提升改造旧貌换新颜
八月湖街道诚安路社区居民在社区邻里中心快乐健身
“脏、乱、差”变成“净、畅、美”,老社区“靓”起来;楼顶防水、墙面加固、安装电梯、更换管网,旧房子“新”起来;修建道路、划定车位、配置充电桩,老街坊的生活品质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养老、托幼、便利店、便民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纷纷建起,万千家庭欢声笑语……如今的南昌,幸福成为民生“底色”。
老旧小区改造应群众之所“盼”
日前,记者来到东湖区董家窑街道南永和路社区,只见孩子们在步道间嬉戏,老人们在长亭下聊天,好一番惬意场景。
看着眼前的光景,社区居民万国平不禁心生感慨:“我们这儿的变化非常大,如今的环境真是越来越好啦!”
以前的南永和路社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道路坑洼、停车杂乱、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今年3月,小区采用“线片联创”机制对社区庭院进行了综合改造。改造后,管道不堵塞了,小区也干净、明亮了。据了解,董家窑街道正计划利用社区闲置房打造一个“党群活动中心”,增设阅览室、活动室、休闲室,为居民提供书籍、棋牌、乒乓球桌等休闲娱乐设施,提高居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在老旧小区提升改造中,南昌在破解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的同时,确保留住文化肌理、保留历史记忆,并不断创新服务模式,重视长效管理,在共商、共建、共管、共治、共享中提升居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使老旧小区通过升级改造成为居民的理想家园。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加大改造力度,按计划对全市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涉及12.5万户居民。其中,包括17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项目(民生实事项目),计划年底前全部完成。
改善就业环境想群众之所“想”
“吸引我留下来的是南昌的租房补贴和生活补贴政策,因为我不是南昌人,租房的费用对于刚毕业的我来讲比较大,正好租房补贴可以减轻我的负担。同时,我是学大数据专业的,感觉在南昌能有较好的发展。”让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毕业生郭文汇安心留昌的,正是我市去年出台的“人才10条”政策。围绕吸引百万大学毕业生和技能人才来昌留昌创业就业目标,南昌给予落户奖励、生活补贴、创业扶持、人才公寓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全面实现了中央、省属驻昌单位人才“同城同待遇”,并通过南昌“城市大脑”,实现政策“免批秒兑”。多种多样的岗位和“真金白银”的福利,对即将毕业的学子来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有了好政策,还要真正落地兑现。南昌“人才10条”政策发布一年以来,截至今年10月,已兑现资金超过9.1亿元、奖励补贴超过6.3万人。去年从广州一所高校毕业的研究生黄达就是其中一位。
“我是通过南昌‘城市大脑’小程序直接在手机上办理的,填完相关信息之后,审核很快,第二天就拿到了3万元的补助,太方便了。”黄达是江西宜春人,他在广州求学多年并已成家,原计划毕业后直接将户口迁到广州,留在当地发展。但就在毕业前夕,他得知南昌出台了“人才10条”政策,详细了解后,便决定落户南昌就业。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去年,我市新增就业6.15万人,组织创业培训3.6万人,全市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人数达11.2万人,创业培训3.6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3亿元;发放稳岗补贴资金约9亿元,惠及企业家,帮助57万职工稳定就业岗位……越来越多的人才来到南昌、爱上南昌、留在南昌、建设南昌。
创新社区服务解群众之所“难”
“没事我们都会聚在这里,大家一起练练舞,下下棋,很舒心。”在南昌县八月湖街道诚安路社区邻里中心,社区居民杨国花正在舞蹈室排练。去年10月,诚安路社区打造了总面积平方米的邻里中心,包含读书室、舞蹈室及棋牌室等功能室,社区居民的“需求账单”一一兑现,成为社区群众的幸福账单。
邻里中心开始运营后,杨国花天天来打卡。“我们经常是早上吃完饭就来了,上午在这里娱乐休息一下,中午还可以在这边吃饭,太方便了。”杨国花告诉记者,社区邻里中心不仅有丰富居民精神生活的场所,还兴建了养老服务中心,为社区老人们提供日托、全托、就餐服务。
自年起,我市在优化社区规模、合理规划布点的基础上,大力推进“1+5+X”社区邻里中心建设,即配置1套综合保障体系,配套教育、医疗、养老、商业、文体5类服务业态及快递物业、家政服务、托幼等若干特色衍生业态,构建便民、惠民、利民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
目前,全市建成“1+5+X”社区邻里中心家,“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加快形成。一大批有温度、有内涵、有特色的社区邻里中心,正在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居民感受家门口的“温暖”。
丰富文体生活谋群众之所“需”
“现在每天早上我都会在家门口的健身广场锻炼半个小时,在太极揉推器上练练,在健身车上活动活动。左邻右舍都在这里锻炼,我们在家门口不仅收获了健康,还增进了邻里感情。”青山湖区观田村闵行小区居民刘立章说。
近年来,南昌积极做好体育民生,深入推进健康南昌建设,打造全省体育公共服务高地,在全民健身方面的投入比重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广大市民的健身需求,解决“百姓去哪儿健身”的问题,我市着力打造“15分钟健身圈”,通过建设全民健身设施,实现城乡全民健身设施全覆盖。同时,我市合理调配健身路径,将其融入公园、景区、广场、社区等公共场地,融入居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15分钟健身圈’不是简单的空间部署,而是包含高品质体育设施、体育产品、体育平台等多元化场景打造,解决群众‘和谁健身’‘去哪健身’‘如何健身’三大方面的问题。”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南昌还多点发力打造“文化之城”,强力推进十大文化重点工程建设。创新推出香樟树、24小时智慧书屋、十大精品图书馆等文化工程,让文化越来越深入地惠及全体市民。此外,我市还以公办民助的方式,创新非国有博物馆建设模式,建设了红色记忆展示馆、梁书美术馆等文化地标,把高雅艺术送到群众身边。市民群众开始透过城市文化的繁荣,真切地感受城市的发展和生活的幸福。(南昌日报记者卢梦梦/文喻云亮魏勇剑马悦/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