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三教指的是儒释道三家。儒家思想为孔子所创,是积极进取的思想,是中国社会的主导思想。道家思想为老子所创,主张无为不争,东汉末年发展成道教。佛教是一种外来思想,为释迎牟尼所创,约于汉代传入,崇尚善恶因果,亦以避世为主。儒释道三教直接影响中国士人的人生态度,影响文人的创作心态,因此也必然影响传奇和体现文风的诗文。
一、三教并重与佛道之争
1、佛道联儒与佛道之争
佛道斗争关系在传奇或志怪小说中有所反映。永徽四年(年)《冥报记》主旨在明报应,其中具有传奇笔法的篇章有《睦仁情》,《孙回璞》等,其中《睦仁情》宣扬佛教因果,认为佛胜道。
就佛道关系而论,前后各有所偏。大抵总体上前期佛教更胜于道教,唐前期佛教思想在小说里占优势,如唐临《冥报记》、郎徐令《冥报拾遗》、网名《地狱苦记》、法海《报应传》、赵自勤《定命论》等佛教小说,《纪闻》、《广异一记》都含有浓厚的崇佛思想。
高宗皇帝尊奉老子李耳,安史之乱后,道教影响更大,有顾况《仙游记》、改常《续仙传》、李朝威《洞庭灵姻传》。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晚唐。这是因为初盛唐时,人们相对比较自由,生活相对安定,佛教对人们的恐吓效果要大于道教对人们的诱惑效果,人们对道教所提高的精神上的自由的渴望不是那么迫切。
因此,初盛唐佛教在小说中的影响要大于道教在小说中的影响。真正道教小说兴盛时间应该从安史之乱后,社会乱离造成的不自由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自由的珍惜,而道家恰好能提供士人精神上的自由。
2、宗教及其对传奇之影响
宗教对小说有重大影响,唐前多为宗教家小说。文人之作,虽非如释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唐传奇同样也受到宗教影响,但是写作目的发生了重大改变,但出现了自觉虚构意识。
以佛教为例,佛教扩大了思维空间,丰富了想象能力,佛教叙事对文学特别是传奇小说的叙事有很大的影响。如佛教入冥、因果报应等叙事模式对《冥报记》中《睦仁情;,《柳智感》、《充州人》、《皇甫兄弟》等长篇作品之叙事结构影响较大;身魂分离的叙事模式对《杜鹏举传》、《离魂记》等叙事结构有较大影响。
道教对文学的影响,也不是为了自神其教,而是为了表达隐逸之趣、人仙遇合的情思。顾况《仙游记》都表现出隐逸思想。张荐《灵怪集》之《郭翰》则写人仙遇合,织女的形象由以前的忠贞不渝变成见异思迁,表现了作者的想象力和调侃传统的意趣。
二、唐初八史
1、“唐初八史”与重史风气
唐初注重修史。唐初统治者出于以史鉴人、长治久安的需要,组织编写史书。武德四年十一月,起居舍人令狐德粟建议撰写梁、陈、北齐、周、隋五代史,次年十二月高祖下令而未竟。贞观三年,太宗下令修史。贞观十年,姚思廉撰成《梁书》、《陈书》,李百药撰成《北齐书》,令狐德粟撰成《周书》,魏征撰成《隋书》,稍后,李延寿编纂成《南史》。
贞观二十二年《晋书》修成。仅太宗一朝,费时二十年,修成八部史书,占二十四史的三分之一,史称“唐初八史”。历史叙事由于其崇高地位,对文学叙事有重大影响。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毛诗序》就重视历史叙事,在阐释《诗经》时总是将诗的本事与历史事件相比附,总是想从文学作品中挖掘重大历史题材,由此而提高其文学价值。
历史叙事对唐代文风也有重大影响,如杜甫的诗歌因为采用宏大的历史叙事而被称为诗史。相反,齐梁文学因为抛开重大政治题材、专写风云月露而被初盛唐文人所看轻。
2、科举之考试文体
科举制度对推动文化普及、文人漫游风尚起了巨大的作用。科举制度常科有明经科和进士科,而犹以进士科为重,进士科以诗赋取士,诗赋又主要以文词优劣定取舍。至迟在年用诗赋取士成为固定格局,说明最迟年已经对唐诗发展产生了影响。事实上,其影响的上限还得往前推。
因为诗赋取士对唐诗的繁荣的促进作用从诗赋取士一经出现就发生,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大,并非等到诗赋取士成为固定格局后才对唐诗发展发生作用。唐人之文学观是一种杂文学观,许多应用文诸如试策文也有很大的文学性。
而以往的文学研究因为受到西方纯文学观的阉割而将此排斥在文学大门之外,这样的文学研究是不全面的,是不符合唐代文学的实际的。无论律诗、律赋、试策文还是骄文,都讲究对偶、声律、辞藻。
其实,这种要求会波及到其他文体,影响到一代文风。判文和策文属于应用文,尚且如此具有文采,传奇作者为了表现才华,必然会在传、记等散体叙事中穿插诗、赋、骄文等辞章成分,必然会导致传奇的兴起。
三、盛期传奇特点及互动特征
1、传奇之显明的人间内容
在内容上,唐传奇的人间化色彩特别是诗文中不便明言的艳情题材倾向进一步加强。叙事对象逐步世俗化,即使是神怪人物,其人性色彩也进一步增加,人间化色彩更加浓厚;特别是宜于非正式场合谈论的男女艳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代表了唐传奇水平的爱情题材传奇,《任氏传》以“传要妙之情”为己任,专述诗文中易受垢病的浪漫私情。
故《莺莺传》作者元棋并不以此为耻,反而向其朋友夸耀。同时出现了豪侠题材传奇、隐逸题材传奇、历史题材传奇,而且一
般都回避重大事件,如历史题材传奇《长恨歌传》着重帝妃的私生活,远离政治生活,带有较多的感情色彩和怀旧色彩。在艺术上,其一,唐传奇传记体叙事体制发展更加完备了。诸多传奇在篇末指出故事来源,如《南柯太守传》篇末发掘证梦;于篇末附有作者议论,如《任氏传》。
其二,诗笔表现意识更强,穿插的诗笔数量更多,如许尧佐《柳氏传》、元镇《莺莺传》、唐暄《唐暄手一记》,特别是沈亚之《感异一记》、《异梦录》、《湘中怨解》、《秦梦一记》等。
2、尚荡尚怪及写实叙事文风
此期两个重要的文学现象为古文运动和新乐府运动。不同于初期在诗文中表现建功立业情怀,此期诗文的思想内容表现为以儒排佛道和针贬时弊。古文运动对传奇的影响在于在思想内容上将不符合古文精神的佛道神怪题材放在传奇里,将之排除在古文之外。
传奇本来就是散体叙事,对古文运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而古文运动强调散体叙事,反过来又推动了传奇发展,故于古文鼎盛之时传奇也到达鼎盛期;不同于初期古文先驱排斥骄文辞赋,盛期古文家能吸收骄文之优长,
虽然反对专门在叙事古文中穿插诗笔、骄文,但不反对在传奇中穿插骄文、诗笔。因此,客观上有利于传奇文体的独立。新乐府运动强调写实有助于推进传奇的人间化进程,使得盛期传奇“不甚讲鬼神气同时有强调叙事,有助于叙事文风的兴起,从而有助于善于叙事的传奇的兴盛。
结语:
唐传奇与唐代文风主要是诗文文风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因为唐传奇与体现唐代文风的诗文在上述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二者就存在优势互补,存在相互渗透,存在相互转化。
参考文献:
《白居易集》
《北梦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