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南梁简史梁武帝在位48年4次出家,

粱高祖武帝萧衍,字叔达,小名练儿,南兰陵(今江苏省丹阳市埤城镇东城村)人。萧衍是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是南齐国皇族的远房宗室,和齐高帝萧道成同为西晋兰陵县令萧整的后人。

据说,萧衍一生下来就不同寻常。他的母亲张氏,有一天在河边看见菖蒲草开出花来,奇怪的是菖蒲开花时别人都未曾看见,她吞食了菖蒲花后而怀孕生下了萧衍。

《梁书·卷一·本纪第一·武帝上》记载,萧衍“生而有奇异,两胯骈骨,顶上隆起”,就是说他的身材相貌都比常人较为特殊。不仅如此,萧衍的舌苔上还有有文形八字,而且右手心上胎生一个“武”字。头顶有佛光,居室中常有云气缭绕。

这些神秘的现象不知是真是假,反正史书上都是这样说的。

成年后的萧衍英俊豁达,才思敏捷,博通文史,很有文学才能,为“竟陵八友”之一,所作的千赋百诗,其中不乏名作。

“竟陵八友”是南齐永明年间的的一个自发性的文人社团,除萧衍之外,还有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七人。因这个社团是由南齐竟陵王萧子良召集而成,故名“竟陵八友”。

这八人关系很好,能诗善赋,在南齐王朝中都有着地位不同的官职,萧衍能够篡齐夺位,这其中应有沈约的功劳。

萧衍篡夺齐国皇位后,在进宫的道路旁和宫门外分别设立二块用来让大臣们进谏言用的谤木和控告贪官用的肺石,并诏令说:“倘若官在其位,莫要沉默无语即走下殿去。如有想要上言者,就将上言书投入谤本函;如果是有功劳才能,蒙冤不被重用,未能显达者,就投肺石函。”又设置五经博士,立州郡地方学校,建孔子宗庙,用以尊崇懦学。他在位初期政治清明,颇多善举。

沈约是促成萧衍废齐和帝自立的功臣,所以在梁武帝时长期担任宰相一职。沈约晚年卧病在床,梦见齐和帝用剑割他的舌头,非常恐惧,便请来巫师察看,结果竟跟他梦中所见相一致。于是沈约请道士向上天奏赤章,就是道家向天官祷告禳灾的章本。沈约在赤章中告诉上天,梁武帝萧衍禅代之事并不是自己的主意,祈祷上天不要惩罚他。

梁武帝派御医徐奘去给沈约看病,回宫后徐奘将沈约上赤章的事情告诉了梁武帝。萧衍得知后勃然大怒,多次严词指责他,沈约更加恐惧,病情加重死去。

沈约之死,使梁武帝由此更加相信因果报应,于是更加迷信佛教,在全国范围内广建佛寺。究竟建了多少?南梁将领郭祖深形容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唐代诗人杜牧写有《江南春》一诗,其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二句,描写的就是当时的情形。

公元年,南梁普通二年九月,萧衍在都城建康(今南京市)东北建立同泰寺,并四次舍身于寺中出家为为僧。

第一次是在普通八年(年)三月八日,萧衍亲自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这次时间称较短,三日后返回,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大通。

三年之后,大通三年(年)九月十五日,萧衍第二次到同泰寺,脱下帝袍,身着法衣,舍身出家,并举行“四部无遮大会”,亲自为四方僧众讲诵三慧经。。

所谓“无遮大会”,就是佛教举行的一种广结善缘,不分贵贱、僧俗、智愚、善恶都一律平等对待的大斋会,也是各地的僧侣聚集在一起辩论的大会,萧衍在“无遮大会”上讲解《大般涅槃经》。十多天之后,由群臣捐钱一亿,向“三宝”即佛宝、法宝、僧宝祷告,请求赎回“皇帝菩萨”,萧衍还俗。此次出家时间为十三天。

