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们我又回来啦,最近为了写文章天天都在看一些古籍,满脑袋的知乎者也,好在凭借着我聪明又睿智的头脑以及三尺城墙厚的脸皮把他们给搞懂了。
嘿,你还别说,这些东西看了之后一直在刷新我的三观,那些文言文没看懂的时候心里是这样想的:这啥玩意儿,怎么稀里糊涂的。等看懂之后又是这样想的:我去我去,这什么骚操作,怎么这么厉害,我去,为啥这个人也这么厉害。唉,阅历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古人也太骚气了吧。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这句话估计大家或多或少的都听过,什么意思啊?就是不管你是什么名将大腕儿,或者有多少多少人,只要看见我们白嫖军,啊,不是,是白袍军,那就赶紧跑去吧。是不是特别霸气?那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这句童谚里的主人公,白袍儒将,陈庆之。
陈庆之,字子云,名和字都好好听有没有?妥妥的小说男主角开局。小时候就和梁武帝萧衍一起玩,梁武帝特别喜欢下棋,棋瘾上来了非得拉人上通宵不可,别的人都怕了他,唯独只有陈庆之,随叫随到,而且精力贼好。这东西说拍马屁也好阿谀奉承也罢,咱就不讨论了,毕竟在封建君子制度的时代背景下,能经常和皇帝相对而坐的聊天可是一件倍有面子的事情。
《南史.陈庆之传》: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而随从高祖。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
一战成名
陈庆之虽然名字很好听,但他的前半生可以说除了和皇帝关系好以及豪爽好客,爱结交英雄豪杰之外,其他的也没什么过人之处,小时候家里也没什么钱,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人,居然还可以效仿孟尝君,有点厉害。
大佬终究还是大佬,缺的只是一个机会而已,在他四十二岁这一年机会来了。北魏和南梁争徐州这块地盘,派了安豊王元延明、临淮王元彧俩王爷率领二万军队驻扎在路口,不让陈庆之他们过去。也许陈庆之和霍去病一样天生适合战场,两千对二万,一通鼓的时间就把对面打崩溃了,这个一通鼓是什么概念?
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有记载:三通鼓要敲一千下,一通鼓算下来要敲三百三十三下,虽然老柳数学物理都不行啊,但一秒钟敲一下还是保守估计的吧?战场上也不能慢慢悠悠的呀对吧。这个李卫公就是李靖,四大军神之一,权威人士。
总之反正是五分钟不到的时间,陈庆之的二千人就把两个王爷的两万人给打崩了,太凶残了有没有。而且这还是他军旅生涯中和对手比例最接近的,讲道理该大获全胜了吧,可这时候的主将豫章王萧综发现自己不是梁武帝的儿子,就弃军投敌,其余部队都有所损伤,唯有陈庆之斩关夜退,啥事儿没有。
《南史.陈庆之传》:庆之进薄其垒,一鼓便溃。后豫章王弃军奔魏,众皆溃散,诸将莫能制止。庆之乃斩关夜退,军士得全。
再创传奇
大通元年,北魏再次派出一个王爷,常山王元昭率领马步军十五万来找事情,当时南梁方面军事主将是韦放,听闻这么多人来搞事情就有点害怕,想坚守城池以待援军,但什么叫大佬?大佬就是要干点常人不敢干的事情,陈庆之带领亲卫军二百精骑,奔袭四十里,把对方的前军打回了涡阳城,十五万大军的先锋军,好歹也有数千吧?被二百人打回去了。
后来大小百余战,虽然绝大部分都赢了,但是人少啊,所以相持了好长时间。诸军心无斗志都想回家抱孩子,后来陈庆之一番演讲士气大振,夜袭一战下四座城池,然后就赢了。
《南史.陈庆之传》: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去我既远,必不见疑,及其未集,须挫其气,出其不意,必无不败之理。且闻虏所据营,林木甚盛,必不夜出。诸君若疑惑,庆之请独取之。于是与麾下二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
生涯巅峰
魏国内乱,北海王元颢来投降南梁,这家伙想让梁王助他成为北魏皇帝,梁武帝就派陈庆之带七千人送他过去,跟陈庆之说意思意思就得了,别认真。可人家的意思意思跟一般人理解的不一样,先到睢阳城,七千对七万,而且是七万的守城,兵法上说的十则围之、五则攻之,我估计陈庆之完全把他理解错误了,噢……原来对方人比我多十倍,我就得打他们。结果是直接把对面主将打投降了。
《南史.梁书.陈庆之传》:魏将丘大千有众七万,分筑九城以相拒。庆之攻之,自旦至申,陷其三垒,大千乃降。
紧接着,对方集合了三十多万人,又有少数民族的骑兵部队一万多,准备进攻陈庆之所在的城池,陈庆之不但不老老实实的好好守城,居然率领三千骑兵城下列阵,背城一战,一战定胜负。这下终于像正常的兵法了,可你妹的,韩信的背水一战还是好几万对二十万呢,你这七千对三十万是什么鬼操作,大佬大佬,收下我的膝盖。
不知道是乘胜追击还是陈庆之嫌弃打得不过瘾,又率领三千士兵攻上虎牢关,大哥啊,虎牢关啊,十八路讨董卓都打了好长时间,你这点人这么快就打完了?你让人家怎么混?并且这位还特别能装,他和部下全穿白袍,诸位想象一下那个画面,七千长的温顺清秀的南方才子,骑着马嗷嗷的就把人全宰了,太反差了简直。
《南史.梁书.陈庆之传》:庆之麾下悉著白袍,所向披靡。先是洛阳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自发铚县至于洛阳,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无前。
最后也许是这七千白袍太牛掰了吧,凡间的东西打不过,那就让天意来解决吧,魏天柱将军尔硃荣和一众大将,率领号称百万大军来攻此时已经称帝的北海王元颢,陈庆之毕竟在这里是类似于上面公司派下来的大佬,北海王不让他掌管大权,只是用南方人给他补齐了七千白袍军。
陈庆之虽然与对方大小数十战,战果辉煌,可惜人少啊,北海王被灭,陈庆之率白袍军准备渡河反回南梁,结果却山洪爆发,七千白袍军全军覆没,陈庆之伪装成和尚才逃了回去。唉,可惜了这七千勇士。
值得一提的是,陈庆之是个纯粹的儒将,而且身体虚弱,长得也清秀,连弓箭都开不了,可却能成为一代名将,这谁想得到。
南史.梁书.陈庆之传》:魏天柱将军尔硃荣、右仆射尔硃世隆、大都督元天穆、骠骑将军尔硃吐没儿、荣长史高欢、鲜卑、芮芮,勒众号百万,挟魏主元子攸来攻颢。颢据洛阳六十五日,凡所得城,一时反叛。庆之渡河守北中郎城,三日中十有一战,伤杀甚众。
荣将退,时有刘助者,善天文,乃谓荣曰:不出十日,河南大定。荣乃缚木为筏,济自硖石,与颢战于河桥,颢大败,走至临颍,遇贼被擒,洛阳陷。庆之马步数千,结阵东反,荣亲自来追,值蒿高山水洪溢,军人死散。庆之乃落须发为沙门,间行至豫州,豫州人程道雍等潜送出汝阴。
这位在政治方面也颇有才能,时候还有百姓联名请求要为他立碑祭祀,这可以说是官生巅峰了。连毛泽东读《陈庆之传》都说:再读此传,为之神往。今天就唠到这儿了,兄弟们拜拜。
本期文章史料来源:
唐.李延寿《南史》
白话精华二十四史:南史3京东查看已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