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波谲云诡,我们为您探奇解密,始终如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是封建社会政权的象征,更是一国最高统治者,生杀予夺尽系于手。可历史上却有这么一位“佛系”的开国皇帝萧衍,晚年不沾荤腥不近女色,一心皈依佛门曾先后四次出家。可俗世因缘未了,每一次出家都被大臣们赎回,为此不惜凑集数亿钱。
▲南朝梁武帝萧衍画像
南朝齐梁同本同源,梁武帝萧衍出身贵族,父亲在南宋朝廷中担任过高官。萧衍自幼聪慧好学,博闻广识,是当时最有名的青年才俊之一。凭借着自己的声名和显赫的家族背景,萧衍得以投在当时的名臣门下做事,因为才能出众屡获升迁。
俗话说兔子急了也会咬人,萧衍为南齐作出汗马功劳,已然高居庙堂,成为朝廷权臣。孰知,新即位的东昏侯萧宝卷宠信小人,偏听不察,经常无由大开杀戒,朝臣们惶惶不可终日,唯恐祸事降临。作为前朝重臣的萧衍首当其冲,面对新帝的猜疑打压,步步紧逼,萧衍这个老实人安分求存已经难以为继。
▲战场杀伐
在萧宝卷错杀自己的兄长之后,萧衍再也忍无可忍,遂大举招兵买马,向新帝亮出了獠牙。萧宝卷初登大宝,根基不稳,加之平日残杀忠良为人唾弃,竟少有支持者。萧衍的军队攻入都城建康后,废除萧宝卷,改立新的宗室。
此役后萧衍威望大增,他掌握着朝廷军政大权,虽无君王之名,已有君王之实。年,萧衍在部下的劝说下登基称帝,建立了梁朝。为保证政权稳固,不被颠覆,萧衍做了一件大损形象的事情,就是派人秘密杀害了前朝皇帝。
▲南京市白下区建康都城遗址
身居皇位,被权力蒙蔽双眼者数不胜数,萧衍也难免如此。原本一位翩翩少年,热衷入仕大展宏图,却忽略了俗权的阴暗诡谲,到头来自己也被拖入黑暗之中。晚年的梁武帝萧衍热衷吃斋念佛,杜绝荤腥女色,四次出家,又何尝不是一次次返璞归真的热烈尝试?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佛教文化盛行,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头百姓,无不受其影响。这种现象,在宏观层面上离不开统治者的推波助澜,而梁武帝萧衍不仅是一位笃定的信仰者,更是一位实践者、示范者。
▲硕果仅存的南朝寺庙南禅寺
萧衍统治时期,佛教大行其道,发展极为迅速。仅仅建康一地,就有僧尼十余万,寺庙五百多所。萧衍崇信清修,僧人不准许吃荤的说法也是最早由他提出并大力倡导而成的。不仅如此,他为体验寺庙清修生活,前后四次出家为僧。
当朝皇帝出家为僧,萧衍也算是开了先河。先不管皇帝出家是否有伤大体,可国不可一日无主,萧衍一言不合就出家皈依佛门,算是给整个朝廷出了难题。梁武帝热衷于斯,又不能违逆力阻,群臣只好姑且听任皇帝进入佛门,等他体验一段时间后,再将他请回。
▲僧人剧照
于是,萧衍出家没有“一了百了”,足足有四次之多。大臣们为请皇帝还俗,还动用朝廷国库资财,几次共向寺院交纳四亿钱的“赎金”。如此大手笔,如此任性,这究竟是不是萧衍的另一种推崇支持佛教发展的方式,我们不得而知。
有意思的是,如此“佛系”的皇帝萧衍,早年也曾是一位纵横沙场,杀伐果敢的宿将。南齐时期,北魏孝文帝亲率数十万大军南下攻齐,萧衍奉命领兵抗击。
▲北魏重装骑兵
敌众我寡,萧衍决定以智取胜,他率部抄近道抵达北魏军队行军必经之地。在山上插满了南齐军旗,命令士兵摇旗呐喊,声势不可谓不大。南齐守军以为援军抵达士气大振,大开城门主动出击,萧衍见状,也命令军队进攻,配合守军夹击北魏军队。
北魏军队士气大挫,又腹背受敌,在南齐军队的猛攻下屡屡退却。最终,北魏军尸横遍野,落荒而逃,萧衍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令人称奇的是,萧衍这位“皇帝菩萨”活了86岁的高寿,这在平均寿命只有四五十年的古代,实属奇迹。若不是侯景反叛作乱,他的寿命可能会更长。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