年四月十日,萧衍第三次出家,这次群臣用两亿钱将其赎回。

萧衍第四次出家是在公元年三月三日,这一次他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又由朝廷出资一亿钱把他从佛祖手里赎回。

其实梁武帝在同泰寺所学,都是佛学中的皮毛。至于收回放纵之心,怡养性灵等真正的佛门道理,他并不曾学到,想来就是做做样子给别人看。虽然是这样,萧衍却能从《大般涅槃经》中找到理论根据,下令僧人不准吃荤,必须吃素。自此,中国的佛教形成了吃素的传统,萧衍就是这一传统的倡导者和推行者。

梁武帝笃信佛法。中年以后,特别是到了将近晚年的时候,他禁止大臣和平民在衣物上裁剪或绣制人兽之形,因为这样剪裁有悖于仁恕之道。

萧衍又以有碍于阴间冥教为由,罢除宗庙祭扫中用牛羊猪等牲畜,改用果蔬之类。他吃素,要神灵也跟着吃素。这个命令下达之后,朝野一片哗然,大臣和百姓们都议论纷纷,表示不满和反对。最后,萧衍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法,就是祭祀时不能用牛羊猪等实物,但是可以用面捏成牛羊猪的形状用来代替。

同泰寺的佛塔曾遇大火烧毁,梁武帝又命人重修十二层的佛塔,后因侯景之乱而废止。

粱武帝好大喜功,于天监四年,即公元年大举伐魏。任命他的弟弟临川王萧宏为统帅,大将吕僧珍、张慧绍、马仙琕、昌义之、韦睿、曹景宗等,各统兵数万,共计二十万大军,气势汹汹进攻北魏。北魏朝廷看到后大为震惊,说“南朝军容之盛百年罕有”。

南梁军队势如破竹,张惠绍等一举攻下了宿州,昌义之等攻克梁城,南梁大将韦睿,率兵先攻小岘城。继而进军合肥,引肥水灌城,大破魏军。天监五年(年),与曹景宗率军于钟离之战中大破北魏,取得“南北交战以来南朝所未有之大捷”。魏军将士到处传诵着歌谣:“不怕萧娘与吕姥,就怕合肥有韦虎。”这里的韦虎,指的就是韦睿。

北魏派邢峦与中山王拓跋英合兵攻打梁城、钟离,试图将其夺回。萧宏十分恐惧,召集众位将领商议班师回朝,将领中只有吕僧珍劝萧宏急速退兵。其他将领都反对退兵,尤其是昌义之,怒发冲冠,大呼“焉有百万之师望风而退之理!”马仙琕更是怒斥萧宏,说:“大王怎么可出此亡国之言!”

当夜狂风大作,暴雨交加,军中大乱,临川王萧宏带几个骑兵逃去。梁国将士四散奔逃,丢盔弃甲,水上陆地挤满人群,竟有五万人因此死亡。北魏中山王拓跋英与将军杨大眼乘胜领兵数十万进攻钟离,梁国曹景宗与昌义之极力抵抗。

魏军昼夜不停地攻城,梁武帝命韦睿领兵救援钟离,接受曹景宗的指挥。人们畏惧魏军人多士众,劝韦睿缓兵不动。韦睿说:“魏军已落入我的手掌中,各位不必忧虑。”于是梁军到达邵陵。梁武帝事先曾敕书曹景宗:“韦睿是你同乡的郡望大族,你应当善加礼遇。”

曹景宗见到韦睿后执礼甚恭,梁武帝听说此事后说道:“二位将军相处和睦,出师必然取胜。”韦睿等人预先装备成高高的战船,与北魏的桥梁一般高,先用战船出击北魏水师,将其全部消灭、此外又用小船满载柴草灌注膏火,焚烧北魏桥的栅栏。风高火旺,烟尘蔽日遮天,梁军敢死队拔除栅栏砍断桥索,一会儿的功夫即获成功。

梁军将士奋力高呼,声震天地。魏军大败,拓跋英只身逃走,杨大眼等人也烧掉营寨离去。韦睿派人将捷报报知昌义之,昌义之悲喜交集,来不及答话,只是一连声地喊道:“又活了!又活了!”

