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弱书生陈庆之真的无败绩吗不射箭却以七千

萧梁时代的将军陈庆之,是个被历史遗忘的人。他不被文学作品所重视,也不是史学家浓墨重彩的对象。而毛泽东读《陈庆之传》后:“至此,也不尽为之神往!”,对萧梁时期的战将陈庆之相当崇拜。

陈庆之,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陈庆之身体文弱,不善于骑马和射箭,但是却富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是一位深得众心的儒将。虽然算是个文将,但他善于谋划,治军也很有方法,在军中威望是非常高的,所以士卒都愿意跟着他打仗。当然我们从他的战绩就能知道他是不是真的厉害了。

初次领军就在涡阳之战中,仅用人的军队就击溃了北魏宗室元延明的2万大军,以少胜多,之后只带领七千军队进行北伐,当陈庆之攻打到北魏都城洛阳的时候,陈庆之又以自己的七千人马,战胜了睢阳守将丘大千的7万大军。之后陈庆之又多次打败了北伐路上的许多大军。在整个北伐过程中,陈庆之只有这七千人马,前后作战几十次,也攻下了好几十座城池。

因为他和这七千人都身穿白袍,所以被人们称为白袍军。

陈庆之背城接战,仅率精锐就把敌人打的丢盔弃甲。还有就是元天穆带领军队反扑围困洛阳,陈庆之又是带领极少数的兵马,收复大梁,洛阳之围也就顺势而解了。东魏的侯景率7万人攻打楚州,梁武帝派人增援只有不到一万人兵马的陈庆之,没想到援军还没到,陈庆之就已经打败侯景了。总之陈庆之一生打过上百次战斗,都没有失败过,而且基本上都是面对敌人数倍甚至十倍于己的劣势下取胜的。

屡战屡胜,当时敌方士兵只要一听说陈庆之和他所率领的白袍军,就闻风丧胆了,这对于一个身体羸弱,不擅长功夫的武将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这就需要陈庆之有过人的谋略和胆识,当然这些因素,陈庆之是完全具备的。

陈庆之不但在进攻方面具有卓越才能,在防守上也是非常在行的。在他南归之后,防守东南,也是立下了很大功劳。不仅当时人们对陈庆之的评价很高,后代军事将领也把他作为楷模,一生效法。

当然也存在另一种说法,那就是:陈庆之虽然人数少,但都是精兵猛将,而且军纪严明。则处于腐败堕落时期,军队战斗力非常差,所以陈庆之才能屡次以少胜多。

毛泽东对陈庆之的评价:

毛泽东在多次阅读《梁书-陈庆之列传》后,不禁感慨:“再读此传,为之神往”.引子南北朝时期,洛阳街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童谣:“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其意思是,任凭多么精锐的军队,或者多么出名的将领,见到“白袍”都要望风而逃,避之惟恐不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