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衍一位看破了四次红尘的佛家天子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js/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政权更迭频繁,许多政权存活了极为短暂的时间就很快衰落,特别是南朝的宋齐梁陈。但是在这些普遍短命的国家中,诞生了一位超级长寿的皇帝--梁武帝萧衍。

萧衍终年86岁,在历史上所有皇帝中寿命仅次于乾隆皇帝的89岁。在寿命普遍偏短的中国古代,萧衍的一生注定是不同常人的,而后来也证实了这个说法。在萧衍当皇帝的四十余年中,他早期做了很多有利于国家的事,单后来开始慢慢迷失,出现了巨大的政治失误使得自己悲惨离世。

一.文士逆袭,开挂的人生

萧衍出生于江南士族,其祖先可追溯至西汉的萧何。他从小博学多才,文武皆通,与当时的名土们常常交谈甚欢,当时南齐的竟陵王萧子良十分看好萧衍,将其纳入门下。同时在萧子良手下还有七名文学名士,他们共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永明体,成为了南北朝时期南朝齐梁的文学代表之一。因为他们同是竟陵王萧子良的麾下,所以他们常自称为竟陵八友

竟陵八友分别为萧衍、沈约、谢眺、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

竟陵八友

公元年,齐武帝萧赜病重即将去世,竟陵王萧子良是齐武帝的次子。他在他父亲快要去世的情况下,命令萧衍和王融密谋和准备叛乱,伺机篡改其父齐武帝的传位诏书,立自己为储君。但就在这关键时刻萧衍并没有顺从萧子良的命令,而是转头投靠了萧子良的弟弟萧鸾,也就是后来的齐明帝。在关键时刻阴了一把萧子良的萧衍后来更是一路高升,并在与北魏南司州一战中名声大振,开始在司州,雍州一带扎根,雄踞一方。

齐明帝萧鸾过世后,其子萧宝卷即位。但萧宝卷是一个暴政,滥杀无辜的人。萧衍的兄长也死在他手中,于是难过的萧衍决定自雍州起兵讨伐萧宝卷。萧衍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攻下了南齐的大半江山,杀入了建康城。公元年,萧衍杀了萧宝卷,因此南齐宣告灭亡。公元年,萧衍建立了南梁帝国,定年号为天监,南朝由此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小盛世。

二.改革官制,力抗北魏

文士出家的萧衍尝到了齐末朝廷的腐败以及社会的落后的痛苦,同时他也深知前朝采取的门阀制度确实给朝廷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富有政治经验的萧衍看着这混乱的一切,决定改革官制,打破士族对政治和教育资源的垄断,因为他深知得人才者才能得天下。

《梁书·本纪》对此记载:且闻中间立格,甲族以二十登仕,后门以过立试吏,求之愚怀,抑有未达。

萧衍的新官制一改魏晋早期的九品中正制和门阀政治,新的官阶为流内十八班,流外七班,三品蕴位,三品勋位等官职。同时又恢复了宗正卿、太府卿、大匠卿、鸿胪卿等。不过这新官制看起来复杂,但其核心就是降低了做官门槛,去除了名门大家的过分权利,使得从前不具备资格的寒门子弟和低级士兵也可以通过一步步努力当上顶级官员。这项政策使得很多寒门士族进入了朝廷献言献策,同时也也使得原本早已腐败透顶的开始明朗起来。南梁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南北朝地图

公元年,在奸人的挑唆下,北魏决定趁南梁还未站稳脚跟时南侵,吞并南梁,机警的梁萧衍提前部署战局。北魏不得以只好提前出兵,虽然北魏占领部分南梁领地,但由于萧衍的指挥得当,并没有吃很大的亏。公元年,萧衍派萧宏统大军倾巢出动,开始北伐,梁魏之间的一场规模庞大的战争——钟离之战即将拉开帷幕。