公元年,梁武帝萧衍亲率大军,与北魏在寿阳(今属安徽淮南)展开激战,混乱中,北魏大将王足被生擒活捉,后投降南梁。王足向梁国献计,决开淮水堤坝来淹灌北魏寿阳城,梁武帝萧衍同意了王足的这一建议。

萧衍命水工陈承伯、将军祖恒,征发徐、扬二州的百姓,由康绚代理都督诸军事,共计二十万人筑堤。南起浮山,北至堍石,长九里,下游宽一百四十丈,上游宽四十丈,高二十丈。用杨柳树围上,上筑以土垒石块。这样淮水被堵,河水暴涨,大堤突然崩坏,轰然一声如雷响,远近三百里都能听到。大水冲灌之下,沿淮河岸边各村镇院落,十多万人随洪水漂入大海。

这无疑是历史上一次十分残忍的水攻。

公元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大行台侯景,右脚偏短,不擅长骑马射箭,却多谋略。东魏大丞相高欢让他领兵十万,专门镇守在黄河以南。等到高欢死后,侯景与高欢之子高澄有隔阂,于是率河南兵马投降西魏。但西魏宇文泰对他有戒心,所以对侯景的态度也是不冷不热,心里并不十分倾心接纳他。于是侯景又派郎中丁和向梁国上表文,请求以十三州的土地民众归附梁国。

梁武帝召集群臣商议此事,仆射谢举等人说;“我大梁刚刚与西魏议和通好,如今却接纳其叛臣,这并不合适。”

梁武帝说:“得到一个侯景则塞北一带唾手可得,怎么能够胶柱鼓瑟、不知变通呢?”

在侯景派丁和来梁国之前,在正月乙卯的夜晚,梁武帝梦见中原各地的地方官吏都以所辖地来投降梁国。梁武帝不知此梦是何预兆,早晨看见宠臣朱异,将梦中情景告诉他,朱异跳着眼睛思考了一会,说:“这是一个一个好梦啊,这是海内统一的征兆。”

改天过后,侯景果然派丁和来到宫中,告诉梁武帝,说侯景在正月乙卯的夜晚,已定下叛魏投梁的计策。梁武帝听后更觉得梦的神奇,似乎正应验了朱异所说的话。然而他一时主意还未决定下来,自言自语地说:“我梁国没有一点残缺,如今突然接受侯景的领地,一旦脱手,后悔都来不及?”

朱异揣摩梁武帝的心思,于是决定接纳侯景,任命侯景为大将军,封为河南王。

东魏大将军高澄派人送书信给梁国,再次请求通好。武帝召集群臣商议,司农卿傅峻说:“高澄为什么一定要与我们求和通好呢?一定是设离间计,想要让侯景自己起疑心,企图祸乱天下。如果依从东魏必然中其奸计。”

朱异等人说:“稳住寇贼安息百姓,通和实在是一件好事。”

此时梁武帝也似乎厌恶了常年用兵打仗,于是不顾大家的反对,听从了朱异的意见。

后来的事情果然被司农卿傅峻说中,步入晚年的梁武帝引狼入室,宠信奸臣,刚愎自用,终于酿成了“侯景之乱”。

侯景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他原本是东魏高欢手下的战将,深受高欢的赏识和器重。高欢死后,侯景与高欢的儿子高澄不和,于是便投降了西魏,西魏宇文泰却并不待见他,所以他转而又投靠了梁武帝萧衍。

这无异于引狼入室!

