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齐明帝死,其子萧宝卷即位。此时扬州刺史始安王萧遥光、尚书令徐孝嗣、尚书右仆射江祏、右将军萧坦之、侍中江祀、卫尉刘暄每日轮流在朝廷执勤,发布命令。
萧衍听到这一情形后,对亲戚张弘策说:“政出多门,这是动乱的开始呀。《诗》云:‘一国有三公,我应该听从谁的那?’何况今天有六个,这是可以的嘛!嫌隙一旦开始,就会相互诛灭,今天应该避祸,只有在我们现在的这个地方最好。然后在勤行仁义,可以当为西伯。但是我的弟弟在京都,恐怕会陷入动乱之中,现在还需要与在益州为职的兄长商议商议。”
于是萧衍让张弘策向自己的兄长萧懿说了自己的看法。萧懿并不是很相信。不久萧衍又将自己的弟弟从京城里接出来。后来京城常动乱,大臣举兵向齐帝,齐帝下令杀重臣。
永元二年冬,屡立战功的萧懿被齐帝猜忌害死。萧衍听得消息后,密召长史王茂、中兵吕僧珍、别驾柳庆远、功曹史吉士瞻等人谋划。计划定下来后,又召集大家说:“昔日周武王会八百诸侯于孟津,大家都说‘纣王可伐’。如今昏主恶贯满盈,穷虐极暴,诛戮朝贤,几乎不剩,生民涂炭,天意杀之。卿等与我同心疾恶,共兴义举,公侯将相,正在今日,望卿各尽勋功效命,我绝不食言。”于是举兵起义。后来萧衍取代南朝齐,成为南朝梁的开国皇帝。
梁简文帝萧纲梁武帝萧衍末年,发生侯景之乱,不久萧衍被困在宫中饿死。后来侯景佣立萧衍的第三子萧纲为帝,侯景就成了南朝梁的实际掌控者,还自封为宇宙大将军。不到两年,萧纲被侯景废为晋安王,又被幽居起来。
萧纲被废不久,对舍人殷不害说:“我昨天夜里梦到自己吃土,卿试着为我看看是什么意思。”
殷不害说:“昔日重耳乞讨,人家给他土块吃,最后他归还晋国,成为霸主晋文公。陛下的梦,是好兆头。”
后来王伟等人向萧纲敬酒说到:“丞相(侯景)觉得陛下忧愤太久了,所以派我来给你奉上寿酒。”
萧纲笑着说:“寿酒,不能喝完吗?”
于是萧纲与他们喝的大醉,然后说到:“没想到还能喝的如此尽兴!”
萧纲醉倒休息时,王伟、彭俊带着土囊放到萧纲胸口上,然后王修纂坐在这土囊之上,于是梁简文帝气绝而死,时年四十九。
曹景宗曹景宗年轻时,爱好骑射,以胆魄勇气知名。又爱读史书,每回读到《穰苴》《乐毅传》时,就放下书卷叹息道:“大丈夫当如是!”
后来曹景宗跟随梁高祖萧衍打天下,成为南朝梁的开国功臣。
曹景宗性躁动,不能沉静,出行时常爱把挡车的帷幔拨开,但他身边的人不同意他的这种做法,并说他位高望重,让每个人看到他的面貌是不合适的。
曹景宗对身边的人说:“我之前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与年少辈数十人一同奔驰,扯弓拉弦作霹雳之声,飞箭如饥饿的鹞鹰嘶鸣。平泽中逐獐鹿,专门射其肋中毙命,渴饮其血,饥食其肉,味甜如甘露浆。然后觉得耳后风生,鼻头出火,此间快乐使人忘死,不知老之将至。今天来到扬州作起贵人来,动弹不得,行路上打开车幔,你们都说不能这样。把我关在车中,如同三天不能见人的新媳妇。遭此郁闷,使人无气。”
萧颖达萧颖达是萧颖胄的弟弟,都在荆州任职。而南朝齐末年多动荡,人不自安。南朝齐皇帝萧宝卷派辅国将军刘山阳为巴西太守,路过荆州时,暗中命令萧颖胄攻袭雍州。
在雍州为职的萧衍已经在防备着,又派萧颖胄的亲人王天虎给萧颖胄送信,用于迷惑刘山阳。刘山阳来到后,果然不敢入城见萧颖胄。
萧颖胄一时不知道如何处理,于是就喊人一同商议。席阐文说:“萧衍在雍州蓄养士马,已非一日,而江陵那边的人一向害怕这边的人,他们的人数也不比这边,即便攻下也无法控制,就算是控制住了,朝廷也会由于忌惮而无法容纳他们。今天如果杀了刘山阳,与萧衍一同举事,立天子以令诸侯,则霸业可成矣。但刘山阳现在持疑不进,是不相信我们,今天先斩杀王天虎送给他,那他就不再怀疑了,等他入城时,再去图谋他。”
柳忱也劝这样干,于是萧颖达答应。
天明后,萧颖胄对王天虎说:“卿与辅国将军刘山阳相识,今天不得不借卿头颅。”然后斩了王天虎,将首级送给刘山阳。刘山阳大喜,然后领着数百轻骑入城相见。
等刘山阳来到后,自己也被斩了,于是将其首级送给萧衍。最后萧颖达、萧颖胄两兄弟就跟着萧衍了。
夏侯详殷琰在豫州反叛,宋明帝派辅国将军刘勔讨伐,于是攻守连月,人情危惧,殷琰就打算向北方的鲜卑魏国求救。
