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要穿越到隋唐乱世中,下面名将5选1,你会选择带谁去?
位、统领蒙家军的蒙恬
蒙恬的祖父蒙骜、父亲蒙武都为秦帝国立下过汗马功劳,蒙恬更是北驱戎狄、收复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修筑万里长城,驻守上郡十年、声威震慑匈奴。秦始皇因此特别信任并赏识蒙恬,非常亲近蒙恬的弟弟蒙毅。此后,因赵高李斯发起沙丘政变,蒙毅被陷害杀死,蒙恬 也因被逼自尽。
三国时期的奸雄曹操每每谈及这位大秦猛将,总是感叹不已,不仅仅是因为他为秦朝立下的功劳,更多地是对这位“中华 勇士”的那颗赤胆忠心的敬佩,故而曹操有时甚至会为其流涕。秦二世下旨令蒙恬自尽的时候,蒙恬手中尚且手握三十万秦国最为精锐的军队,完全可以起兵清君侧,但是蒙恬没有,他忠于大秦,忠于始皇帝,为了证明自己的忠心不二,蒙恬情愿一死,曹操或许认为自己与蒙恬一般是忠诚,忠于汉室却不被人理解,这也是曹操一生不称帝的原因之一。
蒙恬一生有很多功绩,而能让他被后世之人称为“中华 勇士”的原因便是其曾经奉始皇帝圣旨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使得匈奴不敢南下牧马,打出了汉人的民族魂,毕竟在秦朝之前的诸侯国对于这些塞外游牧民族一直只能以防守为主要应对方式,随后蒙恬奉旨修建长城防御匈奴。
第二位、将不过李的李存孝
李存孝是晋王李克用麾下一员骁将,也是李克用众多的义儿中的一个,因排行十三,故称为十三太保,而且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李存孝因力大无比,英勇善战,天下 ,与西楚霸王项羽齐名,被誉为将不过李、王不过霸,在后人评说中更有唐初有个李元霸,唐末有个李存孝,都是恨天无把,恨地无环。意思是说天若有个把,他们能把天拉下来,地若有环,他们能把地提起来。
李存孝最为有名的是手下5百人的飞虎军,多次同他并肩作战,取得了战无不胜的辉煌战绩,令对手闻风丧胆,名扬天下。后因对义父用人存在疑问,遭人离间,最终落得五马分尸的可悲下场。
第三位、明朝大将常遇春
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很多人认为其战功、智勇都不逊于大名鼎鼎的徐达。明太祖朱元璋评价常遇春的功勋是“虽古名将,未有过之”。后世关于常遇春的故事、传说不见少数,除了他曾有过杀降经历被诟病外,总体赞多贬少,可见忠臣猛将总能得到后人钟爱。
在攻占元上都开平后,常遇春自开平率师南归,行至柳河川(今河北龙关县西),得暴病卒于军中,年仅四十岁。据说朱元璋闻丧讯大为震惊,跌倒在龙椅上。他将常遇春赐葬钟山之下,并亲自出奠。追封开平王,谥忠武,配享太庙。朱元璋赋诗曰:“朕有千行生铁汁,平生不为儿女泣。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
朱元璋给常遇春的死后殊荣是极高的,因为从古至明代,封鄂谥忠武,只有唐朝尉迟公、宋朝岳飞。常遇春是第三个。此后朱元璋还令宫廷画师为常遇春公绘制身穿龙袍的全身像悬挂。有研究人员认为,常遇春英年早逝,无疑是明朝初期的一大损失,因当时还有元朝的残余势力未完全消灭,还有一些硬仗等着他去打。但对他个人来说,却因此躲开了朱元璋后期对功臣的谋杀,使他的名誉保全,英雄业绩得以流芳百世,也算是一件幸事。
第四位、书生名帅陈庆之
而此人又非勇猛盖世,吕布或者冉闵之类天神下凡般的家伙,史书记载他“射不穿札,马非所便”,大将的两门基本功都是零蛋,关于他的史料又扑朔迷离,只有战果,未有过程,人对数万也好,数十万也罢,初初接战,敌便溃不成军,令人难免会联想莫非老陈这勇士皆斯巴达战士附体,或者大黄蜂擎天柱再生?
以人累计破敌30万,十数次大小战役未尝败绩,《梁书》与《南史》中的陈庆之,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条神!毛泽东对萧梁时期的战将陈庆之相当崇拜,他在所读《南史.陈庆之传》中圈点满幅,更批注道:“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第五位、封神大将黄飞虎
黄飞虎家族七世忠良,在商朝世居高位:黄飞虎的父亲黄滚是商朝赫赫有名的镇边老帅,黄飞虎被封为镇国武成王。为雪商纣王调戏并逼死其夫人之耻辱,黄飞虎经过了五关,他亲率一千家将,偕同二弟、三子、四友投降姜尚讨伐纣王,被封武成王,与姜子牙率兵直逼朝歌,后被商朝大将张奎杀死。封为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五岳之首,执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狱。