不久,北齐高澄与南梁通好,提出了把侯景遣送回东魏的条件。侯景当然知道自己一旦被遣送回去,是肯定没有好果子吃的,便索性以诛杀朝中弄权的朱异为借口,发动叛乱。史学上称之为“侯景之乱”。

当时,梁武帝萧衍的侄子临贺王萧正德,性情凶残邪恶,喜爱招揽一些亡命之徒,所到之处都极为贪暴,曾多次被武帝训斥。从此忌恨在心,暗中培养死党,储存粮食物资,等待国家有变,趁机起事。

侯景得知这一情况,致信给萧正德请求投效,萧正德非常高兴。侯景在寿阳反叛,领兵进逼长江。尚书羊侃,请求领二千兵马紧急据守采石矶,令邵陵王袭击寿阳,那些乌合之众,自然崩溃。但朱异却认为侯景肯定没有渡江的企图。武帝听信了朱异的话,羊侃的建议只好作罢。羊侃分清是非地说:“今日是必败无疑了!”

梁武帝任命萧正德为都督诸军事,驻守丹阳郡。萧正德派出几十艘大船,假称装载获草,暗中接应侯景。侯景纵兵横船江中,在采石矶登岸。有几百匹马、八千名士兵到达慈湖。

当时梁国建国四十七年,境内一直无战事,罕见有兵甲器械。侯景叛军突然逼近,官吏百姓非常震惊。萧正德守卫宣阳门,率领手下兵马到张侯桥,迎接侯景进入宣阳门,一直到达官阕下,萧正德当即篡夺皇位。侯景军队环绕台城周围,然后各路齐攻。

尚书令羊侃竭力拒守,侯景久攻不下。羊侃的儿子羊蔟被侯景抓获,捆绑起来让羊侃看,羊侃不为所动。不久羊侃死去,城中人更加恐惧。当时各位王公大臣及各地救援的军队纷纷聚集京城一带,侯景假装求和,一方面让梁国皇帝发敕令制止各路援军,另方面更加紧急地攻城。

梁武帝信奉佛教后,只吃素食和粗米饭。因被侯景围困,到了此时蔬菜都没有了,就吃鸡蛋,因而邵陵王萧纶派使臣给武帝进献了数百只鸡蛋。

侯景兵分几路,昼夜不停攻打建康。武帝听说建康城已经陷落,安静地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叹道:“江山是我得来的,又由我失去,还有什么可遗撼的。”

不一会,侯景入城,在太极东堂见武帝,还带了五百名强壮的兵士自卫。侯景在金殿下磕头拜见,不敢抬头看武帝,紧张得汗流满面。史书里记载下了这样一段有趣的对话:

萧衍见侯景进来,躺在床上不慌不忙地问道:“你是哪里的人,竟敢作乱,你的妻子、儿女还在北方吗?”

侯景这时害怕得汗流满面,竟不知道怎么回答。

旁边的部下替他说:“臣景的妻子和儿女都被高氏杀了,现在只有一人归顺陛下。”

萧衍问道:“你过江时有多少兵马?”

侯景答道:“不过千人。”

萧衍又问:“攻城时兵力多少?”

侯景:“十万。”

萧衍问:“现在呢?”

侯景回答说:“率土之内,莫非己有。”

最后,萧衍安慰他说:“你有忠心于朝廷,应该管束好部下,不要骚扰百姓。”

侯景小心地答应着。

见过萧衍后,侯景退出太极东堂后对身边的亲信王僧贵:“我多年征战疆场,曾经在马背上与敌兵交战,刀箭交错,你来我往,心中一点也不害。今日看见萧公,让人毛骨悚立,这难道不是天威难犯吗?我今后再不能见他了。”

现在想来,侯景最后所说应该是心里的真实感受,因为萧衍本来也是战场勇将,侯景肯定早就有敬畏之心,加上当时迷信思想严重,认为天子都是神灵下凡。况且,当时萧衍信佛后,已经看清看淡了权势,他的镇静无疑让侯景更心存敬畏。

当然,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侯景因为作乱而心虚,所以才有上面的表现。

萧正德早先曾投降北魏,后来逃回南梁,《梁书·卷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九》记载:“七年,又自魏逃归,高祖不之过也。复其封爵,仍除征虏将军。”就是说,对于萧正德投北魏,梁武帝萧衍并没有过于责备,只是流着泪训诫他一顿,仍旧恢复他的封爵,并任命他为征虏将军。

