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皇帝喜欢当和尚,大臣花4亿为他赎身

白癜风治得好吗 https://m-mip.39.net/fitness/mipso_7157873.html
南朝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算得上是佛教的铁杆粉丝了,在他不遗余力地亲自倡导下,当时国内大大小小的寺庙到处都是,有杜牧诗为证:“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萧衍出身于大家士族兰陵萧氏,他是汉初丞相萧何的二十五世孙,他的老爸萧顺之是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的本家兄弟,曾任侍中(宰相职务)、丹阳尹(京城地方长官)等重要职务。尽管萧衍出身不凡,但他没有纨绔子弟不学无术的习气,而是精通音乐、书法、绘画、围棋,还写得一手好文章,曾与沈约、谢朓等文坛新秀一同被称为“竟陵八友”,可说是当时文艺界的明星大腕。在门阀政治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显贵出身昭示萧衍将会有一个锦绣灿烂的前程,更何况萧衍本身也具备良好的条件,据史书记载:“帝为儿时,能蹈空而行。”可见萧衍从小就龙腾虎跃,甚至还会轻功。萧衍长大后,有算卦的给他相面,说他两胯骈骨顶端高高隆起,右掌心的纹路是个“武”字,如此异相将来必然显贵。算卦的果然没说错,后来,萧衍成为南梁政权的创始人。虽然当了皇帝,但萧衍明显对这个至高无上、尊崇无比的职业“不感冒”,却是佛教的忠实“发烧友”,可以说到了死了都要爱的地步。萧衍宣布佛教为国教,建了很多佛寺佛塔。生活中也以近乎苦行僧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据《梁书·武帝本纪》载,萧衍是纯素食主义者,每天吃且只吃一顿糙米饭;他穿粗布衣服,被褥几年才换一次;他不喝酒、不吃肉、不听歌、不观舞、不好色、早睡早起,甚至四十岁就戒色了,在修身养性方面称得上是清心寡欲的模范皇帝。萧衍想当和尚想得发疯,经常开佛家经典讲座过佛学大师的瘾,人称“皇帝菩萨”。梁武帝普通八年(年)三月八日,萧衍到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规模最大的、有几千个和尚的同泰寺(今南京鸡鸣寺)烧香,居然脱下龙袍,换上袈裟,当起了和尚。大概是思想准备不够充分,没能适应庙里青灯古佛的生活,萧衍只待了三天,就灰溜溜地回去了。大通三年(年)九月十五日,萧衍第二次舍身同泰寺。这次可就不得了了,萧衍铁了心,吵着闹着非要当和尚不可,与跪地哀求他的大臣们僵持了七十三天。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这事糟糕透了,大臣们不知举行了多少次大小会议,进行过多少次紧急磋商,研究来讨论去,终于咂摸出其中滋味。原来按当时规矩,和尚还俗,家里人要出一笔钱给寺院为其“赎身”,皇帝这是有其目的性的,闹到这份上,看来只能把皇帝赎回来了。群臣无奈,咬牙凑钱捐了一亿钱的“还俗费”,用等价交换的办法,把萧衍收购回来。萧衍用这笔钱象征性地翻新了几座寺庙,剩下的都装进了私人小金库。消停了十多年后,大同十二年(年)四月十日,萧衍第三次舍身,众大臣依旧拼命反对,可皇帝要出家,谁都挡不住,大臣们暗暗叫苦,只好花了两亿钱为萧衍“赎身”。本来嘛,事不过三,有这三回就行了,见好就收吧!可萧衍当和尚当上瘾了,也尝到了吃回扣的甜头儿。太清元年(年)三月三日,萧衍第四次舍身,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这次的赎身费又是一亿钱。这下官员们可受不了了,那些捞钱有招、家底丰厚的贪官,出点血倒还罢了,反正终究还要从老百姓身上榨回来。只是苦了那些两袖清风的清官,本来就够穷的了,还被皇帝一次次“敲竹杠”,但是凑份子的事也不好躲过去,只得到处借高利贷,折腾得鸡飞狗跳的。如果不是后来侯景闹革命,萧衍恐怕还要继续舍身,舍个没完没了的。当时,从北朝投降过来的侯景又造反了,率兵攻打南梁都城建康。在这紧急关头,萧衍却是不急不躁,依然每天吃斋念佛。有大臣催萧衍加强防御力量,他却脱口一句著名的豪言壮语:“让那厮嚣张去,我老人家折根小树枝子就能抽死他!”大话说完没多会儿,城破,萧衍被俘。刚开始时,侯景还顾及人道主义精神,派人每天送点食物给他勉强活命,后来就半粒米都不给了。萧衍虽然礼佛狂热,然而,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如来佛祖、观世音菩萨,在这位忠实拥趸面临生死考验的时候却没有来搭救他。没几天,萧衍被活活饿死,享年八十六岁而不得善终,成就了一段皇帝被饿死的“佳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2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