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廷封建,诸王割据地方,手握强兵。侯景自封“宇宙大将军”祸乱梁国,宗藩阋墙,自损其力,宗藩军权逐步被藩将攫取,地方武力豪强趁机起兵割据地方。
军权从宗藩到藩将、再到豪强,层层传递,最后由岭南寒族武力豪强陈霸先草创陈朝。其实陈朝的创立已经是南朝的残喘,南朝灭亡为时不远。
一、诸王拥兵自重
南梁的宗室可按照与皇帝血缘亲疏远近而获取爵位。晋宋齐梁,诸王大多数担任都督、刺史,成为强藩。梁分封爵位和晋宋大体一致,宗室封爵依次为:亲王、郡王、郡公、县公、县侯、乡侯、亭侯。
1.祸起萧墙
侯景攻破台城后,梁武在世诸子有:萧纲、萧纶、萧绎和萧纪。萧纲此时已是傀儡皇帝,虽名为皇帝,实则被侯景软禁。依长幼次序,萧纶有望即位,然而,萧绎意在称帝。
韩国磐在《魏晋南北朝史纲》论述:“侯景乱梁,梁武诸子孙各拥强兵,皆不全力驰援京师而伺机称帝,互相攻击,萧绎最甚。”在侯景攻破台城之后梁廷中央军力被歼殆尽,唯有荆州军力支撑梁廷。王仲荦在《魏晋南北朝史》中论述,“树根本(中央政权)于杨越,任推榖(军府)于荆楚”。
荆州军士约有二三十万之众,台城被围时,荆州刺史萧绎仅派遣萧方等带领一万余军士驰援建康。萧绎当时管辖之地极为重要,东至今鄂赣二省交界、南至今云南省边境、北至襄阳、西至今陕西省南部,当时梁廷除蜀地外,几乎被萧绎所据有。
萧誉在侯景攻台城时率军驰援,至青草湖时,台城陷没,从诏班师,继续镇守湘州。侯景之乱时南朝近半州郡被西魏占领,岭南南部被萧勃占领,雍州襄阳郡被萧詧占领。
此时,萧绎占据江陵之地极其狭蹙,控制户籍人口不足三万人。萧詧和萧誉皆为萧统之子,对于高祖武皇帝立萧纲未立萧统之子为皇储而心怀不满,再加上此时萧绎想趁机夺得帝位,因此萧统诸子与萧绎不和。
萧誉是湘州刺史,萧詧是雍州刺史,二人手握重兵,镇守一方,萧誉在湘江和峡江之间经常交锋作战,并且在萧誉抗击侯景时,“兵粮闭壅……誉未识大体,意断所行”。萧绎听从属下举报并认为萧誉集结粮草意欲攻击江陵、有不臣之心。
萧绎先派遣周弘直监视萧誉,再派遣世子萧方等征伐萧誉,均未果。萧绎再派鲍泉威逼利诱萧誉,鲍泉在萧誉军心疲惫之时出击,斩杀萧誉兵队一万多人,围困萧誉于长沙城,萧誉失去外界联系,最后因孤立无援被杀。
萧绎久攻萧誉,导致雍州刺史萧詧怀疑萧绎下一个进攻目标是雍州。太清三年九月,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出兵侵扰江陵,萧绎出击萧詧,萧詧引西魏军以求自保。
萧绎惧怕西魏协助萧詧助攻,萧绎与西魏结盟并向西魏俯首称臣,梁与西魏以安陆为界限,梁向西魏送质子,两地可以互通有无。最后萧詧败逃依附于西魏,成为西魏附庸。
2.诸王自残
梁武帝本是将富裕的江、荆、湘、郢诸州分封给诸子,想要宗室作为萧梁政权的重要的屏障。将诸子分封在富裕或者是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的地方,一是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的保障,二是假使外敌侵入能够有力的出击。