夏侯详对殷琰说:“今日举兵,本来也是为了向皇家效忠;如今天下都已奉明帝为主,我们也只当归附朝廷,如何能屈身北面异域之国。况且当下的魏国士卒,已经在淮河边驻扎了,他们去向不明,大家都害怕他有其它异图。如今只要我们能遣使回归朝廷,必定会被好好对待的,岂能是免罪而已。如果您觉得不会是这样,请允许我出城谈判。”
殷琰许之。夏侯详出城见到刘勔说:“将军严围筑垒,飞箭如霜,城内愚徒,实同困兽,大家惧诛,都欲投靠魏国。我之所以出城归德,道此诚心。实在是希望将军您能弘扬旷荡之恩,布下霈然之惠,解围退兵,那么我们都会出城归降的。”刘勔许之。
夏侯详说:“果真如此,当如君言,那我就请求入城复命了。”
刘勔派人来到城下,夏侯详呼喊城中人,说了他与刘勔的谈话,当日殷琰领众人出城归降,一州人士得以保全。
萧衍举兵起义,后来围攻郢城不下,萧颖胄就派卫尉席阐文到萧衍军中帮忙。此时夏侯详对大家说:“穷壁易守,攻取势难;如果我们屯兵围坚城,此兵家所忌。实在是应该好好规划,广纳群言。军主以下以及普通人,都应听取他们所见所思,然后择善而从,选能人而用,不能因人的职位轻就忽略他的进言,也不能只看多数人的建议而不问少数人的言论。还需要估量自身兵力,计算敌方军粮,查其人情,权其形势。如果敌方兵多而食少,我们应该算好日子然后围困他;如果食多而兵寡,应该派全力攻城。如果敌方粮食兵力都充足,进攻围困都没法使其屈服,应该散去金宝,使反间之计,让敌方智者不被任用,愚者相互猜忌,此曹魏武帝能定大业的原因。如果三事都不可行,应想着变通,观其人情变化,计算好自身粮谷储存。等到我们德之所感,万里同符,仁之所怀,远近归义,金宝素积,粮运又充之时,就可以列兵长围,困守敌方,开始持久之战,此王翦克楚的原故。如果围之不能使其速降,攻之不能让其速下,反间之计不可行,金宝积蓄也不多,而天下也不是一家在争,人情又难以预料,这样又需要采用其它方法了。变计之道,实在是靠英明果断,这里的要点,难以书写表达,这里就说给卫尉席阐文转答,希望您能采纳。”萧衍听到这些话,觉的很好。
邓元起萧衍举兵起义初期,益州刺史刘季连持两端;后来萧衍掌控朝廷,派邓元起去益州任职,于是刘季连就发兵拒绝他入蜀。
邓元起到巴西时,巴西太守朱士略开门等待。之前蜀人多逃亡,邓元起来到后,纷纷出来投靠,都说要起兵顺应朝廷,于是军队新增万余人。
邓元起行军太久了,军粮快要断绝。有人对其说:“蜀土政慢,民多诈恶,如果查一下巴西一郡的户籍,然后找事处罚他们,那我们就可以得到很多粮食了。”
邓元起同意。此时涪县县令李膺劝谏说:“使君前有严敌,后无继援,蜀中山民刚开始依附您,依我看,如果纠民过错去惩罚他们,那么民众必定不能忍受,到时候众心一离,即便后悔也来不及了,何必引发民众仇恨,去救济军队那。我李膺请求出去谋划,不愁军粮不足。”
邓元起说:“好,这就交给卿办理了。”
李膺退去,后来领富民进献军粮,很快就凑够粮食了。再后来邓元起胜利,萧衍封其为平西将军,在原先二千户的基础之上,再增其封邑八百户。
最开始邓元起在荆州时,邓元起有机会升职,但别驾庾荜坚决不同意,于是邓元起恨之。后来邓元起随着萧衍的义军掌控京城建康,庾荜在城内,十分恐惧。邓元起入城后,先派人迎接庾荜,然后对人说:“庾别驾如果被乱兵杀了,那我就无法证明不是我杀的了。”然后还待他比较好。当时都称其大度。
张弘策张弘策是萧衍的舅舅辈,但他俩年纪相仿,从小在一块玩耍。
南朝齐明帝时,一次张弘策同萧衍一同休息,喝了些酒,然后走在星空下,聊起了当世时事。
张弘策就引起话题说:“这天象如何?国家有没有什么事发生那?”
萧衍说:“这是可以说的吗?”
张弘策说:“请您说说吧。”
萧衍说:“汉北有失去土地的迹象,浙东有兵乱的可能。今年初冬,北边的鲜卑魏国定有举动;只要它有举动,汉北之地就要丢掉了。如今齐帝病了好久了,天下多有异议,一旦有机会,一些人就趁机为乱,但这些人不能成事,只不过是互相消灭罢了。明年都城会有动乱,死人多于乱麻,此齐之劫数,从此亡矣。而梁、楚、汉当有英雄兴起。”
张弘策说:“英雄如今何在?是已经富贵了,还是在草茅之中那?”
萧衍笑着说:“光武帝曾说过:‘安知不是我那?’”
张弘策起身说:“今夜之言,是天意也。请定你我君臣之分。”
萧衍说:“舅舅你是想效仿邓晨与光武帝的事吗?”
冬天时,鲜卑魏军入寇新野,萧衍领兵支援,又受密旨,取代曹虎为雍州刺史。
张弘策闻之心喜,对萧衍说:“那天夜中的话,是要应验了。”
萧衍笑着说:“且勿多言。”
后来张弘策一直跟着萧衍在军中办事,但萧衍在夺取天下前,张弘策就去世了,萧衍痛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