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琴楼珍藏精品扇骨

#优质作者榜#

Lot

民国梁启超书法张志渔刻扇骨

L:31.8cm.

RMB:1,-2,

释文:

1.周游西宇,十有七年。穷历道邦,询求正教,双林八水,味道餐风。

2.鹿苑鹫峰,瞻奇仰异。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梁启超。任公。痩梅刊。

玉竹扇骨,无肩方头,线条流畅。大骨小骨共计十六方。张志渔以梁启超书《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为稿,镌于大骨两侧,运刀如笔,刀口爽利,将梁书之方笔,锋棱崭然,劲健俊雅的书风,尽然落于扇骨之上。

《圣教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由唐太宗撰写。最早由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称为《雁塔圣教序》,后由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或《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因碑首横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圣教序》。

天津博物馆藏“墨皇本”怀仁集王《大唐三藏圣教序》

梁启超曾经在年题《旧拓怀仁圣教序跋》中云:“与吾相随既十余年,前后临摹且百过。”细读《双涛阁日记》,知梁启超几乎每日必临《圣教序》,“手在纸,眼在帖,心则往来于纸帖之间……吾今临《圣教》,亦觉手眼阂隔,心驰两端,颇以为苦,第欲学书,终非痛下临摹之功不可。”十年日复一日,由眼入心,可见其功夫之深。

梁启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梁启超的书法早期师法唐楷、魏碑,中年、晚年则多种碑帖交替学习,并加以融合,书法风格逐步形成。

张志鱼(-),又作张志渔,字瘦梅,号通玄,北京人。善书画、治印,最精于竹刻,最将名人书画缩刻于竹刻扇骨上,不失原作精神。曾刻扇骨八千余柄,造诣极深,是近代北京刻竹第一高手。范节庵、王竹庵皆出张门。独创沙地留青皮雕法,曾设“寄斯庵美术社”于北平劝业杨三楼鬻刻,所作以花卉为多。

Lot

民国张大千仕女稿吴迪生、刘梦云刻扇骨

L:33cm.

RMB:,-,

释文:

1.行一步,可人怜,亸(抖)香肩。大千居士。梦云刻。刘。

2.焉支(胭脂)为粉,玉为烟。印丐句,大千居士写。迪生刻。吴。

玉竹扇骨,庙门肩,半圆户头,形制端庄。大骨小骨共计十四方。此扇骨以张大千所画唐式美人为稿,由京中名手吴迪生、刘梦云二家各刻一面,唐女面目丰腴,发髻高束,开相曼妙,发丝毛雕,处理精妙,刘梦云所刊微微侧首,恬静淡然,而吴迪生所刊,静穆而立,端庄秀雅,二人全力各显神通,名家联手各刻一面之佳作非常少见,曾有金西厓和支慈厂合作一柄曾面世,民国时期名家合作仅此二件,足见其珍。

刘梦云,近代竹刻名家,系张志鱼弟子。

张大千《执扇仕女》

吴迪生(生卒年不详),北京印社主人,是民国时期与张志鱼齐名的刻竹名家,精于书画、治印、刻竹,是寿石工与齐白石的入室弟子。

张大千(-),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堂。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

Lot

民国齐白石山水书法张志渔刻扇骨

L:33cm.

RMB:,-,

释文:

1.难忘清泰太平乡,渔艇无人盗不防。今日网干吾事了,上床酣睡未斜阳。丙寅(年)七月。白石山翁。白石。

2.瘦梅刊。张。

平竹扇骨,取料讲究,质地坚密,无肩方头,形制凝练。大骨小骨共计十六方。齐白石供扇骨画稿,绘渔罢归来,横舟晒网,画中无人,只见屋舍、花树,渔村恬淡之景。另面镌白石行书诗文,以解画中之意,行草笔法,线条泼辣,淳朴直率。大骨内侧墨书请单“请画房、渔船、网”字样,是为当时“京城刻竹第一高手”张志渔与“人民艺术家”齐白石珠联璧合之佳作。