但是在侯景乱梁时,各个诸王凭借的优越的地理位置来互相残杀,趁机称帝,勤王之藩甚少。太清三年三月,侯景攻陷京师,引发南朝饥荒,本是最为富裕的江扬二州受到的饥荒是最严重的。
旱灾和蝗灾相继爆发,百姓背井离乡;侯景刑罚严酷,犯罪之人要被石椿捣死。永嘉南渡以来,三吴富甲天下,然而侯景乱后江东“掠金帛既尽,乃掠人而食之,或卖于北境,遗民殆尽矣”。
颜之推在郢州被侯景所俘,不久被押解建康,被侯景臣属王責释放。“侯景初平,宜同心戮力,保国宁民,而兄弟寻戈,此自亡之道也”,诸王占据强藩相互残杀损伤兵力,导致寒族诸将的崛起。
二、藩将与豪强攫取军权
1.陈侯之争
陈霸先得知台城被围后立即赴援。陈霸先先后平定始兴郡等十郡叛乱,斩首李迁仕,发兵南康,北上与王僧辩会师。《梁书》记载史臣评价王僧辩“以全楚之兵委僧辩将率之任”,王僧辩军事谋略突出战至十余次皆大捷。王僧辩坚守巴陵抗击侯景军,挫败侯景军士气,侯景军士卒死者甚众,迫使侯景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侯景东退时,王僧辩率军趁胜追击侯景收复郢、江二州,梁廷扭转颓势。王僧辩与陈霸先合作大规模战役有三次,二人联袂平定侯景之乱和抵御北齐南侵。
陈霸先先征讨侯景,在白茅湾与王僧辩会盟。陈霸先与王僧辩真正意义合作也是始自白茅湾,二人在白茅湾结盟发誓,誓曰:“臣僧辩与臣霸先协和将帅,同心共契,必诛凶竖,臣僧辩、臣霸先同心共事,不相欺负,若有违戾,明神殛之”。
王僧辩趁胜攻占湓城,与陈霸先三万军队在巴丘会师,其后王僧辩攻破南陵、鹊头。攻至建康时,王僧辩与陈霸先联袂出击,终结侯景之乱。侯景乱梁时,萧绎为集中兵力抵抗侯景,向北齐称臣。
侯景败亡后,北齐南侵,王僧辩派遣陈霸先镇守京口,王僧辩和陈霸先联袂击败北齐七万侵略军,致使北齐暂时放弃南侵。之后北齐意欲在建康扶立傀儡皇帝,王僧辩与陈霸先再次合力挫败北齐阴谋,此后北齐不敢轻易大规模南侵。
王僧辩追随萧绎,侯景之乱带来梁末混乱,为萧绎夺得帝位提供有利条件。是时,萧绎皇子身份和军事实力绝冠诸宗室和强藩,王僧辩前后五次上表劝进萧绎早日登基。
大宝二年冬十月,侯景弑杀太宗简文皇帝,以王僧辩为代表将领劝进一表、答书一道、之后又劝进一表。王僧辨平定侯景后,又劝进一表。徐陵在魏,遣使劝进一表。
大宝二年十一月,傀儡皇帝萧栋禅位于侯景,侯景南郊祭天登基。王僧辩继续上表劝说萧绎击败侯景、称帝。萧绎认为侯景叛军犹在,此时不宜创建立新朝。
承圣元年三月,王僧辩率军平定侯景之乱之后以及萧纪僭越称帝后,王僧辩等人都上表,萧绎依旧辞让。太宗简文皇帝崩后,宗室争夺帝位的矛盾被突显出来。王僧辩攻杀纶、纪、誉叔侄三王,进占郢、湘二州,荡平萧绎称帝的军事障碍,拥护萧绎在江陵称帝。
在侯景废简文帝、萧栋为帝时,陈霸先亦上表劝进萧绎称帝。世祖孝元皇帝即位后,要求西魏归还梁、益、雍诸州,宇文泰在江陵之役攻灭江陵集团,西魏攻下城池后,斩杀世祖孝元皇帝,王僧辩和陈霸先手握南朝实权。
2.反目成仇
侯景之乱时,共同敌人致使王僧辩和陈霸先二人关系甚好,结为儿女亲家;侯景败亡后,二人就迎立萧渊明问题化友为敌。王僧辩和陈霸先联袂拥立世祖孝元皇帝第九子萧方智为帝。
北齐认为萧方智年仅十余岁,无法治乱世之国;长沙宣武王萧懿之子、高祖武皇帝之侄萧渊明年长。北齐意欲创建傀儡藩属梁国,籍此兵不血刃一统南北,向使不能拥立萧渊明即位,引起梁廷内战,亦可尽收渔翁之利。
