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镇,位于今青浦区白鹤镇东北部和重固镇北部,犹如一条东方青龙,曾经昂首立于吴淞江畔,腾飞于东海之滨。它兴于唐,盛于宋,衰于元,宋时有“小杭州”之称,是上海第一古镇、最早贸易港和经济中心,也是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之一,在上海城市史、江南市镇史、中国贸易史和港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唐宋时期青龙镇位置图
青龙镇之名的出现,目前发现最早的历史文献是成书于北宋元丰三年的《元丰九域志》,其卷第五“两浙路”中提到:“华亭……青龙一镇”,仅记录了青龙镇之名,未载镇名的由来。
关于青龙镇此名的来历,与三国东吴孙权将建造的青龙战舰放置于此地的传说有关。青龙战舰的传说最早见于元丰七年朱长文所撰的《吴郡图经续记》。南宋《绍熙云间志》在上卷“镇戍”一节中虽然将青龙镇作为独立的条目予以载录,但是也仅沿袭了《吴郡图经续记》的说法。后历代方志文献都沿用了青龙战舰说,可谓历代认同了此说法。
▲《绍熙云间志》记载的青龙镇
在此基础上,由陈继儒、俞廷谔等修纂的崇祯《松江府志》阐述了青龙战舰:“孙权尝造战舰于此破曹军赤壁,因号青龙舰”,“吴王孙权代兄领兵割据江东,欲攻曹操,大造青龙战舰,命周瑜、程普各领万人,与刘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军,遂识武功,因名其地为青龙江,后为青龙镇”。故而现今许多宣传报道中引用了这一说法。光绪《青浦县志》更将孙权建青龙战舰的时间明确锁定为建安二十四年(年):“建安二十四年,吴孙权造青龙战舰于江,名曰青龙,此镇名所自始也。”
▲年,中国军事博物馆复原的赤壁之战中的斗舰
(长37.4米,宽9米,高约7米)
青龙战舰说带着浓烈的传说色彩,已经无从考证,但是此说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三国时青龙镇一带属于东吴的辖区。公元年,孙权在其兄孙策死后,基本控制了江东的局面。为稳固自己的势力,他凭着长江之险,大练水兵,积极备战,抵抗北方的曹操。年,孙权与刘备联合在赤壁打败曹操,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势。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以弱胜强的重要因素就是拥有一支英勇善战的水军和实力非凡的舰队。而东吴造船技术在三国中处于领先水平,能够建造大型的楼船战舰。《三国志·吴书·贺齐传》记载孙权所造战舰“雕刻丹镂,青盖绛襜,……蒙冲(冲锋舰)、斗舰(主力舰)之属望之若山”。《梁书》“诸夷传”记载孙权曾遣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航海出使东南亚诸国。北周庚信曾在《哀江南赋》一词中这样写道:“排青龙之战舰,斗飞燕之船楼。”青龙作为威震四方的神兽,东吴孙权雄踞江东称雄,欲以青龙为标志所建战舰也在情理之中。
▲青龙镇老街
青龙镇还有其他名称:
龙江。此得名与地处青龙江畔有关。弘治《上海志》载,“青龙镇,称龙江,在四十五保,去县西七十里”;正德《松江府志》曰:“青龙镇,在四十五保,松江南青龙江上,一名龙江”。万历《青浦县志》、崇祯《松江府志》、光绪《青浦县志》方志都如此记名。但龙江之名起于唐宋还是明代,或者为当时的俗名,就不得而知了。
通惠。该名一度为官方名称,但是时间不长,仅存在了约二十年,即始于大观年间。
资料:青浦档案
实习编辑:孙旌豪
责编:吴怡静
上观号作者:绿色青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