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收取会费维持组织的日常运营,是目前大多数商会、协会的普遍经营方式。但对于“一人多会”的会员来说,多笔会费给他们造成了不小的负担。而单纯依靠会费作为组织收入,也制约了很多商会、协会的发展。
对此,中山有多家商会、协会正尝试改革会费收缴方式,如少收或免收会费来减轻会员负担,同时调整收入结构,通过“以商养会”方式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以推动整个商会更好地发展。
会费将逐渐发展为象征性收取
说到会费,不少企业家都曾向记者抱怨:在目前普遍“一人多会”的情况下,个人往往要加入一个老家的异地商会、一个镇区的商会、一个行业的协会,算起来至少要加入2—3个商会或协会,每年多笔会费也成为了他们一笔不小的负担。对此,出于减轻会员负担的考虑,不少商会正考虑通过改革会费收缴方式,通过少收或者免收会费为会员“减负”。
近日,记者从中山市湖北商会了解到,该商会目前正准备实行会费逐年递减的收缴方式,比如入会第一年收取元,第二年收元……“到了后面,我们希望能实现象征性收费甚至"零会费"的模式,会员只缴纳很少或者根本不用缴费。相信这样将会减轻会员们的负担。”中山市湖北商会常务副会长周新国说。
而前不久刚刚成立的中山市江西赣州商会,则采取任期缴费的方式,一届只向成员收取一次会费,金额定为元。江西赣州商会秘书长梁书凌表示,“商会每4年换届一次,这样平均下来一年也才元,会费仅是我们的一个象征性收费,这必然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会员从单纯缴会费到参股投资获利
既然会费还不能够支持商会运营,那么会费减少甚至取消之后,商会的运营资金又从哪里来呢?
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依靠会费生存的社会组织少之又少。同时,更多的也是通过自身创新,比如投资的方式去“造血”。而中山本地多家商会也已开始尝试通过“以商养会”提升自身造血功能。
“其实商会本来就是一个谋求共赢的平台,如果加入商会之后大家还是像以往一样单打独斗,那么商会的意义也就不大了。”周新国说,“而且投资公司每年投资收益的5%,将用于商会的运营,同时投资公司还将承担商会办公场所一半的费用。”
而投资公司的成功,也带动了会员企业的积极性。近期湖北商会还成立了商会的贸易公司,由投资公司控股51%,其余股份向所有会员敞开认购,目前已有一半以上的会员有意向参股。
“之后我们还计划设立一只基金供会员投资,当然所有入股和投资都是自愿的。”周新国说。
商会搭平台、促合作收取一定运营经费
无独有偶,小榄商会也属于“以商养会”的尝鲜者。记者在该商会的《自评报告》中看到,小榄商会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会费收入、服务收入和政府购买收入三方面,其中会费收入仅占总收入的40%。但即便如此,商会运营依然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
“赣州商会计划通过3种方式实现"以商养会",来破解商会运作经费不足的问题。”中山市江西省赣州商会秘书长梁书凌介绍,一方面商会计划将现有会员所缴纳的会费用于投资,将投资所获得的收益用于商会运营。而另一方面,赣州商会也成立了商会项目部,以促成商会内部成员之间、商会内部成员与外部企业之间的合作。
“目前商会会员有多家,涵盖了各行各业,他们之间有些属于上下游企业,或者是相关行业,有很多的合作机会。而通过商会平台促成的合作,我们会向会员收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商会运作费用。”据梁书凌透露,目前商会的成员对这一模式都非常看好,也愿意参与并将部分的合作收益反馈给商会。通过成立商会的投资公司,进行一些项目的投资,以增强自身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