王僧辩惧怕北齐武力,想要谋划接纳萧渊明。陈霸先明确反对,陈霸先认为,“武帝子孙甚多,唯孝元能复仇雪耻,其子何罪,而忽废之”!萧方智若被废,梁廷将可能沦为北齐傀儡附庸,乃至亡国,平定侯景之乱成果亦灰飞烟灭。
陈霸先之前占据京口攻击侯景,陈霸先此时从京口发兵,直捣建康。陈霸先袭杀王僧辩,废萧渊明,立萧方智为帝。敬皇帝再次即位,此时东西魏分别占据淮南和巴蜀,王琳割据湘州。
陈霸先身先士卒击败北齐十万南侵军,掌控梁廷实权。陈霸先先后进位太傅,加黄钺,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拜见不名。太平二年九月,敬皇帝分封陈霸先十郡,加九锡之礼,位列诸侯王之上;是年十月戊辰日,进封陈霸先王爵,封地加至二十郡;最后梁帝禅位于陈。
王僧辩作为荆雍士族集团代表虽手握萧梁实权,最终被陈霸先斩杀。是为荆雍士族败于岭南寒族。王僧辩和陈霸先白茅湾盟誓主要针对陈霸先进行部分控制,观乎盟文可知,王僧辩始终处于主位,陈霸先处于次位。
根据结盟要求,王僧辩和陈霸先二人应是地位等夷。王僧辩和陈霸先二人地位虽有主次之分,陈霸先出身低微,在发展壮大自身势力时,多是集结寒门。但二人结盟得以顺利联袂平定侯景之乱,亦表明此时荆雍士族(以王僧辩为代表)在南朝占据主导。
三、江表武力豪强割据
1.群雄四起
侯景之乱给萧梁政权沉重的打击,加速南朝士族败亡,侯景之乱造成南朝地方混乱,荆、湘、郢、扬、江、益等缘江诸州和广州尤甚,混战不息。宗藩、藩将和豪强争夺梁廷正统朝纲,致使地方骤现权力真空,急需其他势力迅速填补地方权力真空,为江表寒族武力豪强兴起提供必要条件。
地方豪强开始纷纷起兵占据州郡夺得势力。南方土豪洞主乘侯景之乱兴起。江表寒族武力豪强包括江表土著豪强和早期北方侨迁豪强。陈寅恪先生认为,梁末江表主要包括:南川、岭南、闽越等地。
2.江南大乱
扬、荆、雍、南徐等江北和跨江诸州,和江、湘、广、交诸州豪强割据征战,永嘉南渡后,南朝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大量尚武北方人口陆续进入江表,广州、江州、湘州、临川、豫章等地方州郡寒族豪强趁机屯粮、招兵买马。
侯景乱发后,豪强趁势扩充私兵部曲,割据州郡。江表偏远,种族亦复杂多变。南朝士庶分明,寒族唯有依靠武功进取,以取得政治地位。特别是侯景之乱至江陵集团覆灭,大量江东、荆楚人口逃迁岭南,带给岭南大量真实的政治信息,有学者指出“梁末豪强是南朝经济文化发展交流结果”。
侯景乱发,萧梁意欲平叛,必然重用江表寒族地方豪强,豪强籍此趁势迅速崛起。
结语
梁高祖武皇帝、太宗简文皇帝和世祖孝元皇帝均分封子孙出镇州郡,主要集中在江、荆、湘、郢诸州,成为宗藩。梁武时期,诸王割据地方,手握强兵。侯景乱梁,军权旁落,江表寒族武力豪强趁机起兵割据地方。
在后期,以江陵寒族为主、岭南集团为辅,二者合力平侯景之乱。因前者势强,后者在侯景乱后长期处于被江陵寒族战略包围险境。二者角逐,岭南寒族得胜,草创六朝唯一寒族政权陈朝,终结江东士族时代和江东士族政局。陈朝抚剿并举,平定豪强叛乱,终结江表寒族地方武力豪强割据州郡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