萧正德在动乱中匆匆登基,封侯景为丞相。侯景占领了建康城之后,控制梁朝军政大权,恢复太清年号,便废掉萧正德,将其降为大司马。萧正德此时方才明白,自己原来是被侯景当枪使,当猴耍了,气愤不过,想谋杀侯景,却侯景先下手,假借武帝诏令杀了他。

侯景放任部下对帝宫大肆掠夺,宫中人与器具被杀掠个精光。梁武帝萧衍虽在表面上受制于侯景,但内心极为不平,对其请求多次予以拒绝。而自此以后,武帝要的东西大都不能合他心意,饮食也被裁减,优伤悲愤之中得了重病。

太清三年(年)五月二十六日,武帝躺在诤居殿,口苦求蜜糖没有得到,后来病死。武帝临死之时什么话也没说,只留下了两声“嗬嗬”,想来当时其内心是极为复杂的。

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享年八十六岁。虽然死时未免有些悲凉,但仍可以说是寿终正寝了。萧衍死的当天,侯景立太子萧纲即位,这就是简文帝。

起初,武帝下诏书立萧统为太子。萧统五岁就通五经,读书一目五行,擅长做文章,孝敬恭谨宽和,喜怒不形于色。因为宫里的太监诬告他做厌胜祈祷,而他自己又不能辨明,优伤悲愤而死。

所谓厌胜,就是古代方士的一种巫术,能以诅咒制服人或物。

萧统有三个儿子,依次为萧叹、萧誉、萧察。武帝舍弃孙子立太子萧统的亲弟弟省安王萧纲为太子,朝廷内外都认为这不合理,武帝内心有愧,于是封岳阳王萧察都督雍、梁、益、秦、随各州军事。

萧察占据有利地域,又礼贤下士,社姓施恩惠,因而,依附他的侠客、勇士很多,他管辖的地方治理的很好。

当时正值侯景叛乱,湘东王萧绎不去讨伐侯景,反而与萧察交战。邵陵王萧纶劝阻他,他不听。萧察向西魏乞求援兵,西魏派杨忠救援。萧察后来投降西魏,做了附庸君主。

南梁简文帝萧纲,六岁能写文章,读书一目十行。虽继承帝位,然而被奸臣侯景挟制。侯景与简文帝登上重云殿,向佛磕头行礼发誓,两人之间无二心,互不猜疑。

侯景娶简文帝的女儿栗阳公主为妻,在乐游苑举行祭礼并请简文帝并喝酒,文帝听着音乐,禁不住凄然泪下。

侯景自称为汉王,加封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简文帝惊奇地问:“将军有宇宙的称号吗?”

侯景生性残忍,在石头城上立了一个大石碓(duì)。石碓本是一种舂米用具,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杠,杠的一端装一块圆形的石头.用脚连续踏另一端,石头就连续起落,下面是一个石臼。有人犯法,就用石碓碾死,身体被压成肉酱。

侯景常告诫诸位将军说:“攻取敌人的城池时,应当把城里的人斩尽杀绝,让天下的人都知道我的威名。”他还禁止人们私语,如果有人触犯了这个规定,就连其外族都会处以刑法。因此,百姓都对他恨之入骨,内心里不拥护他。

梁朝的湘东王萧绎,在各地散发檄文,下令大举讨伐侯景,可是军队却按兵不动。邵陵王萧纶加紧整治错甲、兵器,准备讨伐侯景。萧绎对他非常忌恨,派王僧辩率兵袭击他。萧伦被打败,收拾残兵败将,派使臣向北齐国投降。

梁朝始兴太守陈霸先讨伐侯景,投奔湘东王萧绎。萧绎派遣大都督王增辩讨伐侯景,驻扎在巴陵,侯景率兵攻打巴陵,没有攻破。萧绎又派胡僧佑攻打侯景,大败侯景,俘虏了侯景的大将宋子仙,并杀了他。侯景逃回建康。