瘦梅仁兄刊竹名冠一时,曾刊白竹扇器赠余,工极。余画此答之。

”——齐白石《寄斯庵制竹图》

刻竹一艺,有阳刻、阴刻、青皮、沙地等多种形式,施于扇骨、臂搁、笔筒等,但画稿是非常重要的,张志鱼当时是中国画学会重要成员,与北京一流书画家交往极多,因此所刻除自作书画外,多为溥心畬、张大千、齐白石、徐燕孙等一时名彦在扇骨上绘得的底稿,然后奏刀而就,原画神采不但全局毕呈,而且还能以刀补笔,作出适当调整,成为一种令人叫绝的艺术品。

齐白石《寄斯庵制竹图》

张志鱼(-),又作张志渔,字瘦梅,号通玄,北京人。善书画、治印,最精于竹刻,最将名人书画缩刻于竹刻扇骨上,不失原作精神。曾刻扇骨八千余柄,造诣极深,是近代北京刻竹第一高手。范节庵、王竹庵皆出张门。独创沙地留青皮雕法,曾设“寄斯庵美术社”于北平劝业杨三楼鬻刻,所作以花卉为多。

Lot

清中期杨龙石、徐棠刻山水人物扇骨

L:32.1cm.

RMB:1,-2,

释文:

1.秋丞姻伯大人雅赏。吴门端卿徐堂镌。徐。堂。

2.巧夺天工借金风以拂暑,斡旋造化祛火德之专权。秋丞姻伯大人教政。端卿堂。石公。

玉竹扇骨,无肩直方,线条流畅,形制极简。吴江杨龙石与吴门徐棠合作,各刻一面,徐棠刻孤舟独钓,天边飞鸟远逸,风拂垂柳,山石花树,水波潺潺,颇有早春生机。杨龙石刊隶书诗文,蚕头燕尾,工整秀雅。大骨内侧书“企亭行二”应是嘉兴郭兰枝旧藏。

杨澥(-),原名海,字竹唐,号龙石,又号聋石、石公、聋彭、聋道人、野航子、野航逸民、枯杨生、杨风子、吴江野老、风痹废人。江苏吴江人。精金石考据之学。善刻竹,字、画均能,篆刻初学浙派,后致力于秦汉印,又用小篆入印。

徐棠,清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端卿,号二卯。乾隆诸生。与韦光黻友。纵酒狂放。嘉庆八年(年)曾与洪亮吉、铁舟等在上海消寒雅集。诗工丽,能填曲,有传奇乐府《两度秋》《寒山钟》《樱桃梦》等。诗集已佚。

郭兰枝(-),字起庭,屺亭,号素庵、恕庵,浙江嘉兴人,近代画家。擅长书法、山水画和篆刻。篆刻创作以善于摹古著称。所作山水,笔力雄浑厚实。精篆刻,富古朴拙雅之趣。

Lot

清中期马孟容绘秋趣图扇骨、湘妃竹扇骨、高络园成扇

L:31.3cm.L:31.7cm.L:30.8cm.48×18cm.(成扇)

RMB:1,-2,

释文:

1.丁亥(年)九月写,奉子美学长兄雅鉴。高时敷。子美吾兄教正。络园临古。高绎求。

2.志康先生正。孟容。

各式扇骨三柄,三者尺寸相近,近九寸,一者湘妃竹,无肩方头,柄部贴乌木,沉稳朴拙;朱漆者,庙门肩,宝琴头,两侧马孟容漆绘鱼蟹图,鳜鱼水草,肥蟹秋菊;黑漆者庙门肩,古方头,两侧行书诗文,可识“月光如水水如天,三山六水一分田”之句,扇面水墨秋日之景,松竹清俊,远山花树,意蕴悠远。

上款人周子美(-不详)出生于浙江湖州南浔镇。先生出生书香门第,写得一手好文章,人称“江南才子”,是我国著名的版本目录学家。

高时敷(-),现代篆刻家、收藏家,西泠印社早期社员。字绎求,又字弋虬,号络园。浙江杭州人,寓居上海。高时丰、高时显弟,并称“高氏三杰”。工书画,花卉人物而外,尤工画竹,画竹得清秀之致。其书画处名“络园”,因此为号。

马孟容(-),名毅,字孟容,以字行。少年时由父祖启蒙,学习文史及书画。其父自民国之初闲居在家,专以金石书画自娱,孟容耳濡目染,深受熏陶。后来又拜著名画家汪如渊(香禅)为师,得其精华,当时就有出蓝之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