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麾下,出类拔萃的文臣武将,可以说是人才济济,多不胜数。而众多文臣中,有个最特殊的人,这个人就是魏征!为什么特殊呢,好像与别的文臣武将,格格不入!而且大家对他的第一个印象。估计就是,正直无私,不畏君权,一个十足耿直的大忠臣!
魏徵(年~年),字玄成,巨鹿郡下曲阳县[1][1](治河北省晋州市鼓城村)人[2][3][4][5]。唐朝宰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而且有的人居然把他评上了十大名相。跟张居正、萧何他们齐名!白秋画唠感觉好像太抬举他了点!因为默默的回想下,魏征有什么政治建树,贡献过什么奇策妙计?立下过什么大功劳?好像都没有,那他何德何能,竟然有这么高的历史地位!让白秋画唠慢慢给你唠来――!
魏征首先,看看魏大人的工作简历!
魏大人,第一任老板是瓦岗寨的老大――李密,在以前啊,魏征家穷,出家当了道士(这点白秋喜欢)!大业末年的时候,李密起来干革命,武阳郡的二把手响应李密,然后把魏征也拉过去了!
小道士当然李密也很喜欢魏征。魏征也积极的献上自己的主见政策,但李密并没有采用。要知道李密对献计献策这方面,肯定是很注意很有经验的啊!因为当年,他向杨玄感献上中下三计的时候,老杨只用了下策,还引以为上策!所以现在轮到自己但决策者了,这方面他肯定会注意,然而……魏征献的计策,他并没有采用!而且是用虽“奇之,并不能用”这样形容!
而且后来魏征又跟李密的长史分析军情,却被无情的鄙视了……!长史说,这都是一些老问题了。大家都知道,还要你来分析!
《旧唐书》: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徵所为,遽使召之。徵进十策以干密,虽奇之而不能用。徵说密长史郑颋曰:“魏公虽骤胜,而骁将锐卒死伤多矣;……可谓穷寇难与争锋,请慎无与战。”颋曰:“此老生之常谈耳!”
李密魏大人的第二任老板――李建成!魏征经常劝李建成把李世民安排到别的地方去!但李建成却没采纳。在这里,白秋画唠想说,你就是把李世民安排到越南去,估计他也能打回来……!
甚礼之。徵见太宗勋业日隆,每劝建成早为之所。及败,太宗使召之,谓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徵曰:“皇太子若从徵言,必无今日之祸。”
李建成魏征的第三任老板,就是李世民――李二!在李二手下,他好像吸取了以前的工作经验,不再献计献策了!……
魏征的功劳有哪些?
1、毋庸置疑的是,魏征的文章写的,的确是可以的!参与修撰《群书治要》、《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一个是序,一个是总,也相当厉害了!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2、劝降未来的大元帅的李勣!
3、安抚河北!
其他的真没有啥了,连他自己也认为没啥功劳,只是辩说厉害,所以要辞职!
《旧唐书》:徵自以无功于国,徒以辩说,遂参帷幄,深惧满盈,后以目疾频表逊位。
魏征真的是个老实人吗?
魏大人老实吗,估计并不是那么老实,不像传说中的那么正直无私。比如说:
一、当年在李建成手下,看见李二平窦建德的时候,功劳越来越大,就唆使李建成去抢功劳!这种事,李建成这种聪明人都没想到,他这个正直无私的人想到了!
二、被人检举包亲戚!虽然后来没有证据,但无风不起浪啊!而且李二让他注意行为,下次不要这样不清不楚的,沾上不好的事。他到反过来说李二,太注重表露行为上了,不是好事!看,嚣张不!
三、侯君集是他举荐的,后期太子失宠,李二让他去当太子的老师!以示太子受宠依旧。但他死活不去。估计他多少知道点侯君集要造反,也不愿意趟这趟回水!李二说,你病了,也可以躺着床上教太子。估计也早就把他划成太子党了。虽说不知道到底是不是,他死活不去当太子老师,可见自己心里也是有小九九的!
其年,迁尚书左丞。或有言徵阿党亲戚者,帝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案验无状,彦博奏曰:“徵为人臣,须存形迹,不能远避嫌疑,遂招此谤。虽情在无私,亦有可责。”帝令彦博让徵,且曰:“自今后不得不存形迹。”他日,徵入奏曰:“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
李世民魏征也不全是犯颜直谏的耿直大汉,也会拍马屁!
李二有一次问魏征,说你每次跟我说的事情,非要当面答应,不能下去后再说!魏征拍马屁的说,因为当年三皇五帝的舜帝,要求大臣这样的!所以,我要不这么办!那岂不是要皇上和尧舜不一样!
