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博物馆简介以及馆藏精品鉴赏闻是艺

济南市博物馆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隶属济南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济南市文物局)。创建于年12月,原馆址在趵突泉公园内,现馆址坐落于风景名胜旅游景点千佛山公园西侧(济南市经十一路30号)。年被济南市正式公布并授牌为济南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被山东省正式公布并授牌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被评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济南市博物馆现拥有各类馆藏文物二万余件(套),善本书二千多册。藏品主要来源于考古发掘、国家调拨、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捐赠以及市政府的拨款征购等。年,济南市文物店整建制并入济南市博物馆,旧藏8万余件各类文物使济南市博物馆藏品更加丰富。此批文物正在清点、鉴定、登记过程中。

在济南市博物馆较为丰富的藏品中,书法、绘画数量居多,除宋代无款《山水图》、元代盛懋《秋溪垂钓图》、倪瓒《古木竹石图》等诸多大家墨迹外,尤以明清书画大宗,独具特色,且不乏精品。其中明代大家有:解缙、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邢侗、张瑞图、刘重庆、戴进、周臣、刘世儒、谢时臣、陆治、冯起震、蓝瑛、吕纪等;清代大家有:王铎、傅山、周亮工、王士祯、郑燮、刘墉、陈鸿寿、石涛、高凤翰、李鱓、黄慎、董邦达、袁耀、桂馥等等。这些作品或手卷、或立轴,风格多样,题材丰富,堪称珍品,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明清以来名家辈出,名作迭出,不但承前启后,更是名范后世的发展概貌。现择其济南市博物馆馆藏明清书画精品作一简要介绍,以飨读者。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上海松江人。明代著名书法家、画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并以书法名锤海内,同时也是当时“华亭派”的主要代表,因此又被后人称为“董华亭”。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代名家的书风,自成一体,笔画清秀卷丽,生拙古朴。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体,是晚明最为杰出、影响最大的书画家,清朝的康熙和乾隆皇帝非常喜欢董其昌的字,康熙甚至把董其昌的字放在枕边,每天欣赏,所以当时董体字在朝野之间非常流行,各个大臣都竞相模仿。同时,董其昌精鉴赏,富收藏,家中收藏了很多的历代珍品名作。董其昌的这幅行楷书《桃花源记》卷,纸本,纵28厘米,横厘米,内容为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董其昌七十岁时所书。从这件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董其昌的字都是自然天成,在章法上,字与字之间,楷与行之间,疏朗匀称,力追古法,十分的漂亮。董其昌一生高寿,又极为勤勉,创作的作品比较多,流传至今的也比较多。

林良(-),字以善,广东南海人。他因善画而被荐入宫廷,史料曾记载“林良吕记,天下无比”,以花鸟著称。画史称他画瓜果、翎毛,着色简淡,备见精巧。其水墨禽鸟,继承南宋院体画派放纵简括笔法,遒劲飞动,有类草书,墨色灵活,为明代花鸟画的代表作家,也是明代水墨写意画派的开创者。《荷塘雁嬉图轴》,绢本设色,纵厘米,横.5厘米。作品表现荷塘一隅,水波荡漾,芦苇丛生,芦雁双双觅食,各有情态,跃然绢素。画家以微俯的角度、饱满的构图、谨严的缝条,刻画出一片夏日晨曦,清幽恬静之境。左上款署“林良”。

王谔(生卒年不详),明代画家,字廷直,浙江奉化人,世居奉化城内西锦里。弘治、正德年间以绘事供奉仁智殿,官锦衣千户,后以病乞归,年至八十余笔力仍劲拔。擅山水,师法马远,孝宗爱好马远画,曾赞王谔为“当代马远”,亦长于人物。《月下吹箫图轴》,绢本设色,纵.5厘米,横99厘米。此图远峰壁立峻峭,近处山崖斜耸,长松偃仰,秋叶泛红,在树石掩映下,亭台楼阁半露,一老者依栏吹箫,身后两侍者仰面望月。画作构图采用了马远、夏圭的结构方法,取景布势,画面简净爽朗,笔力挺秀。款署:“王谔”。钤朱文印“四明王廷直”。

谢时臣(一?年),明代画家,字思忠,号樗仙,江苏苏州人。工山水,画法得沈周笔意而稍变,笔势纵横,设色浅淡。他还能诗,工书,尤爱隶书,少时即遍临汉碑。谢氏卒年不详,但有资料证实,他至少活到八十开外,在78岁时尚能作工细繁密的山水图卷,《杜陵诗意图册》便是他那时的一件代表作品。《西湖春晓图轴》是谢时臣描绘西湖初春景色的一件力作。该图纸本设色,纵厘米,横厘米,为全景式构图,气势磅礴。远峰耸立,重峦叠嶂,奇石嶙峋,烟笼雾起,错落有致的楼阁屋宇掩映于山林平地之中,为初春的西湖增添了一层神秘的光彩。挥笔泼墨之间,万千气象尽收眼底,观之使人心旷神怡。