钟离是徐州的重要的关口,也是北魏向南进的重要关口,控制住钟离对于梁还来说意义重大。同时双方在淮河附近交战激烈,梁军虽占据着大部分主动权,但梁军主帅萧宏是一个毫无治军之才又懦弱不堪的人,由于惧怕敌军的强大所以不战而逃了。因此这大好局面就彻底被断送了,北魏军队乘机包围了要塞钟离城。

因此萧衍召集了手下大将,曹景宗,韦叡等率军前去救援。经过一番恶战和曹韦二人的努力,大败北魏军,北魏大将杨大勇重伤,士卒死者十余万人,被俘者五余万人。经过这一战,北魏元气大伤,与此同时南朝迎来了短暂的辉煌。这是萧衍所做的伟大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萧衍开始越来越迷失,最终也断送了南梁的大好江山

著名文史学者吕思勉评价钟离之战时陈:此为南北朝交战以来南朝所未有之一大捷,洵足寒鲜卑之胆已。

三.沉迷佛教,饿死台城

萧衍在文学政治和军事各方面都有过杰出的成就,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同时他也务实和勤俭。梁国在萧衍的统治下内部稳定,外抗强敌,到达了南朝的高峰。但随着统治时间的慢慢变长,由于权力的滋养,萧衍的治国理念开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变的保守了起来。特别是在推行以佛治国方面,可谓是痴狂。

萧衍本人具备着极高的学术涵养,他在儒学,佛学和道学三个领域都做过研究,所以他就开始膨胀了,想要强行的推广佛教。首先萧衍将佛教定为国教,并且颁布法令不许百姓宰杀牛羊,不许吃肉类事物,到了祭祀场所要把面团弄成牛羊的模样。同时萧衍花费大量钱财在全国兴建寺庙,据不完全统计在南梁时共有寺庙四百八十余所,僧人十余万名。

杜牧的诗句中对此有描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本来如果只是兴建寺院萧衍也不会有那么惨的结局,而历史上的萧衍曾四次出家于同泰寺,每次都是群臣花费数亿钱财将其赎回。萧衍不是一个昏庸的皇帝,所以他这么做使得群臣们觉得萧衍变得顽固和保守了,所以南梁的政治生态开始衰弱,国家开始凋零。被赎回后的萧衍不但没有励精图治,反而无中生有,扰乱视听,令许多有为之士十分寒心,扭转劣势的机会也悄然被他错过。

公元年爆发的侯侯景之乱,是萧衍和梁朝最大的灾难。侯景本是东魏大将,因在东魏叛乱后无奈投奔了南梁。萧衍以为是吉兆,便兴然接受了,随后在攻魏之战中大败,而这时萧衍又想把侯景给送回去。但俗话说得好,请神容易送神难,候景听说这个后起兵反梁。萧衍虽然派大军进行围剿,但侯景还是突围了出来,杀入了建康,围住了台城。

而这时的建康城兵力短缺,因为大部分军队都被萧衍分给他的儿子们了。在看到建康台城被围起来后,他的儿子们没去救他,反而想利用侯景消灭萧衍和太子萧纲,坐收渔翁之利。公元年3月,围了五个月的台城,终于被侯景攻下,萧衍和萧纲也成为了俘虏。昔日那座辉煌的宫殿,现如今成为了他们的囚笼。之后的侯景并没有立刻杀死萧衍,而是将他软禁了起来。开始还会给他送食物,两个月后侯景断了一切食物。一代君主就这样带着无尽的悔恨被活活饿死在了台城,死的时候是那么悲惨和凄凉。

结尾语

萧衍的一生,活了86岁当了47年的皇帝。他本应该能够风光的来风光的走得,但他却在历史上迷失了,也许这漫长的几十年为他日后的惨死埋下了伏笔。而在历史上也有一些与萧衍一样执政长达40余年之久的皇帝---如唐玄宗,明世宗。他们也都在人生末期产生过危机,但他们都安全熬了过去,体面地离开了人世。只有萧衍是一生成就,却在耄耋之年悲惨离世,这是值得我们去反思和学习的。如果平时一直是安定团结的,一次偶然的叛乱,真能摧垮一个偌大的帝国?为人处事亦是如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