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画艺术ID:quicksnowfall」
梁同书(--),字元颖,号山舟,钱塘人。大学士梁诗正之子。乾隆十七年()特赐进士,官侍讲。清代著名书法家。
同时期,多数书家写字多为“乌黑、方正、光亮、等距”的馆阁体,千人一面,如印刷体一般,没有自己的特点。而梁同书的小楷,源于馆阁体,却高于馆阁体,非同凡响。
他的书法也是从董、赵起步的,并且博涉颜、柳、米等唐宋诸家。他主张不拘泥于前人的成法,强调在创作中自出胸臆。在《频罗庵论书》里他是这样说的:帖教人看,不叫人摹。今人只是刻舟求剑,将古人的书一一摹画,如小儿写仿本,就便形似,岂复有我。梁书以行草见长,结字端严稳妥,用笔娴静流畅、平和自然、从容洒脱,那种温文而雅的书卷气息常常扑面而来。因为父亲身居高位的关系,梁同书年轻时候的书法就已名扬海内,负书名六十年,当然与他的长寿有直接关系。时论把他和刘墉、王文治、翁方纲并称四大家。
梁同书淡泊名利,性情耿介,不合于流俗。父母死后,他就借口足疾不再做官了。乾隆二十五年(),孝圣宪皇太后八十大寿,梁同书进京庆贺。在大臣们集体晋见皇帝的时候,乾隆帝看到他说:“汝来乎?”梁同书回答:“臣足疾未痊,祝圣母万寿后即回藉。”有人就劝他拜谒首辅以得高位,他毅然不顾,第二天就离京了。可见其心思淡泊。
虽然梁同书的书法似乎没有那么闻名于世,但是其耿介拨俗的性格,不慕名利的价值观念,朴素的生活方式还是会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当代书法家应当以学之。
观自在菩萨,行深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观自在菩萨,行深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注: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与欣赏,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