王铎(-),明末清初书法家。字觉新,号嵩樵,谥文安,河南孟津人。王铎才华横溢,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在书法领域取得了极大的突破,世称“神笔王铎”。王铎的书法,行草为上乘,尤其是他的草书,属于大写意一派,恣意任性,挥洒自如;行书含蓄多变,风神洒脱。在当时董其昌一派严谨娟秀的书风盛行之极,王铎敢于大胆创新,取法高古,开创一代书风,可谓是杰出的革新人物。这幅《行书五言诗轴》,绢本,纵厘米,横50.5厘米,为王铎自作诗:“入深势不同,色色夺虚空。汲路鸦能到,擘岩蟪亦工。寒温诸药气,薄厚一钟风。如赐栖身地,贴心住石丛。”款署:“戊子三月书北畿,王铎”。下钤白文印“王铎之印”、“烟潭渔叟”。

傅山(-),明清之际书法家。初名鼎臣,后改名山,字青竹,后改青主、仁仲,山西太原人。他对哲学、医学、儒学、佛学、诗歌、书法、绘画、武术等无所不通,并被认为是明末清初保持民族气节的典范人物。从这幅绢本草书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傅山是个桀骜不驯,生性狂野的人。这幅作品是一首五言诗:“翻觉霜须艳,于红叶里行。片时成少贵,弥笃坐多情。人得朝廷负,吾终草木生。道心穷暮在,发指月冠横。”款署:“行药秋径杂诗,枫仲词兄政。真山”。下钤白文印“傅山之印”。傅山擅长草书与行书,提出了“四宁四毋”理论,即“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他的书法即古拙又不失流畅,即铿锵有力又婀娜多姿,气势浩荡,超然出尘。

高凤翰(一),清代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扬州八怪”之一。字西园,号南村,晚号南阜老人,山东胶州人。五十五岁时右手病废,从此改用左手,更号“尙左生”,刻印“丁巳殘人”、“老痺”等。高凤翰五十岁时,曾作一幅《素袜凌波图轴》,纸本水墨,纵厘米,横46.5厘米。此图画成之后未题款,便被其亲家拿走。一年之后,偶到亲家座客,又见到这幅画作,此时他的右手已经病废,乃以左手补诗文及题记于画之空白处:“荷叶荷花五尺长,墨痕托出水中央,纵然朽断玲珑骨,不恋污泥也有香”。“素袜凌波之图,壬子写,丁巳补题”。款署“南阜”。

郑板桥(-),历史上有名的“扬州八怪”之一。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郑板桥的书法与绘画一样,亦具“狂怪”意趣。他的字,初学黄庭坚,后攻《瘗鹤铭》,又融入兰竹笔意,遂自创出一种“六分半书”,也有“乱石铺街”之喻。他存世的许多作品,都显现出这一独特书风。《郑燮行楷书唐诗轴》,纸本,纵93厘米,横46.5厘米。此轴内文为李白《草书歌行》和杜甫《醉歌行,赠公安颜少府清顾八题壁》诗:“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峰杀尽中山兔。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笺麻绢素叠数箱,宣州石砚墨色光。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千百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奔电,状如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张伯英、王右军,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吾师此义不师古。古来万事贵天成,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神仙中人不易得,颜氏之子才孤标。天马长鸣待驾驶,秋鹰整翮当云宵。君不见东吴顾文学,君不见西汉杜陵老。诗家笔势君不嫌,词翰升堂为君扫。是日霜风冻七泽,乌蛮落照衔赤壁,酒酣耳热忘白头。感君意无所惜,一为歌行歌主客。”款署:“板桥道人”。下钤白文印“潍夷长”,引首白文印“燮何力之有焉”。纵观全篇,规整中寓奇戊,工稳中现率意。在总体结构上,或拙实、或秀润、或凝厚、或飘逸,疏密兼具,笔力流畅,婉转飞动,奔放阔达,字里行间充溢着峻峭纵横之雄和潇洒秀丽之韵。

董邦达(-),清代画家。字孚存,一字非闻,号东山,浙江富阳人。雍正十一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工书善画,篆隶古朴,山水取法元人,善用枯笔,被称为“画中十哲”之一。乾隆帝特命他主持皇家画院,被誉为继董源、董其昌之后的又一董氏大画家。《月净松溪图轴》,纸本水墨,纵厘米,横65厘米。此画构图饱满,山石盘踞,溪水潺潺,松竹葱茏,房舍掩映期间。图中水墨疏润,皴法松秀,通幅不施色泽,属极精密之作。右下方隶书题款:“月净松溪。臣董邦达敬绘”。钤印:白文“邦达”、“学画”。左上方有乾隆题行书四行。

刘墉(-),清代书法家、政治家。字崇如,号石庵、青原等,谥文清,山东诸城人。乾隆十六年(年)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清朝名臣刘统勋之子。刘墉擅长行书,与当时的“翁方纲、梁书同、王文治”并称为“清代四大家”。其用墨即融合了赵孟的圆润,又融合了董其昌的生拙,以及颜真卿的厚重,同时又别具一格,自成风范,外似丰润圆滑,实则内涵强劲,骨肉兼备。刘墉一生廉洁奉公,极为节俭,最喜欢的一道菜就是煎饼卷大葱,留下来的作品中以行书居多。这幅《行书南北朝诗轴》,纸本,纵64.5厘米,横35厘米,内容为南北朝谢灵运《衡山诗》:“岩下一老翁,四五年少者。衡山采药人,路迷粮亦绝。遇息岩下坐,正见相对说。一老四五少,仙隐不可别。其书非世教,其人必贤哲。”款署:“庚申谷日,石庵”。下钤白文印“刘墉私印”、朱文印“石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2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