当初,侯景攻下建康,打算等中原平定以后称帝。后来,他娶了粟阳公主为妻,公主才貌双全。侯景杀了太子萧大器以及在建康的王侯共二十多人。太子大义凛然,临危不惧,坚决不向侯景党徒屈从容就义。

侯景又派王伟杀了简文帝萧纲,迎立昭明太子萧统的孙子豫章王萧栋为帝。没多久,又废萧栋为淮阴王,将他囚禁在密室中,自己称汉帝。

湘东王萧绎派王憎辩、陈霸先等人攻打侯景,在江中大败侯景军队。驻守石头城的侯景大将卢晖略投降。陈霸先乘胜追击,将士浴血奋战,侯景军队节节败退。

侯景用皮袋子装了他的俩个儿子,挂在马后,与其一百多党徒骑马向东逃奔,准备渡过大海。与侯景同行的有羊侃的儿子羊坤,任侯景都督,他杀了侯景,将其尸体送到建康,人头送到江陵。

侯景的尸体被扔到街上示众,百姓争抢着割取他的肉吃。当初粟阳公主嫁给侯景并不情愿,又因为杀父杀兄之仇,也吃了他的一块肉。

此时,湘东王萧绎派朱买臣将豫章王萧栋沉在水中淹死,自己在江陵即位,这就是世祖梁元帝。元帝命王僧辩驻守建康,陈霸先驻守京口。

梁元帝萧绎瞎了一只眼睛,性格非常残忍。先前,父亲萧衍被侯景围困时,他不去救援,后来,又不尊崇简文帝的历法,不认他为正统。他嫉妒兄弟,残杀亲侄,只谋求自己的私利。在江陵称帝以后,喜欢谈论玄学,在龙光殿讲授老子学说。

萧绎的侄子萧察勾结西魏攻打梁国。西魏派于谨、宇文护、杨忠率兵五万攻打江陵,江陵内外戒严。此时,梁主萧绎一身戎装,正在讲授老子。西魏兵分几路攻打江陵,江陵城里有人倒戈,打开四个城门迎接西魏军队,元帝把十四万卷图书都烧了,说:“我读了万卷书,还落得今日下场。”随后乘坐奔丧用的白车,身着白色服装出城投降。

梁元帝萧绎在位三年,西魏军队将他杀死,一同被杀的还有太子萧元良,儿子萧方诸、萧方略等人。

萧绎死后,他的第九个儿子晋安王萧方智,在浔阳登上帝位,当时年仅十三岁。北齐派邢子才收纳了梁武帝的兄长萧懿的儿子萧渊明,致书给王憎辩,声称萧方智年幼不懂事,不能担负重任。贞阳侯萧渊明,论年龄和声望,能保金陵的稳定。王僧辩于是迎回萧渊明登上帝位,封萧方智为太子。

当初王僧辩和陈霸先二军联合消灭了侯景,因此,二人交情根深。当王僧辩废萧方智拥立萧渊明时,陈霸先四次派使者表示反对。王憎辩不听从。陈霸先叹道:“武帝的子孙,只有元帝能报仇雪恨。他的儿子有什么罪突然被废了,他们想干什么?”

于是,陈霸先率兵袭击王僧辩,拿住王僧辩并将其吊死。萧渊明只做了七个月的皇帝,就被迫退位,搬出宫殿。晋安王萧方智重新登上帝位,这就是梁敬帝。

敬帝向齐称臣,政事也由陈霸先把持,陈霸先自封为相国,在以后短短的时间内,接连不断地被封为陈公,又加封九锡,进爵为王。不久陈霸先称帝,敬帝被迫将帝位让出。

陈霸先将敬帝废为淮阴王,没过多久又把他杀死,梁朝灭亡。

梁敬帝萧方智在位三年,死时年仅十六岁。

梁朝共经历了四代帝王,历时五十六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7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