然后,李二很受用,很高兴地说,别人都说你不合群,情商低,我觉得你很可爱嘛!
魏征又拍马屁说,这都是皇上你让我进谏的。你不让的话,我哪敢呀!……
《旧唐书》:然徵每谏我不从,发言辄即不应,何也?”对曰:“臣以事有不可,所以陈论,若不从辄应,便恐此事即行。”帝曰:“但当时且应,更别陈论,岂不得耶?”徵曰:“昔舜诫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臣面从陛下方始谏,此即‘退有后言’,岂是稷、契事尧、舜之意耶?”帝大笑曰:“人言魏徵举动疏慢,我但觉妩媚,适为此耳。”徵拜谢曰:“陛下导之使言,臣所以敢谏,若陛下不受臣谏,岂敢数犯龙鳞?”
白秋画唠问你,麻肉不?
看看魏征的政治主见!
魏征的政治主见,真找不到,最大最明显的就是不要打架,要以德服人!但这明显是行不通的,人家东突厥都打到长安来了,还有个《渭水之盟》,没有东打高句丽,西灭突厥,高昌,焉耆等等战争,能和平?可见大的方面,李二还是拿捏的稳稳的并不听魏征的!
渭水之盟太宗手诏嘉美,优纳之。尝谓长孙无忌曰:“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朕从其语,天下大宁。绝域君长,皆来朝贡,九夷重译,相望于道。此皆魏徵之力也。”
而且魏征二百多次进谏,似乎大多是生活礼仪上的小事,并没有国家大事、和政治政策方面的!
魏征真的是个大忠臣吗?他跟李世民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
世人一直以为,魏征肯定是个忠臣的好榜样,殊不知,魏征自己都不要这个样子!魏征跟李二说:“我要做良臣,不要做忠臣。”说到这里,李二自己都吓到了!
《旧唐书》:徵再拜曰:“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帝曰:“忠、良有异乎?”徵曰:“良臣,稷、契、咎陶是也。忠臣,龙逢、比干是也。
估计魏征自己三次改主,当然不算被俘虏那次,自己也不大好意思说是忠臣。
俗话说,人扁人低,人捧人高!白秋画唠分析认为,在众多历史上,李世民和魏征才是互相带高帽子,互相捧的最佳默契的组合!
第一,你看李二为什么要用魏大人,上面魏征和李二说不要做忠臣的原因里,就说得明明白白,我做良臣,得美名,你当皇上,显贤能!
《旧唐书》: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空有其名。
第二、李二还亲自跟长孙无忌那找安慰!说,我提拔重用李建成手下的魏征,王珪,可以媲美古人把?
《旧唐书》:宗谓长孙无忌曰:“魏徵、王珪,昔在东宫,尽心所事,当时诚亦可恶。我能拔擢用之,以至今日,足为无愧古人。
长孙无忌用魏征这种事情,也不是特例,这是李二惯用的手段。名将裴行俭和裴行俨的老爹,裴仁基在隋炀帝手下,帮着做坏事。到李二手里,但却是个能臣,所以李二就自豪的说,你看有什么样的皇帝,就有什么样的臣子!在暴君手下,就是奸臣。在我明君下面,他就是良臣!还有和死刑犯心照不宣的故事!都是李二在宣传自己明君的途径!而魏征也是其中之一!当然魏征也不傻,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刷名气的互了下!
魏征其实在李世民朝,算得上是一个孤臣!
李世民的十八学士没他。作为文臣,更是和武将集团没有什么交集,除了举荐侯君集和褚遂良!所以,他有可能是李世民拿来制约那些元老功臣的们!于是,白秋画唠分析,他这个也是,李世民的第二用处!
天策所以,白秋画唠认为,魏征,可能不像常人眼中那个,正直无私,不畏君权,一个十足耿直的大忠臣!一个可以名列十大名相的丞相!
他不过是李世民,需要宣传自己是一代明君形象的宣传途径和方法,当然两个人是互利友助的!第二、他是李世民拿来,平衡、打压、打击功臣武将们的手段!
不过他工作认真的态度,的确让人敬佩!至于说他是十大名相,可能是太抬举他了。魏征在李世民手下,可能是一个,有点喜欢沽名钓誉的孤臣罢了!所以这样的魏征,你是不是有些讨厌?
以上是白秋画唠劣评,有不同意见的,大家可以在评论区探讨!喜欢我的,关啊注啊的,尽管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